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云阅读”不缺席。在“上海书展·阅读的力量”2020特别网聚活动中,一系列线上读书会正在举行。2月22日,上海文艺出版社与言几又合作推出《后人类纪的共同生活》线上分享会,探讨了在新冠病毒蔓延下的人类力量。
《后人类纪的共同生活:正在到来的爱情、消费与人工智能》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吴冠军的随笔集。吴冠军笔下的主题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包括爱情、消费主义、人工智能、介入日常的哲学等。最近十几年,学界各个学科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把过去的七万年称作“人类纪”,认为在过去七万年间,人类成为影响这个星球面貌变化最大的因素。
人类将对地球产生怎样的变化?在科技愈发迅猛发达的当今,突然遭逢难以抑制的病毒,人类如何反思自己,如何更好地约束自我?在分享会中,吴冠军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探讨。
《后人类纪的共同生活:正在到来的爱情、消费与人工智能》书影
被“人类中心主义”占领的时代
长期以来,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占据主流。在后工业文明的信息化时代,掌握了核裂变、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等尖端技术的人类,似乎可以得心应手地“改造自然”。随之而来的是愈发狂妄自大的心态,人类中心主义思想逐渐变得极端化,有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认为,伦理关系仅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任何谈及人与自然界之间伦理关系的论断都毫无任何意义。
“人已经不再是众多生物的一种,而是单独形成高高在上的一种范畴,世上万物只分为人和其他。”在吴冠军看来,人类中心主义的广泛传播,带来了三个哲学层次的对立,分别是:自然与文化;主体与对象;人和动物。
与此同时,“人类纪”的概念也逐渐在最近20年内兴起。上世纪80年代,生态学家尤金·F·斯托默提出了这个名词,认为人类活动对地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足以开创一个全新的地质时期。根据农业科学家叶谦吉在论文《“人类纪”新地质时期理论研析》中的数据显示,过去30 年间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减少35% ,其中,淡水生物减少54%,海洋生物种类减少35%,树木种类减少15%。鸟类和陆地动物也大量减少。人类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力包括全球变暖,水土资源短缺,沙尘暴肆虐,沙漠扩张,海平面上升,洪水频繁等生态灾害。
虽然,这个概念目前还没得到科学界的完全认定,但从吴冠军的哲学视野看来:“人类纪打开了一个思考性的角度,如何思考人类与星球的关系,人类是否应该为地球的全部变化承担责任?”
活动海报
盖亚假说:地球也是生物体
人类一直被视为地球上最高智能的生物,但地球本身是否能被当做一种新型的生物体?
根据盖亚假说,地球生物圈具有生命的某些特性。它似乎会表现出“稳态”,即自我调节的体内平衡。地球的许多生命维持特征都表现出了令人惊叹的稳定性。从气温变化范围、大气氧含量到海洋的酸碱度、盐度和化学物质含量,所有这些都通过生物作用调节。几亿年来,所有这些特征都维持在一个使生命能够繁盛的范围内。
实际上,生命整体与其环境通过某种方式相互作用,调节着这些全球性特征,而这个有机的整体被称为“盖亚”。“如果将盖亚视为生命体,那么人类本身就是一种病毒。”吴冠军认为。“就像新冠病毒一样,我们扮演的是对生命体的入侵角色。”
在吴冠军看来,当人们因为疫情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能自由自在地出门行走、交流时,恰恰应该从另一个角度思考——我们也改变了盖亚,使它不能再自由地行使生命体的能力。人们长期受到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影响,这次疫情使人们可以跳出框架,尝试用另一个视角反思自我。
“病毒的迭代很快,在新冠疫情面前,人类面对不可抗拒的力量,终于真正低头观察到自己一直以来的行为,才能对自我进行约束和规范责任。以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来观察这个世界,如果人类真的消失了,在漫长宇宙中,也会是一个无关紧要的插曲,面对这样的未来,我们是否能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