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历史

解析世界经济大萧条:90年前中国金融界的讨论

《最近欧美各国市况萧条及其救济策》及文中的1929年美国贸易统计图表。来源:《东三省官银号经济月刊》,1930年1929年到1933年的大萧条是迄今为止欧美国家乃至全世界经历的最严重经济危机之一。面对

《最近欧美各国市况萧条及其救济策》及文中的1929年美国贸易统计图表。来源:《东三省官银号经济月刊》,1930年

1929年到1933年的大萧条是迄今为止欧美国家乃至全世界经历的最严重经济危机之一。面对这场牵动世界的大变局,中国金融界有识之士在密切关注欧美经济大萧条的同时,开始分析其起因、现状、趋势和影响,并积极思考应对之策。

欧美危机席卷而来

1930年,正是世界经济危机如火如荼之际。这年下半年,东三省官银号调查股通过广泛深入的数据采集和查证,发表长文《最近欧美各国市况萧条及其救济策》,文章开篇即指出:“今日经济界之衰颓,已成世界的现象,实业不振,贸易减退,各国均感其苦,加以失业人数日增,计除法、荷等二三国外,殆莫不喘息于市况凋敝中。即如素称世界第一黄金国之美国,今亦遭逢时会而受相当之打击,夫单就失业人数已达五百万之众,究属可惊。”(《最近欧美各国市况萧条及其救济策》,载《东三省官银号经济月刊》第2卷第9-11期,1930年出版)

该文分析,世界性经济危机的起因,源自1929年10月以来美国股票行市下落与生产过剩两方面。1929年,因美国放款利率高得离谱,世界各国的资金如洪水般流入美国,这些巨额资金又悉数用于各种投机,尤其是众人争相滥购股票,形成极为狂热的现象,导致美国出现史无前例的新投资激增,“美国经济界之膨胀达到各国未曾有之变态的程度”。据统计,1929年1月至10月,美国总投资额为105亿美金,而其中新投资额竟占92亿,比率超过87.6%。这是导致美国经济脱离常轨,造成大恐慌的主要原因。

山雨欲来风满楼。美国各企业公司股票远远超出实价,汽车工厂、制铜工厂生产大量过剩,加以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提高利率,致使美国股票先是出现空前的巅峰市价,而后遽然暴跌,股票市场大混乱,影响波及全球,从而引起世界经济大衰颓。1929年纽约股票暴跌的行情,以9月7日最高价与11月6日最低价相比,号称第一流的钢铁股票暴跌41%,阿那康股票竟跌47%,向来稳健投资的铁路股票二十种平均跌22%,工业股票二十种平均跌48%,遭遇拦腰斩,情形惨不忍睹。与此同时,美国在贸易、钢铁、铜、生丝和人造丝等方面,1930年也是步步下滑,危机重重。就英国情形而言,金融、生产、贸易等领域频现困境,失业人数逐步攀升,1930年5月已逾182万人,比率为15.3%。德国则受一战赔款的拖累,资金筹措困难,实业不振,失业人数230万人左右。

中国经济学人的关注和解析

当时,中国各界尤其是诸多经济学人,对这场席卷欧美的金融风潮动因及影响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著作不胜枚举。

如1930年至1932年间,栖梧发表《由美国恐慌到世界恐慌:世界经济的危机》(《新生命》第3卷第6号,1930年6月1日出版);张嘉铸发表《美国新订税则与中国对美贸易》(《中行月刊》第1卷第1期,1930年7月出版);《东方杂志》发表仲英《最近世界经济大势与美国》(《东方杂志》第27卷第24号,1930年12月25日出版);中国银行总行欧阳执无(剧作家欧阳予倩之堂弟)发表《英国金融风潮之观察》(《中行月刊》第3卷第4期、第5期,1931年10月、11月出版;第4卷第1、2期合刊,1932年出版)。

欧阳执无的长文《英国金融风潮之观察》,是为数极少的专门讨论英国金融危机的佳作。他认为,1931年英国金融风潮的导火线,始自当年5月欧洲中部发生的金融危机。该危机首先由奥地利信用银行事件引发,随即蔓延至德国,又扩大至英国。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伦敦,此时爆发金融风潮,又适逢英国政府财政危机、工党内阁解散两大事件,自是雪上加霜,地动山摇。虽然由美国和法国进行联合救济,但面对汹涌的提款风潮,收效甚微,回天乏力。现金外流,英镑大跌,迫使英国不得不放弃金本位制度。欧阳执无从一战后英国国内政治、经济、工业、贸易,以及国际经济、政治、贸易格局等多重因素,分析了英国经济实力、国际地位的衰落,进而解析英国金融风潮的深层影响。

英国停止金本位前后的英镑价格,图表来自欧阳执无《英国金融风潮之观察》

1933年3月,经济学家马寅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美国金融风潮的发生,主要源于德国赔款问题、美国国内生产过剩、各国保护关税、金价贵四方面原因(《马寅初谈美国金融风潮》,见《上海商报》1933年3月9日报道)。4月,《银行周报》发表邓易园《美国金融风潮与我国应有之感想》(载《银行周报》第17卷第12期,1933年4月4日出版);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内刊《海光》发表资耀华《美国金融风潮的检讨》(《海光》月刊第5卷第4期,1933年4月出版);《申报月刊》发表董之学《美国金融风潮的原因与影响》(《申报月刊》第2卷第4号,1933年4月15日出版)。

资耀华发表文章《美国金融风潮的检讨》

其中,资耀华《美国金融风潮的检讨》一文,简明扼要,慧眼如炬,鞭辟入里,颇见功力。他指出:美国自1933年2月14日密歇根州宣布银行停业后,迅即蔓延于全美,“不但美国市场整个的陷于混乱状态,即全世界市场也为之震动。”究其根本原因,他解析为国际经济界的矛盾、银行制度的不良、人民心理恐慌三个方面,由此而表现为生产过剩、货物停滞、失业增加、破产接踵等世界性不景气现象,引起美国金融恐慌;美国的银行制度因各州自行其是,不能开设分行,政策无从统一,面临风潮时只能任由大批倒闭,无法挽救;而自1929年冬美国经济状况不佳之后,美元信用渐失,人心亦随之波动,民众恐慌心理一发不可收,也是推波助澜的一大因素。

年轻一代的经济学者也对美国金融风潮的影响进行思索,著作频现报章。如魏友棐在《钱业月报》发表《美国金融恐慌风潮之探讨》(《钱业月报》第13卷第4号,1933年4月15日出版);孙怀仁在《申报月刊》发表《美国金融风潮与远东》(《申报月刊》第2卷第4号,1933年4月15日出版);毛起鶊在《东方杂志》发表《美国金融风潮之成因及其对策》(《东方杂志》第30卷第8号,1933年4月16日出版);王逢辛发表《美国金融风潮之回顾》(《中华半月刊》第1卷第2期,1933年7月25日出版);周宪文发表《最近美国金融风潮之面面观》(《前途》第1卷第4期,1933年出版)。

欧美经济危机所引发的关注热度,恰恰说明,这场席卷世界的危机,深深影响着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世界的心弦都为之紧绷起来了。

中国银行家的观察与反思

经济危机影响持续亘久,身处其中的欧美各国如坐针毡,中国银行家又如何看待呢?

在欧美经济危机大爆发前夕,1929年6月底,时任中国银行总经理的张嘉璈远赴欧洲,出席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的第五届国际商会大会,并洽办开设中国银行伦敦经理处事宜。8月,张嘉璈抵达伦敦后,先拜访日本驻伦敦各家银行,详细考察其经营情况。据了解,除横滨正金银行因经营政府业务有所盈余外,其他如三井银行、三菱银行、住友银行、台湾银行、朝鲜银行等,均连年亏损,惨淡经营。在张嘉璈积极筹谋和亲自协调下,租定办公地点,并聘请之前已退休的中国银行原北京分行副经理卢克斯为伦敦经理处副主任。中国银行伦敦经理处于1929年11月4日正式开幕,系中国银行第一家海外分支机构,卞福荪为首任主任。

这次伦敦之行,使张嘉璈收获颇多,反观中国银行的现状,同时也感慨良深。1929年9月,张嘉璈在致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经理贝祖诒函中慨叹:“此次出来看看,伦敦各银行竞争之烈,生意之迁就,对待主顾之勤恳,令人惊叹。本行暮气太深,不能精进,前途殊属可虑。”(张嘉璈致贝祖诒函,1929年9月11日,见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银行家书信集(1918-1949)》,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版)当年年底,在与同在伦敦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甫一番恳谈之后,张嘉璈感触更深:“闭目静思,吾行经济、人才已均至完全破产之日。光甫说我在外国稳稳努力,经不起小行员声音笑貌中得罪一句,就完全丧失,全功尽弃。渠云,许多主顾都是这样跑到他行。此语实是最扼要之语。”为改良人才机制、提振中国银行的精气神起见,他决定聘请欧洲银行专家从事具体指导和革新。(张嘉璈致贝祖诒函,1929年年底,见《上海银行家书信集(1918-1949)》)

1931年5月,张嘉璈在中国银行1930年度营业报告书引言中,点出世界经济危机四伏、困境重重的局面:“外则市面消沉,存货山积,失业日增,银价狂跌,富力减少,亘全世界皆呈萧条萎靡之象。”在该报告结论中,他对世界经济大势作出自己的清晰判断:“世界市面之衰落,乐观者均谓不久将有转机。然默察病根所在,恐非短期间所能恢复。”(见姚崧龄编著:《张公权先生年谱初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1933年7月20日,张嘉璈在银行学会与中国经济学社上海分社联合举办的学术讲演会上,发表题为《美国金融风潮之原因及其在世界经济会议主张抬高物价之立场》的演讲(演讲词分别载《中行月刊》第7卷第2期,1933年8月出版;《银行周报》第17卷第36期,1933年9月19日出版)。张嘉璈把1929年美国股市震荡称为“证券风潮”。在此之前,1921年至1928年间,美国的银行停业数,平均每年有625家。1929年停业银行584家,1930年停业1198家,1931年停业2022家,1932年停业1163家。至1933年7月,美国商业银行总数(含信托公司)约2万家,比1921年减少1万余家。张嘉璈分析指出,美国金融风潮发生的直接原因,在于其银行制度不健全,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银行法律不统一,没有权力集中的中央银行,不许设立分支行的谬误,银行营业竞争过于激烈,银行开设证券公司的流弊,小银行营业失败的影响。最终,他得出一个根本性结论:“美国金融风潮的澎湃,外表似乎是由于经济衰落的侵袭,实际则亦不能不怪美国银行当局经营的失策。而造成这种营业方针的过失,最后当归咎于美国政治上中央与地方权限的对立。”

张嘉璈演讲文字稿:《美国金融风潮之原因及其在世界经济会议主张抬高物价之立场》

1930年12月28日,银行家陈光甫在视察各地分行途中,火车上读到美国银行倒闭风潮的报道。他在《视察日记》中写道:“美国现在即有不少银行,因股票落价、资产缩小而倒闭,但银行之利率仍在减低,则其金融之根底仍甚强固,不良银行倒闭之风潮,对于全国经济状态不致有重大之影响。惟近来世界上经济潮汐之流行,每以美为先导,此种倒闭银行之潮流,能否不越太平洋而东迈,则在今日殊未易言也。”从这段日记里,我们能读出陈光甫的敏锐,以及他对美国金融风潮将波及世界的担忧。(见何品、宣刚编注:《陈光甫日记言论集》,上海远东出版社2015年版)

银行家陈光甫

在1932年1月20日举行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行务会议上,陈光甫举了纽约一家著名银行倒闭的例子。因该行以现金购入形式,同时合并了其他三家银行,而被合并的这三家银行,账面上虽不亏空,但其现金则已全部购买了股票、债券。结果经济危机一来,股票、债券悉数惨跌,导致该著名银行宣告破产清理。陈光甫把该行的失败归结为“当局者未经严密之研究”,意在告诫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同人,在金融危机来临之际,“惟现金最为宝贵,吾人一方应厚集现金以备非常,一方应力图节约以省开支,同时并应全体努力以求发展。”(见《陈光甫日记言论集》)

1934年1月,陈光甫在《一片经济统制声》短文中写道:“全世界的不景气,于一九二九年开始,迄今过了六个年头,仍是每况愈下,不堪回首。欧美的政治家和经济家,也不知想了多少的补救办法,但其结果仅等于零。我们都知道,这一次不景气的发生,最重大的原因,无非是机械进步太速,产量骤增,以致生产过剩,供过于求,于是失业和物价下跌等等问题由是而生。”“美总统罗斯福就任的翌日,美国四十八州便发生银行风潮,英国工党现正大喊其‘银行必先社会化’的口号,统制金融确是现在经济统制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见《陈光甫日记言论集》)

张嘉璈与陈光甫这两位中国银行家,不约而同地将关注点聚焦于制度层面,代表了那个时代中国金融界精英所思所虑的广度与深度。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