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馆)在太原文庙大成殿广场挂牌成立。新组建的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馆),整合了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省民俗博物馆2家单位。院馆合一将完整从考古发掘到研究解读,再到展览宣教的链条,“让文物活起来”。
2020年4月10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馆)在太原文庙大成殿广场挂牌成立。
据悉,新组建的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馆)将负责山西省地下文物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保护和研究工作,承担中华五千年文明实证、黄河文化、“一带一路”考古等重点课题研究,负责考古出土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利用等工作。考古院也将先行先试,深层次探索以考古为支撑的文物保护与展示利用融合发展,从考古发掘到研究解读,再到展览宣教,形成完整链条,构建富有山西特色、院馆合一、考古和博物馆两个职能齐头并进的运行模式,促进山西从文物资源大省到文物强省的转变。
是文博单位的整合,也是历史的交融
回顾历史,作为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前身的勘查组和原山西省民俗博物馆前身的山西省教育图书博物馆在1952年、1919年分别成立。
老一辈考古工作者在考古发掘现场
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勘察组。近七十年来,主持发掘了西侯度遗址、丁村遗址、翼城枣园遗址、襄汾陶寺遗址、芮城清凉寺墓地、柳林高红遗址、天马—曲村遗址、绛县横水墓地、翼城大河口墓地、侯马晋国遗址、赵卿墓、娄睿墓、徐显秀墓、隋虞弘墓、河津瓷窑址等百余处重要的古代遗址和万余座古代墓葬、抢救保护珍贵文物数以万计,为解决人类起源、农业起源、中华文明探源、夏商周断代工程、山西区域文化研究与民族文化融合交流等研究课题,填补历史空白,提供了大批珍贵的实物资料。先后有15项考古发掘项目获得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殊荣,10个项目荣获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奖,发表考古调查发掘简报、报告和研究论文千余篇,出版考古发掘报告和研究专著一百余部,其中60余部(篇)获省级以上社科类奖。
苏秉琦先生在侯马工作站
山西北撖遗址房址
晋侯墓地车马坑
原山西省民俗博物馆前身是原山西省博物馆,历史悠久,从1919年阎锡山在文庙成立山西省教育图书博物馆开始,太原文庙就成为全省围绕文物博物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
太原文庙建于清光绪8年(1882年),它成为博物馆的历史要从1915年说起,当时山西著名学者、教育家常赞春就提出,“请政府提倡孔庙庙旁附设教育仪器图书,以为社会教育之补助”。孔庙,即后来成为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馆址的文庙。
太原文庙大成殿
1916年9月,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的创始人兰承荣、柯璜等先辈在《请倡设圣庙教育馆书》中直陈建馆目的,“窃以教育之道,贵在普及民智民开”。阎锡山主政山西后,以兴利除弊为施政纲要,特别是在1917、1918年这两年里,他多次到位于现在文庙的“洗心社”演讲,虽然每次演讲主题不同,但出现频率最多的词是“社会教育”“民德”“民智”。1919年10月,山西博物院的前身——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在太原文庙正式成立。它与南通博物苑、北京国立历史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等一道开启先进思想之风,文博事业之潮。
《山西日报》关于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开幕的报导(1919年10月9日)
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建立之初,广泛搜集图书、动植物标本、金石文物、先贤遗文等藏品,且举办系列展览,展览的举办既起到了一定的社会教育作用,也为先进思想在山西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1925年10月,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更名为山西公立图书馆,博物馆成为图书馆的附设机构,但仍然发挥着其应有的功能。1933年,山西公立图书馆更名为山西省立民众教育馆,制定了以教育为主的办馆宗旨,举办的各种大型展览、创办的《山西民众教育》月刊,为提高民众的文化知识,促进社会教育水平,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1933年12月29日,山西省立民众教育馆开幕典礼留念
但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11月8日,太原沦陷。山西省立民众教育馆随之沦落日伪手中,馆名先后为太原博物馆、山西省立新民教育馆,文物藏品也蒙受惨重损失。
1941年山西省立新民教育馆卫生展览布展
1945年抗战胜利后,恢复“山西省立民众教育馆”馆名。1948年太原解放前夕,阎锡山将兵工厂设在民众教育馆馆址文庙,博物馆工作被迫中断,馆舍建筑和藏品再遭劫难。
1949年4月,山西省立民众教育馆由太原市军管会文教接管组接管。6月,山西省立民众教育馆更名为“山西省图书博物馆”,下设博物馆部。1951年,按照“以改造原有博物馆为主”的方针,山西省图书博物馆对原有陈列内容和藏品管理进行了改造和整顿。1953年9月,山西省图书博物馆与太原市人民文物馆合并,在文庙建立山西省博物馆。
20世纪50年代初,山西省图书博物馆博物部大门入口
直至21世纪初,太原文庙一直作为山西省博物馆的馆址,但1990年代开始,庙苑古建筑格局已无法适应现代博物馆的功能需求,山西省博物馆便开始寻求拓展新的空间。为此,1992年,政府决定筹建一座现代化新馆。新馆于2004年竣工,定名为山西博物院。在原山西博物馆旧址,分别建立了山西省民俗博物馆和山西省艺术博物馆。其中山西省民俗博物馆成立于2003年,在弘扬儒学精神、展示山西民俗文化等方面成果突出。
山西省博物馆馆门
考古研究和文物展示结合
未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将着眼山西考古资源特色,内设古人类研究所、华夏文明研究所、晋文化研究所、民族融合研究所四个核心学术研究部门,积极探索山西在东亚地区古人类起源与演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农业起源、文明起源及早期国家形成中的历史地位,以及夏商王朝资源控制与国家政权巩固关系模式以及晋在中华文化大一统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并从考古学角度揭示山西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成就。
柿子滩遗址发掘现场
考古院还将打造多学科考古学研究平台,在目前已经拥有的冶金考古、植物考古、动物考古、食谱分析、材料分析等科技考古人才队伍基础上,继续引进夯实,健全学科门类方向,为形成综合的、多样的科技考古学实验室奠定基础。
陶寺观象台
未来太原文庙展陈空间将作为博物馆开放,并依托山西丰富的出土文物资源,依托已有的考古学科研团队和研究成果,创建具有考古学特色的考古博物馆。从考古学学科发展的角度、从强调出土文物学术意义的角度,深度阐述展示山西史前及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向社会公众科学传播考古学知识,讲好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山西故事,讲好黄河文化孕育下的历史文脉精神,讲好出土文物背后所反映的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艺术等内涵。
徐显秀墓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