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下午,“传播与中国译丛—媒介道说系列”新书发布会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主展馆召开。丛书的多位译者、国内高校及相关研究机构的嘉宾在现场分享了他们的阅读感受以及传播学领域研究的最新动向。
发布会现场集体合影。主办方供图
译丛共包含六种图书,分别阐释了六位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本雅明、海德格尔、维利里奥、卡斯特、基特勒和齐泽克)对媒介的认识与思考。在译者选择方面,这套丛书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招募译者,并邀请专家评审、筛选,确保译文质量。
在《齐泽克论媒介》译者安捷看来,齐泽克文风华丽,分析也呈现较为激进的色彩;他拥有奇异的能力,能够轻易地在高深的学术思想和大众的平凡生活之间自由穿梭,始终走在文化、传媒、政治、哲学、电影艺术等各领域的批评最前线,这使得他的写作天然带有多学科和跨领域的色彩。
《齐泽克论媒介》
《海德格尔论媒介》译者吴江表示,将较为抽象的哲学思想和现实社会中的实践关联到一起,是学术领域的重要尝试。在翻译的过程中,他尝试在完整表述海德格尔思想之余,将语言变得更通俗易懂,让更多人能够参与到对媒介研究和传播学的讨论中去。
《本雅明论媒介》
译丛主编之一,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中心主任黄旦表示,“媒介道说”就是媒介的召唤和应答。译丛期望读者从新的、立足媒介自身内在力量的角度出发,破解传统传播学中将媒介视为工具的固化思维。这套丛书自带的多学科特征,表明“媒介”在当代社会中海纳百川的重要地位。“只有共同聚集,共同思考,共同道说,才能携手创建中国传播研究的新蓝图。”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中心副主任孙玮认为,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媒介传播其实进入了黄金时代。但这对传播学学者构成了巨大挑战,如果学者不能紧跟时代,推出更多有影响力的作品,就面临被快速更迭的技术和人文淹没的可能。“无论是读者还是作者,所有的知识生产者如今已是共同体,一起利用媒介的力量来显示传播对人类文明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