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艺术

矶崎新领取普利兹克奖章,演员斯文顿首次策展

上周六晚,88岁的日本建筑师矶崎新在法国凡尔赛宫获颁2019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奖章,与他一同参加典礼的还有不同阶段委托其项目的业主,其中包括前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在日本,中国青年艺术家程然获得“野村

上周六晚,88岁的日本建筑师矶崎新在法国凡尔赛宫获颁2019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奖章,与他一同参加典礼的还有不同阶段委托其项目的业主,其中包括前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

在日本,中国青年艺术家程然获得“野村新锐艺术家奖”,在他看来,相比作品好卖,“保持前卫和独立的姿态最重要”。在纽约,知名演员蒂尔达·斯文顿当起了艺术策展人,通过展览探讨身份和变化,策展人的身份为她的职业生涯又添上新的一笔。此外,为何一位音乐家 “雕塑”声音,成为本届惠特尼双年展“无法安放”的力量?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一周艺术人物”,报道并评析国内外的艺术人物及热点事件。

巴黎 | 建筑师矶崎新

在法国凡尔赛宫领取2019年普利兹克建筑奖


矶崎新

据《NHK》报道,5月25日,2019年普利兹克奖颁奖典礼在法国凡尔赛宫举行,矶崎新作为第46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也是第八位来自日本的获奖建筑师获颁了铜质奖章。

普利兹克建筑奖主办方凯悦基金会赞赏了矶崎新不断变化的建筑风格,并称他是在建筑领域掌握多语种的人。


矶崎新在颁奖典礼上发言

矶崎新在颁奖典礼上说,希望通过与客户的对话创造新的解决之道,而非坚持某个单一的风格。他希望与那些委托他项目的人们共同接受这个奖项。

因而,88岁的矶崎新邀请了西班牙前国王、卡塔尔前国王、埃及前文化部长和前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与他共同参加了颁奖典礼。“我请的客人,全是支持我、肯定我的业主,并非在位的官员,潘公凯是在中国所有项目中坚定支持我的唯一一位。”矶崎新表示。


2003-2008 中央美术学院当代艺术博物馆,北京

曾与矶崎新长期共事的前中央美术学院续建工程办公室主任谢小凡撰文回忆2003年央美美术馆筹建时的情形:“我在东京他的工作室,他问我们:是要经典意义的美术馆还是要现代意义的美术馆、展览会意义的美术馆、研究意义的美术馆……。我们的回答是都要。后来见识多了,反省自己当时的言论,其实是什么都没有回答。就拿研究意义的美术馆为例,我完全停留在字面意义对研究的理解,其实研究意义的馆,是要美术馆开放后台,把后台与前台的边界打通,让研究的行为也成为可视的内容,例如:如何修复、如何整理档案、如何做标本等等。我的无知获得了矶崎新的谅解与理解,他了解到我们没有这个条件实现研究意义的美术馆,于是按他的认识和我们切实的需要,引导我们完成了美术馆的设计。”

在今年3月宣布矶崎荣获本届普利兹克建筑奖时,评委会的评语之一是:“他突破建筑学框架,提出了超越时代和国界的问题。”(文/畹町)

京都 | 中国青年艺术家程然

获得“野村新锐艺术家奖”


程然

上周,日本野村控股公司主办的“野村新锐艺术家奖”首届颁奖典礼在京都东福寺举行,该奖授予中国艺术家程然和美国艺术家卡梅隆·罗兰(Cameron Rowland)。两人分获10万美元现金奖励。该奖项旨在表彰并支持尚处于职业生涯初期,却已出类拔萃的艺术家。

“野村新锐艺术家奖”的独立评审团成员包括: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副馆长兼总策展人郑道炼、东京都现代美术馆艺术总监长谷川祐子、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长马克斯·霍莱因(Max Hollein)等。此外,首位“野村艺术奖”得主也将由同一评审团选出,并于今年10月在上海举办的颁奖典礼上宣布,奖金为100万美元。

程然,1981年生于内蒙古。2005年以来一直在创作影片和视频作品,这些作品吸收了中西方文学、诗歌、电影和视觉文化,致力于探讨复杂且敏感的精神状态,文化差异、社会地位和存在主义等议题。2017 年,程然在纽约新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个展,展出多频录像装置作品《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纽约》 录像装置(15部单频高清录像,彩色/有声,16:9,电视机,投影仪,音响,镜子,黑色隔音棉)尺寸可变 2017年

在《狂人日记》“香港系列”中,他以频繁出现在香港上空的“麻鹰”和在被遗弃的“唐狗”(土狗、流浪狗)这两个具有城市符号的动物的视角来叙述它们的城市见闻,表达出城市居住者的命运与他们所在城市环境间的关系。

程然获奖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有人会问我,为什么不做些更好卖的艺术作品,这真的是个问题,我就是喜欢做一些不是那么容易被卖的作品,我觉得保持前卫和独立的姿态最重要。”同时他认为,一个奖项来自于评委会本身的选择,好的艺术家并不是以媒介去划分,绘画和影像对他来说没区别,“也许之后我就会开始画画了。”(整理/畹町)

纽约 | 演员蒂尔达·斯文顿

首次担任艺术策展人,展览“奥兰多”探讨身份和变化


蒂尔达·斯文顿

据《纽约时报》报道,现年58岁的英国著名女演员蒂尔达·斯文顿(Tilda Swinton)将首次担任艺术策展人,为她丰富的职业生涯添上新的一笔。

斯文顿出演过70余部电影,曾获奥斯卡金像奖。近日,由斯文顿担任策展人的展览“奥兰多”在光圈基金会(Aperture Foundation)开幕,聚焦11位艺术家的约55幅摄影作品。其中部分作品为委任项目,涉及身份和转变等主题,这是小说及同名电影《奥兰多》中曾探索的问题,正是在影片《奥兰多》当中,斯文顿贡献了突破性的表演。

相比《奥兰多》拍摄的时代,如今对于性别的讨论愈发热烈,展览或许将斯文顿带回了这个故事?对此,斯文顿予以否认。“我认为将性别模糊作为《奥兰多》的主题如同特洛伊木马一般,”在她看来,电影和小说探讨的其实是“永恒的、无法避免的变化,这是我们赖以为生的唯一的东西,”此外,还关乎“被有意忽视的身份”。

斯文顿向她认为可能愿意参展的艺术家们发去了邀请,几乎每个人都给出了回应。参展的艺术家包括米卡琳娜·托马斯(Mickalene Thomas),她称赞斯文顿“独具慧眼”。(文/钱雪儿)

纽约 | 音乐家劳拉·奥特曼

“雕塑”声音,为惠特尼双年展注入“无法安放”的力量


劳拉·奥特曼

在今年的惠特尼双年展上,劳拉·奥特曼(Laura Ortman)的影像似乎难以安放。

这段时长五分半的视频描绘了一位艺术家如同要参加音乐会一样身着正装,演奏小提琴,背后则掠过不断变化的西南部风景。音乐从一段门德尔松的乐曲开始,最后进入空灵的声音景观。在她演奏时,一位男舞者围着她移动。

作品名为《我灵魂的残余》,这是一部介入音乐录影、影像表演和视频艺术之间的作品。它给展馆带来一种难以安放的能量,即便是奥特曼自己也对于双年展策展人对她的邀请感到一头雾水。

“你知道我是个音乐家吧?”她回忆起自己的回答。在她解释了自己的实验性艺术实践与作为表演者的故事之后,策展人询问她是否有什么可以看一下的东西。于是,她拿出了笔记本电脑里的一段小视频,是为最近的专辑主打曲所作,专辑名称同样是《我灵魂的残余》。

奥特曼的实践与视觉艺术有很强的联系。“我曾经尝试过用绘画和装置来描述孤独的感觉,”她说道,“后来,我开始创作自己的音乐,用音乐去填充它们,然后我发现,声音才是真正打动我的部分。”直至今日,她仍然将自己的工作描述为“雕塑声音”。

“有些东西我不知道如何去表达,只有在纯粹的声音里才可以,”奥特曼说道,“制作这个视频让我发现了一首乐曲中我不曾发现的那一面。我无法用语言来描述。”(文/钱雪儿)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