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季的到来,学校也结束了漫长的寒假,而疫情的存在,让各大美术学院近期陆续开启了云端教学。
相比书本的学习,艺术还是一门实践学科,“艺术之‘讲’难于艺术之‘做’”,不少美术学院的“云上课”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对教和学都是挑战,就美术学院而言,课程因专业特性需要有一定的实际操作,如何将原本老师“改一笔”就可以解释清楚的问题,“讲”清楚到学生自己改这一笔,这是“云上课”中让人期待的一环。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大健康创新设计”网课开始前布置阅读书目
三月的大学校园,阳光里浮动着春天的气息,这里原本应是一番青春、热闹的场景,然而因为疫情,杨柳虽抽丝,学子不能归。此时相距千里的师生在网上开启教学,以“云模式”开课。“云上课”是历史上的第一次。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吴光荣在“B站”上“陶瓷文献阅读”课程,原本几十个学生的课程,在一个半小时后,在线观看人数达3000多。
教授成“主播”:直播课程也分享了生活状态
目前,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均已开学,在当下应对疫情的特殊时期,教师们在原来线下课程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调整进行了适合网上授课的调整。
2月17日,中国美院民艺博物馆执行馆长、手工艺术学院教授吴光荣在国美象山校区的办公室,开始了开学第一课“陶瓷文献阅读”。上课的平台是“哔哩哔哩”网站(B站),因为不熟悉网络授课,也看不到学生们,更不知道怎么看学生们的反应和问题,最初吴光荣只能自顾自讲,一口气讲了一个半小时才停下来喝口水。此时,他发现原本是几十个学生的课程,在线观看人数变成了3000多人。吴光荣说自己起初不知道B站直播是公开的,后来才知道吸引了很多陶瓷爱好者的加入。在上课过程中,还出现了“投喂笔芯”“投喂冰阔落”等吴光荣至今没有搞清是何意思的弹幕。
“虽然我的文献课教案是十几年来的积累,每年都会有补充和修改,但是网络授课是第一次。我不太会操作电子设备,家里的无线网络也不是很好,一开始看到要网络授课还是有点发怵的,但也觉得老师也要不断学习新的技术手段来丰富教学。”吴光荣说。
吴光荣整理的历年教案,并装订成册。
在摸清网络授课的套路后,第二次“B站直播”在吴光荣的家中开始了,通过直播镜头,书案上摆放的文具、器物,伴随着吴光荣的生活日常都呈现在学生面前,课程也从案上的水盂、笔筒、字画,谈到民艺博物馆的展览,再发散到陶瓷器物与手艺和生活方式的关系。
吴光荣的案头摆设,这些摆设在直播时进入了镜头,并引发了讨论。
有时,学生会就一件器物“发弹幕”提问,话题也不局限于备课的内容,而是从这一件器物讲到另一件手边器物,或是相关内容的研究笔记。这也让吴光荣回忆自己读书时,常常和同学去老师家拜访,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老师的言传身教,并了解到师长们的生活和他们的学习思考方式。“现在的教学中这种交流已经很少了,但在家中做直播课,让我想起了过去的教学方式。也让学生看到了课堂外的老师。”吴光荣说。
吴光荣在直播时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习笔记。
虽然吴光荣主攻陶艺,但他也曾学过设计,对于书籍装帧也颇为精通,并或自己动手修复古书,在家的直播课中,讲到兴起时,他也会拿出自己修复的古书与同学分享,或是拿出自己读书和田野调查笔记和同学讨论,学生也通过直播镜头,看到了老师的治学方法。
吴光荣直播到兴起,还介绍自己收集资料的方法:除文字记录,还可以做拓片等。
但“文献课”终究还需要读文献,所以在正式上课前,吴光荣会将课程相关的参考书和文献资料列出,要求学生们先有概念。在课程结束后则需花很多时间总结,如何更好地将文献阅读融入学习方法之中。
目前,吴光荣已经在B站直播授课了6次。比起教室上课,吴光荣也曾不习惯“弹幕”式的互动,“本来的互动很直接,我可以第一时间看到学生们的表情,现在只能通过他们打出的一行行字与学生直播互动,下课后再通过微信等方式线上交流课程。但总体来说,在家直播上课内容会更丰富。”
中央美院中国画学院院长刘庆和(右下)在线听取课程
在中央美院的开学之日是2月24日,“云课堂”也在这一日开始。在中央美院中国画学院大二的“写意人物画”“课堂”上,任课教师廖勤穿戴整齐面对电脑“开讲了”,这堂课是为期三周“写意人物画”的第一课,不同于之前评析作业、各自取长补短的学习方式,而是讲幻灯、赏名作、看画册的形式,介绍线性素描,解析中西大师素描人体名作。
在开学前,廖勤翻遍家里画册,拍摄相关图片,分成《古典大师人体名作集》、《现代大师人体名作集》、《人体动态组合集》三部分(共300多页艺用人体解剖PPT。包含3万多文字、500多幅彩图),再转换成电子文件发送给同学们。在授课过程中,廖勤在家中小黑板上用记号笔示范人体结构组块与运动规律,使学生在视频里一目了然,并列出参考书目以辅助网络课程……以此帮助学生最大程度地实现教学目标,有质量地完成作业。
中央美院教师廖勤在网课上与同学们互动
中央美院设计学院的创新设计方向教师程书馨在研究型课题“‘大健康’创新设计”的网络教学中,还直接将学生带入到疫情的思考中,引导学生观察疫情中人们生活方式和需求的变化并找到有价值的设计议题,从而形成跨领域的创新设计方案。预期的成果可以与诊疗环境、医疗器械、健康产品、服务流程与商业模式等形式相关。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创新设计方向本科生的课程作业,《卷装口罩》的设计
由于疫情的不确定性,中央美院还取消了春季下乡写生、艺术实践与考察计划。并提醒学生取消一切外出社会调研活动,涉及委托第三方制作毕业作品,则改在家中重新完成小型毕业创作。
宅家学生:线上按时听课,线下完成作业
中国美院中国画专业大一学生孙同学目前在上海的家中,除了帮家里减轻家务的时候其他时间都在画画写字。上学期的最后一门专业课上的是花鸟白描,在过年宅家的日子,孙同学巩固了白描课程,在家临摹李公麟的《五马图》。
2月17日,中国美院新学期开启,当日下午1:30,与学校教学同一时间,新学期第一门专业课书法课在微信群上开始了。
中国美院书法老师,在线解析字帖
为期两周书法课的第一周是临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面对新帖第一天的教学主要是“讲”,任课老师在讲了《圣教序》关键用笔和重点点划后,以视频的方式示范了字帖里的个别字。之后,请学生自己在字帖首页选3个字,反复写,此后再分组点评。当天的作业为选写5-10个字。《圣教序》写了五天,作业量也开始变多,在首周的周末要求完成250个字。第二周开始写颜真卿的《多宝塔》,依旧是先讲注意点、发视频、评点、作业的模式。到了第二周的周四,要求学生结合两帖创作一幅五言或七言的书法。两周的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在两帖中自选各30字,完成课程考核。
学生结合两帖创作的诗句
在10天的教学过程中,班级被分成四组,每组6-7个同学,分批上传作业到微信群,老师逐个点评。等大家掌握了一些要点和技巧后,老师也鼓励小组同学相互点评。反复的实践和点评中,原本1:30至4:30的课,往往都要到5:30结束。
“虽说专业课的作业量没有在学校大,但班级学习的气氛很不错。大家原本也许只会关注邻座的同学,现在在群上,可以看到每一个同学的作业,听到老师不同的点评,其他同学出现的问题也会提醒自己注意。而且上网课,同学的作业都发在群里,滑动手机看一目了然,大家也会取长补短,常常超额完成练习。”孙同学说,“专业课感觉和在学校没有太大差别,但不同的是,在课堂上老师示范书法,还可以看到字与字之间的‘势’与‘气’,但网络上就有所欠缺。”
老师在网上的书写
网上上课的日子,其实并不轻松,因为除了上半天的专业课、并完成专业作业外,中国美院的网络课程还包括文化课和体育课,且文化课还有单元测试,老师会随时追踪学生的作业情况,体育课则需要在“钉钉”上录视频上传打卡。相比专业课,文化课学习更要靠自觉性,需要尽快的适应这个短暂的新模式。
“排除干扰画一张平时想画却没画的画,读一本没来得及读的书。”这是学校给在家的艺术生提出的切实可行的期望,澎湃新闻记者也在采访中发现,疫情对非毕业班学生的日常教学多可以通过自律弥补,但毕业班因为设计到毕业创作和后续找工作就有点难。
毕业创作是对大学学习的总结,加之按惯例都会在学校美术馆展出会吸引策展人、机构等业内人士参观,是学校提供足够大的平台,给毕业生展示自己所学所想的机会,所以对于毕业创作多比较重视,而且多选择创作尺幅作品。
在过年前,很多同学回家并未把进行中的作品带回家,而是计划在短暂的新年假期后,马上回到学校继续创作,但因为疫情的发生,如今毕业创作依旧停滞在封闭的学校。在家重新开始创作?又因为材料、场地、时间等的关系,让学生举棋不定。一些毕业生只能先开动毕业论文,把毕业创作搁后。
教育部发布的最新政策也涉及研究生扩招和促进就业。目前研究生考试初试的成绩已经公布,应考学生现多在准备复试和面试,研究生扩招的政策对于通过初试的学生是一则好消息。
学院:开发新系统,教学情况“云”掌握
3月2日,将是上海大学网上开学的日子,当日9点,上海大学将利用网上平台开启全校师生的第一课。上大实行的是四学期制(三长一短),按惯例过年开学后不久就是冬季学期的期末考试,通常学生并不敢在寒假中“放弃学习”,而是温故寒假前的内容,各学院专业课的网上教学早已陆续开始了。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早早列出了一张“2019-2020冬季学期疫情防控时期课程预案”,开课形式多为PPT课件、视频、一对一图文交流、网课录播、直播课等,上课平台包括“上美APP”、微信、腾讯会议等。而再此之前,美院学生还交了寒假期间的“院长作业”,不同于往年将作业带到学校,此次因为疫情,作业上传到“上美APP”。据统计,上海美院寒假的“院长作业”共收到全院 1343 位本科生提交的12609 件作业,其中不少是涉及疫情的创作。教师在“上美APP”上查阅、打分、投票,最终223 位同学被评为五星。
“上美APP”中各系学生课题完成状况一目了然。
“上美APP”是上海美院自主搭建的“上海美术学院信息管理系统”,去年开始在国画和数码两系的试点,并不断根据反馈意见修改,疫情的到来也倒逼该系统的快速完善和使用。目前,上海美院专业教师的PPT等备课内容、课后小结,以及学生作业均需上传APP。而且一些学生作业中的PPT和制作的视频文件,只能在线观看,不提供下载,也从一定角度保护了知识产权。
“上美APP”中教师上课信息
“这个系统在疫情期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这之前我们也是没想到的。现在看来疫情期间老师如何授业,学生作业完成的质量,在APP上一目了然。”上海美院一位老师说,“而且,这次寒假的‘院长作业’也已经发挥了作用,除了学生在网上交作业外,过去的‘院长作业’都是院长带着各系主任、教学委员会委员拿着本子,一个个系转着评点投票,这次也在APP上完成了。在五星作业中74位同学(每人一幅或一组)的作品被评为优秀,这些作品不日将在网上学院美术馆展出,疫情之后再印制画册。”
“上美APP”中的上美美术馆,现在正在展示优秀“院长作业”,每件作业下都有教师的评语。
目前,上海美院的专业课均在网上有序进行,实验中心各专业(如陶艺、金工首饰等)一些需要机器配合的专业,则先将理论课提前。对于原本需要请模特的写生课,任课老师的解决方案是写生家人,并将自己的作品和家人的照片一起发给老师评点。而对于网络如何改画的问题,目前暂时只能是教师在学生发送的图片上,用手机中的绘图软件修改,并配合语音和文字发送给学生。这也让平常在学校定时定点的专业课,在网上变得更为宽广。
上海美院教师的课程群
对于学生而言,这个寒假有点长,或许还打破了原本毕业创作和展览的计划,但疫情终会过去,期待校园再度相聚的那一天。届时着暖风习习老师们一定积累了更丰富网络教学的经验,学生也有了独特的收获。
(注:本文中央美院部分根据中央美院微信公号内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