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艺术

朵云轩120周年:“致敬前辈”的那些艺术往事

1900年(清光绪廿六年),上海河南路,朵云轩笺扇庄正式成立,这也标志着其后名闻文化艺术界的上海文化老字号——朵云轩的正式诞生。其间,许多文化界名人,如赵子云、章太炎,时常光顾朵云轩,张爱玲在名作《金

1900年(清光绪廿六年),上海河南路,朵云轩笺扇庄正式成立,这也标志着其后名闻文化艺术界的上海文化老字号——朵云轩的正式诞生。其间,许多文化界名人,如赵子云、章太炎,时常光顾朵云轩,张爱玲在名作《金锁记》开篇更是把记忆中的月亮比作“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如今,朵云轩已成为上海最具知名度的百年文化老字号。

在朵云轩即将迎来120周年之际,一个打捞往事的“致敬前辈”朵云轩座谈会近日汇聚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在朵云轩工作的老前辈们,在他们的讲述中,无论是编辑出版,还是收藏拍卖,抑或木版水印,都是让人难忘的。

早年的朵云轩是一家笺扇商号,兼营其他文房用品、书画装裱等,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公私合营,朵云轩便开始在南京东路422号扎根。其间,朵云轩经历了与上海书画出版社的合并与分离。(书画出版社从朵云轩分离后成立于1978年。)

位于上海南京东路上的朵云轩门店

在座谈会上,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委员、副总裁、朵云轩集团董事长彭卫国回忆了自己的事业道路与朵云轩的关系。他表示,此次座谈会意在向朵云轩的老前辈学习,思考朵云轩120周年如何再出发,如何继承老一辈的精神。

座谈会现场

朵云轩集团党委书记顾林凡在座谈会上表示,曾经是一家单位的朵云轩与上海书画出版社即将举办有分有合的一系列活动。包括与上海书画出版社联合于下半年举办纪念研讨大会,举办“大美朵云”展览,呈现朵云轩的收藏精品,“为配合此次展览,朵云轩将于5月18日起在线上推出精品展作品的故事鉴赏,以此挖掘这些作品的文献、历史价值。纪念展还包括文献展、名家邀请展等,以及出版《朵云轩大事纪》。此外,朵云轩也将与媒体合作,并举办征文活动,位于南京东路店朵云轩门店已于4月底进入了改造阶段等。”

原朵云轩总经理祝君波在座谈会讲述了朵云轩当年第一次举办拍卖的往事,特别是20世纪朵云轩拍卖在起步阶段的三场拍卖。“1992年,朵云轩的第一次拍卖是在香港,和永成拍卖行合作,拍卖了齐白石的《芙蓉鸳鸯图》,当时卖了16万元。次年,朵云轩成功拍卖了张大千画给李秋君的作品《溪山雪霁图》,拍出了近40万元,而在1994年,成功拍卖了吴昌硕的精品。”

1992年,收藏家张宗宪(举手者)、陈逸飞(二排右二)在朵云轩首届拍卖会上

朵云轩自新中国成立后,便一直坚持开展书画收购业务,抢救、收藏了大量民间流散珍贵文物。祝君波谈及了朵云轩书画收藏的3次高潮,包括十万多张碑帖、三万多张书画,大量的印章等。“这3次高潮都是国家有难后,朵云轩有意识地保存历史文物。第一次是1960-62年,三年自然灾害时,江南地区,包括安徽的一些书画收藏者以画换粮食的时候,朵云轩收集了一部分。之后,第二次是‘文革’时期,许多人将书画拿到了朵云轩。第三次是1980年代(85-86年)。”

木版水印 齐白石《荷花蜻蜓》

1960年便进入朵云轩工作的缪德本则谈及了他在朵云轩从事的木版水印销售工作的经历。缪德本说,“1960年代,当时木版水印在国内没什么销售,只和国际书店有些挂钩。我们当初除了在门市处工作外,还需要骑着三轮车外出收购书画,推销木版水印。之后,我们还到过江西景德镇、武汉稿展销,上门以木版水印布置酒店,布置当时的客轮。由此可见,木版水印当时并不好卖,只有少数书画爱好者、知识分子、有钱人才会购买。当然,当时书画真迹原作的价格相对便宜也是原因之一。”

沈承志于1961年进入朵云轩,随后从事着朵云轩的宣传工作。在现场,沈承志以1985年的展销会为例,谈及了朵云轩的“大事纪”。“1985年正好是朵云轩的85周年,当时我们在中苏友好大厦,即现在的上海展览中心举办朵云轩展销会,轰动一时,买票排队,挤破展柜玻璃。由于很多外地来的人参观了展销会,朵云轩也以此契机将展销会带到了全国,先是大西北‘新西兰’——新疆、西安、兰州,随后是大西南、东北、湖南湖北等地。”

上世纪60年代的朵云轩勾描师

此外,沈承志还分享了木版水印作品《明 十竹斋书画谱》获德国莱比锡国际图书艺术博览会“国家大奖”的故事。“我记得是1989年,我们得到了大奖。正值东德、西德合并,德国驻上海的领事馆忙做一团,一下子找不到奖杯和奖状了。好在德国撤馆之前,我们在领事馆找到了。”

《明 十竹斋书画谱》

《十竹斋书画谱:翎毛谱〉选一

在朵云轩提供的平台下,1977年,周志高当年参与创办了《书法》杂志,并由郭沫若题字,是新中国第一份面对大众的专业书法期刊,这也是中国第一本和书法相关的杂志。《书法》杂志正式创刊于1978年(试刊于1977年)]随后,朵云轩又创立了《书与画》、《书法理论》和《朵云》杂志,皆由资历丰富的艺术家编撰。在中国书协没有成立前,可谓是中国的半个书协。

《书法》杂志的封面书法系郭沫若1977年题书


四十年来的部分《书法》杂志

在座谈会上,周志高从《书法》杂志开始谈起,“当时毛主席说的,学一点历史,学一点哲学,学一点书法,后来我就开始动书法的脑筋了,并去找了沈尹默老师。在72年,73年,我就有这一想法,开始逐步发展成员,最后发展到100多人成为上海书法家协会第一批会员。所以,我觉得朵云轩(及出版社)是中国书法复兴的强大推力。当然,也和沈尹默、书法在国际上的推动有关。”

沈毓琪于1971年进入朵云轩,从事编辑工作。在座谈会上,她谈及了早期办杂志的故事。她认为,早期的作者,如韩天衡、周慧珺、刘小晴、刘一闻、童晏方等为朵云轩的杂志做了很大的贡献。他们也在日后成为大家。此外,沈毓琪还表示,“文革”之后,第二批从事杂志编辑撰写工作的人也是功不可没,他们将杂志的创办推向了另一个高峰。

新中国成立伊始,朵云轩刻制了一批“红色雕版”作品,除了反映大量现实题材的如《延安颂》类的作品外,还有《共产党宣言》、《毛主席诗词39首》、《楚辞集注》等经典作品。

茅子良于1962年进入朵云轩,从事雕版工作。他谈及了朵云轩红色雕版的往事。“《毛主席诗词39首》是于毛主席纪念堂一周年的时候专门送去的,《文汇报》头版报道过,印象深刻。《楚辞集注》完成于1979年。‘文革’时要加强木刻雕版水印的《共产党宣言》,由于我学过雕版、人头又熟,便自告奋勇地提出参与了,从农村拿着木材去加工。那时的《共产党宣言》是竖排版,其中还有外文,在制版完成拿去校对后,发现了2个别字,便单独为两字制版,附加了说明。”

朵云轩木版水印 《共产党宣言》

刘荣虎于1960年进入朵云轩。在座谈会上,他谈及了自身的经历和感受,“我刚进朵云轩的时候16岁,初中毕业后在朵云轩当3年学徒,63年满师后开始评级别。当时,领导还交给我们一个任务,需要去读夜高中。”他表示,朵云轩的历任领导为了将朵云轩的木版水印继承下来,动了不少脑筋,“如今,朵云轩木版水印技艺已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了,那就更需要继承、发扬下去。我也很高兴,朵云轩现在仍保持着对过去资料的重视,以及继承的精神。”

此外,张龙珠回忆了1960年进入朵云轩的时光。“当时半工半读,请的老师也都是大家,包括唐云、应野平、张大壮等,原稿则借自博物馆,大大方方地放桌子上。印上博藏的明代《萝轩变古笺谱》时,我们是打好一批样稿后,便拿去再换一批。当时条件艰苦,冬天需要买煤,生炉子。”

《萝轩变古笺谱》

朵云轩集团总经理朱旗说,“朵云轩的前辈在艰苦的条件下创造了那么多的成就,创造了大平台。我们今天讲我们的前辈,讲得津津有味,但再过20年,我们也会变成前辈。今年是朵云轩120周年,也是朵云轩的改革之年,我们需要新的东西。目前,线上拍卖已经上线,而教育板块、门店的装修布置都是接下去要完成的。我们不会忘记朵云轩的整个传统文化精神,会秉承其文化调性。同时,朵云轩是一个企业,其‘文商并举、以商养文’的策略也是不会变的。”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