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艺术

安尼施·卡普尔大型个展中国首秀:巨大的、五彩斑斓的红

“特纳奖” 得主、印度裔英国艺术家安尼施卡普尔的首场中国大型个展日前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呈现艺术家35年间的重要作品。安尼施卡普尔说:“红色是一种让我感受强烈的颜色。也许因为红色是一个非常印

“特纳奖” 得主、印度裔英国艺术家安尼施·卡普尔的首场中国大型个展日前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呈现艺术家35年间的重要作品。

安尼施·卡普尔说:“红色是一种让我感受强烈的颜色。也许因为红色是一个非常印度的颜色,我生长的环境充满红色,之后我又在另一个层面重新认识它。”整个展厅,如其所言,遍布五彩斑斓的红,形成“崭新而奇异的景观”。

血红色的蜡泥砖在传送带上向着一轮巨大的“红太阳”缓缓上升,在尽头处跌落,砸向同样坠落的、已经残缺的蜡泥砖堆中;几百吨红色颜料磨成的土堆满了几间白色的的房间,从几个角度都可以看到在白色房间的强光之下令人头晕目眩的红色土山,一辆同样刺眼的蓝色挖掘机爬伏在几百吨红色泥土上;25吨红色软质蜡被一条由机器带动的金属臂搅拌、切割着,蜡泥被金属臂滑动的轨迹推出一个圆形的平面,四周堆堆叠叠的残破的红色蜡泥残破又黏着……


展览现场

这是10月26日向公众开放的、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呈现的英国艺术家安尼施·卡普尔 (Anish Kapoor) 大型个展的现场景象。


安尼施·卡普尔

安尼施·卡普尔1954年出生于印度孟买,现工作居住于伦敦。他先后在伦敦弘赛艺术学院和切尔西艺术学院就读。他近期的个展包括:塞拉维斯博物馆,葡萄牙波尔图 (2018); 纪念公园,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 (2017)等。他曾于1990年代表英国参加第44届威尼斯双年展,并获得“Premio Duemila新秀艺术家奖”,并于翌年成为“特纳奖” 得主。 其大型公共艺术项目包括:《马西亚斯》,伦敦泰特美术馆 (2001)、《云门》,芝加哥千禧公园 (2004)、《圣地》,英国米尔德斯堡 (2010)、《利维坦》,法国巴黎大皇宫 (2011)、《轨道》等。

这是安尼施·卡普尔在中国的首次美术馆级个展,展出艺术家艺术生涯中35年间的重要作品。展览于10月25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展,展至2020年1月1日。此外,11月11日至12月28日,部分安尼施·卡普尔的雕塑作品也将在太庙艺术馆展出。

红色是整个展览的主色调。安尼施·卡普尔说:“红色是一种让我感受强烈的颜色。也许因为红色是一个非常印度的颜色,我生长的环境充满红色,之后我又在另一个层面重新认识它。”富有象征着生命、有着某种黏着的肉质感的红色蜡泥和体现了“皆空”观念的红色粉末几乎成为安尼施·卡普尔的某种专利的语言符号。

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当代建筑空间展览呈现其作品的戏剧与表演性,聚焦卡普尔迄今为止艺术作品最重要、应该也是最大的四件。曾在2013年于柏林的马丁—格罗皮乌斯博物馆展出《致心爱太阳的交响乐》(2013),在美术馆大厅展出。


《致心爱太阳的交响乐》(2013)

血红色的蜡质砖块从几个上升的传送带的末端毫无预兆地坠落至一片同样材质的聚合物中,一个悬浮着的巨大红色太阳注视着这个机械化的、毫无人为因素的场景。红色的蜡质砖块在传送带上的缓缓上升像是某种有强烈的宗教感、象征感的“赴死”,零落一地的泥砖让人想起无数个关于人的、关于历史的片段。艺术家的手被一个看似自动的机器替代了,因而观看者可以更为直接地感受这件作品并获得一个主观且深刻的体验。


《致心爱太阳的交响乐》(2013)

美术馆三层则展出卡普尔在2015年法国凡尔赛宫个人展览首秀的创作《将成为奇特单细胞的截面体》(2015)。卡普尔不仅给观者呈现了生物形态设计,并一同邀请他们通过侧面隐蔽的门进入作品内部,探索装置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几何空间关系。鲜红的洞被神秘地连接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张关于躯体、存在的网。


《将成为奇特单细胞的截面体》(2015)

在三层的几个连通的白色空间中,是卡普尔曾于2017年在阿根廷纪念公园展出的工业景观作品《远行》(2017),一辆涂满湛蓝颜色的挖掘机爬伏在几百吨红色泥土上,形成鲜明的对比。漫山遍野的红色色粉如浪涌一般,层层叠障,形成热烈的景观。


《远行》(2017)

在美术馆四层,是另一件巨型自动装置作品《我的红色家乡》(2003)。机器带动一条金属臂沿着装有25吨红色软质蜡的开口容器的表面转动。金属臂在一个小时的转动中,环绕着蜡质表面缓慢运动,好像在搅拌材料,不断塑造蜡的形状,反复形成景观。


《我的红色家乡》(2003)

除了这些大型装置作品外,卡普尔还展出了过去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中重要公共项目作品的模型,包括《云门》(2004)、《轨道》(2010)、《南岸中心》(2001)、《地铁站,蒙特圣安杰洛,那不勒斯》(1999-2002) 以及今年十月将会在纽约展出的《伦纳德街模型》。


部分公共项目模型

此次个展的另一部分还将在位于故宫紫禁城建筑群的太庙艺术馆展出(11月11日-12月28日),拥有600年历史的太庙,由体量巨大的建筑与庭院构成,卡普尔通过一系列不锈钢与颜料雕塑对空间的反射和折射。他在概念上最具冲击力的一组相互呼应的作品《S曲线》(2006)和《C曲线》(2007)将被放置在太庙的中庭。《S曲线》是两片大型不锈钢无缝连接形成的“S”形雕塑,而《C曲线》则是一整片巨大的弧形不锈钢。两件艺术品两侧的凸面与凹面,则分别直映与倒映出周围的景象。围绕着这些作品的将是另一组卡普尔的重要不锈钢雕塑作品,包括《斯塔夫》(2013)、《非物体 (尖顶)》(2008)、《非物体 (门)》(2008)。这些作品皆呈现了颠倒的映象,将观众融于周边的建筑与环境中。

本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担任学术顾问,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苏新平担任艺术总监,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担任总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和北京太庙艺术馆执行馆长岳洁琼担任策展人,并邀请伦敦蛇形画廊总监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 (Hans Ulrich-Obrist) 担任策展顾问。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本次展览的学术顾问范迪安说:“作为世界上最多产和最人受尊敬的当代艺术家之一,卡普尔先生是融古今、贯东西的典范。他的创作根植于古印度哲学思想,将东方文化的精神内核与西方艺术观念熔铸一炉,在古老文明的当代转换中不断探索创新。他的作品总是激荡着神秘而强大的共振力量,在材料媒介和象征表达之间、在自足形态和生态环境之间建立起独特的关联。”


安尼施·卡普尔为芝加哥设计的城市雕塑“云门”  图片来源:Jewel Samad/AFP/Getty Images

“他的许多作品介入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文化空间,折射和反射着周边的景象,但又构建出崭新而奇异的景观。他崇尚色彩是洗礼与信仰,空间是心智与灵魂,材料是物质与精神,力求通过视觉迷惑的手段营造至虚空灵的境界,引领观众进行超自然、超感知的对话。举办他的展览,对于我们重视传统文化的当代转换和创新发展,拓展艺术的公共性、共生性,具有特别的意义。”范迪安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总策展人张子康认为:“卡普尔先生是一位久负盛名的当代艺术大家,他极受瞩目的诸多作品将在北京的两家美术馆同时展出,以此构建其与中国观众之间的联系。卡普尔是一位印度裔的艺术家,他的艺术创作在大洲和国家文化中引发共振,呈现了一种超越特定文化或意识形态价值的雕塑语言。本次展览中的独特作品将展开与中国观众的丰富对话。卡普尔先生此次个展将会对我们思考如何将中国丰富的传统思想资源转换为一种现代感的当代形式,提供一个有意义的参照。”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