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真的是一份迟到的肯定:
104岁的古巴裔美国艺术家卡门·赫雷拉(Carmen Herrera)终于真正地走入了人们的视野,近日在纽约市政厅公园迎来她的首个公共艺术展览。澎湃新闻获悉,展览“不朽的结构”(Estructuras Monumentales)呈现五个大型单色铝制雕塑,其构思大多始于60年代,只是如今才得以实现。
赫雷拉创作艺术70多年,1950年代时定居纽约,并与马克·罗斯科、巴尼特·纽曼等知名艺术家交往密切。然而,作为一个来自古巴的女性艺术家,赫雷拉在很长时间里都被美国的主流艺术机构拒之门外。直到81岁时,赫雷拉才卖出人生中的第一幅画。2016年,纽约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举办其首个大型展览,当年她是101岁。
卡门·赫雷拉
在纽约市政厅公园,展览“不朽的结构”呈现了五个大型雕塑,高度从7英尺至12英尺不等,这一项目由美国公共艺术基金会发起,基金会的策展人丹尼尔·帕尔默(Daniel S. Palmer)表示,该项目“试图在一座历史公园里带来引人深思和自省的经历”。
“这些大型作品主要来自她60年代的构思,其中有一两个是最近15年里萌生的,”赫雷拉作品代理画廊里森画廊的执行理事亚历克斯·劳格斯戴尔(Alex Logsdail)说道,“多年来,卡门一直想要实现它们。这些作品的观念一直都在,只是从来没有被人看到。”
在市政厅公园的南部入口,观众首先看到的是作品《红色的角》(Angulo Rojo)。作品高七英尺,红色的A字结构一边根植于大地,一边深向天空。《帕凡舞》(Pavanne)是赫雷拉献给因癌症而去世的弟弟的纪念,大树高耸地生长在其周围,投下一片阴影,营造出一种伤感的氛围,而其他的作品则充满活力的色调,仿佛在阳光下歌唱。
《红色的角》(Angulo Rojo)
“她的作品融入了负空间(negative space),环境成为了作品的一部分,”帕尔默说道,“光线随着时间和季节而变化,这种变化会从她的色彩以及三维形式上反射出来,这也是决定每个作品位置的重要因素。”
现年104岁的赫雷拉出生于古巴哈瓦那。1938年,赫雷拉进入哈瓦那大学学习建筑,虽然她在一年以后就离开了那里,但是建筑的基础在她日后的雕塑与绘画中清晰可见,即试图“在无序的世界中创造有序的艺术”的愿望。20世纪40年代初,赫雷拉随丈夫前往纽约,在那里学习艺术。1947年,两人搬到巴黎,她在那里接触了各种艺术风格和运动,其中包括包豪斯、俄国至上主义以及风格派,这一时期,赫雷拉开始发展她的硬边、无客体(hard edge, non-objective)风格,她开始创作只有两种颜色的绘画,看似简约却又包含无限的空间复杂性。回顾赫雷拉的作品,人们将其与美国艺术家艾尔斯沃兹·凯利(Elsworth Kelly)相提并论,后者当时也身在巴黎,却比赫雷拉的知名度要高得多。
卡门·赫雷拉,《夜晚的森林》,2016年
20世纪50年代中期,赫雷拉和丈夫移居美国纽约,在此之前,她曾重返古巴,在那里创作了一系列大量融合手势的抽象画,这些作品反映出当时抽象派艺术的发展,比如波洛克的行动绘画。她曾试图在哈瓦那展出这些作品,但是观众并不买账。此后,赫雷拉和丈夫又辗转到巴黎,最后在纽约定居下来。
定居纽约以后,赫雷拉继续发展其理性的绘画风格。在这一时期,她开始和其他战后抽象派画家往来,其中就包括马克·罗斯科和巴尼特·纽曼。然而,这些交往并没能让她跨入主流艺术圈,画廊和博物馆拒绝展出她的作品,作为一名来自古巴的女性艺术家,这样的身份成为了她的阻碍,却也因此为她带来了许多创作的自由。在籍籍无名的漫长岁月里,她一直在画画。
1965年,赫雷拉和丈夫杰西·洛文塔尔(Jesse Loewenthal),洛文塔尔原本是她的英语老师,两人因此而结识
据说,直到81岁时,赫雷拉才卖出人生中的第一幅画。2004年,赫雷拉的挚友、她如今的助手,同位艺术家的托尼·贝沙拉(Tony Bechara)带来一位对她作品十分感兴趣的艺商,此后,无论是艺术市场还是博物馆都开始对这位几十年坚持抽象画的艺术家投以关注。如今,她的作品《白与绿》悬挂在新惠特尼博物馆中,与弗兰克·斯特拉(Frank Stella)、约翰·麦克劳林(John McLaughlin)、埃斯沃兹·凯利(Ellsworth Kelly)及阿涅斯·马丁(Agnes Martin)的作品并置。
《白与绿》
2016年,纽约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举办其首个大型个展,正是在这场展览上,丹尼尔·帕尔默被她的作品所打动,最终促成了这次美国公共艺术基金会与赫雷拉的合作。“对她来说,这些作品终于能够让尽可能多的观众看到,并且看到艺术界终于向她发出了支持,这是一个纪念的时刻。”
2016年,赫雷拉在自己1975年的作品《蓝色星期一》前
如今,赫雷拉使用轮椅,依然坚持每天创作,保持着几十年的作息和习惯。由于行动不便,她需要助手的帮忙,实现她画在纸上的设想。《纽约时报》曾经记录过她一天的创作过程:每天9点30分,她坐到书桌前,书桌前的一排窗户面向大街,“那是我开始构思的地方,如果运气好的话,”她坐在床边,用铅笔在信纸上画下灵感,旁边摆放着她的兰花盆栽。接着,她把这个想法转移到一小片羊皮纸上,然后用丙烯颜料画下一幅彩色素描。有时候,她会继续将构图放到更大的纸上,这就需要助手贝沙拉的帮忙,而赫雷拉总是会认真地提出要求,比如在画中用多少的蓝色、多少的红色,以及两者分界的位置。
赫雷拉在撕胶带,这是她创作中的重要工具,摄于2015年,里森画廊
“我们总是从‘小’出发,然后试着做大,”赫雷拉说道,“当它逐渐放大的时候,也许你就会用另一种角度去看待它。”
展览“无限的结构”从7月11日持续至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