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宋代米芾和米友仁父子创造了一种被后人誉为“米家点”的笔墨形态来表现烟雨空蒙的无形空间,但是米家点为什么一定要用横点在相对平行的感觉中横向的处理呢?
结合数十年前对米家山水的临习,近年一直致力于中国书画理论与思考的知名画家了庐认为,米家点的笔墨构成就是用相对平行的横点左右上下的参差,表现在山和云之间,体现了所谓骨法用笔的艺术精神。对米家点的笔墨处理,关键是在用笔的过程中对水的把握,要做到“不燥不淫、腴润如玉”的境界。米家点的艺术生命力正在于充分体现了山色空濛雨亦奇的诗意。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题为《花非花》的一篇诗词作品中所描绘的一种虚无缥缈的现象。在这篇作品中,白居易没有用具体的形象语言来表现虚无缥缈的蝴蝶,而是用了“梦”和“云”这两个虚无的字来表现虚无的现象。宋代文采盖世的苏东坡说“山色空濛雨亦奇”,没有用实在的语言来表现,而仍以一个奇字来形容,可见表现虚无的形象用任何语言都是十分困难的。在绘画艺术的表现中也是一样,在通常所见的水彩和水粉之类的作品中,这种虚无的形象都是以水的渲染和冲洗来表现。但是在传统中国画中,宋代的米芾和米友仁父子二人就显得另有一种滋味,他们创造了一种被后人誉为“米家点”的笔墨形态来表现烟雨空蒙的无形空间,米家点的笔墨构成就是用相对平行的横点左右上下的参差,表现在山和云之间,它充分体现了传统中国画中以笔墨为主要表现形式,体现了所谓骨法用笔的艺术精神。
米友仁《云山得意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米家点为什么一定要用横点在相对平行的感觉中横向的处理呢?这就引起了我对它的思考,由于人的两个眼睛是左右横向在一个水平的视线上,再加上光的波动,所以在观察同一个事物的时候,就有可能行程上下左右的参差,即使我们平时习惯两个眼睛看到的形象是集中的,但是从科学的理念去思考,应该有左右之间的差异,这可能就决定了米家点的表现形式在烟雨朦胧的空间之中特别能够分辨出来,故而作品中的米家点就成了在相对平行的感觉中,以左右上下的参差在一个横向的视觉之中。
方从义的《白云深处图》(珂罗版,局部)
要对米家点从认识到把握,通过学习与实践,证明是相当有难度的,它体现在山和云之间,特别是山体入云的部位,在表现上就显得更为复杂了,因为对山形体所表现的皴法绝大多数的用笔都是自上而下的,而米家点的用笔又是左右横向的排列,这两种不同用笔的方向本来就是矛盾的,要把它交织在一起显然特别困难。再加上山间的烟云在空气的流动之中,深浅的厚度也在不断变化,表现在作品中,这种用笔还要做到墨与色呈半透明感而层次分明是相当有难度的。
在这一方面我有个人深刻的体会,在上海博物馆的藏品中,有一张元代方从义的《白云深处图》,这是一张以米家点为表现形式的山水画。六十年代初我去上海博物馆的时候就特别钟情于这张作品,每次去都以最长的时间观看和注视它,当时甚至好几次带了绘画材料在那里当面临摹,但是这张作品表面已经磨损得很厉害,几乎难以分辨它的笔墨形象,所以我在学习和临摹的过程中,只能借助和参考传世藏品中有米家点的作品加以揣摩,费了很长的时间,一直不得要领,后来经过十多年不断观察和思考,在学习其他传统作品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和丰富了对米家点表现形式的认识,直到七十年代中期才相对的在认识和把握上有所觉悟,并留下了一幅临摹之作。
2003年左右曾参加了上海博物馆的一次学术研讨会,当其他的朋友都在观看其他作品时,青年学者凌利中因为曾在我家看到过我对方从义的《白云深处图》的临摹本,感受很深,所以从库房里借调了一张唐寅的《云山图》小轴给我看,我打开以后立刻就兴奋起来,《云山图》作品中米家点的表现与我所认识和把握的十分相似,这才使我真正相信我在米家点笔墨表现认识和把握上的自信。
唐寅 《云山图》 上海博物馆藏
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元代方从义的《白云深处图》(珂罗版)
在传世中国画作品中,以表现米家点为主的作品并不多见,记载中最早的当属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传世记载还有元代画家高克恭的米家山水,但我并没有见过具体的作品,在黄公望著名的《富春山居图》中有一小局部也有米家点的处理,最典型的当属方从义的《白云深处图》、唐寅的《云山图》小轴、董其昌在《秋兴八景》册之一《云山图页》,在他之后当属四王作品中体现米家点的作品最多,其中尤其是王原祁的。此后,虽然有许多画家在临摹和学习传统的过程中,都有不少表现米家点的烟云山水的作品,但是绝大多数在笔墨层次的融合上都不如前人。从我的学习和实践中,我的体会是,对米家点的笔墨处理,关键是在用笔的过程中对水的把握,要做到“不燥不淫、腴润如玉”的境界。燥而不润则烟雨的气氛表达不出来,但过于融合而黏成一团就更不行,有的在层次中根本做不到融合,所以关键还是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自己的经验,这些都关系到在用笔过程中对水的把握。米家点这种以有形的笔墨形态表现山色空濛无形的奇观,已经成为传统中国画山水作品的表现形式中一个特别而又独立的笔墨形式,这也是米家父子二人在艺术创作中智慧的体现。米家点是中国古代艺术家在表现形式上一个特殊的成就和贡献,也是我们在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笔墨现象。
了庐1970年代所临方从义《白云深处图》
了庐临方从义《白云深处图》(局部)
山水是天地间第一生命,自然界的万千气象又是天地间万物的生命之本,所以任何艺术家在表现山水的时候如果能把气象万千的变化体现出来,那作品的神韵和生机就有了。米家点的艺术生命力就在于此,它充分体现了山色空濛雨亦奇的诗意,由此及彼,近现代的山水画家陆俨少先生用墨块加上皴和点及留白的笔墨形态,表现了天光云影的无形的山水空间,理所当然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