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书讯

边缘型母亲眼中一无是处的孩子总是受到不公正的指责

“边缘型”一词,指的是心理功能介于精神健全与不健全之间。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女性在外看似正常,但实际上,她们无时无刻不活在“被身边人抛弃”的恐惧之下,并发展出许多奇特且具有破坏性的行为习惯。

【编者按】

“边缘型”一词,指的是心理功能介于精神健全与不健全之间。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女性在外看似正常,但实际上,她们无时无刻不活在“被身边人抛弃”的恐惧之下,并发展出许多奇特且具有破坏性的行为习惯。这导致她们的孩子——尤其是女儿——从出生到成年一直挣扎在无法获得健康母爱的绝境当中。《超越让你备受折磨的母女关系:理解边缘型母亲》一书将边缘型母亲分为流浪者型、隐居者型、女王型、女巫型四类。不同类型的边缘型女性往往会寻求特定类型的男性作为配偶,对待子女的方式也各有各的特点,但相同的是都会给子女带来深重的情感折磨,甚至使得女儿成年后也患上边缘型人格障碍(儿子则容易患上其他心理障碍)。书中给四类边缘型母亲的孩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的建议,试图扶助他们保护好自己的心灵,摆脱对过往的怨恨,走上健康的人生正规。本文摘编自该书《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形成:黑暗的源头》一节,由澎湃新闻经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授权发布。

每一个边缘型母亲的内心之中都有一片黑暗的角落。一个6岁的孩子曾经悲伤地描述自己的边缘型母亲:“妈妈心里只有一部分是爱我的。”这是事实,边缘型母亲无法全心全意地去爱一个人。在她自己还是孩子的时候,她的心就已经分裂为若干部分。

治疗师发现,有边缘型障碍的来访者往往经历过以下一种或几种情形:由于父母死亡或离异而被遗弃,从而缺少充足的情感支持;被父母虐待、情感上忽视,或长期诋毁;母亲是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而来访者是她眼里那个一无是处的孩子。

即使了解了这些影响因素,我们还是无法准确地预测出谁会发展出边缘型人格障碍,因为单凭某种经历不会导致某种人格障碍的发生。上面提及的各种经历只是会增加一个孩子出现边缘型人格障碍的风险,但是还有其他因素会增加或者降低一个人发展出严重人格问题的概率。

在儿童身上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创伤经历,但是,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这样的孩子仍然可以发展出健康的人格。依恋及有关的儿童发展研究表明,影响一个孩子心理复原力最重要的因素是:他们确信自己是被他人爱着的。如果孩子有机会与一位真正爱护他们的成年人形成良好的关系,即便是老师、邻居或者亲戚,只要这些人真正关心孩子的感受,那么家长的遗弃、虐待和忽视所带来的伤害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冲。

如果要理解某些具体的创伤经历对边缘型人格障碍发展的影响,有一个办法就是去考察在这段经历中孩子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如果孩子关于创伤经历的情绪体验没有得到恰当的处理,那么他们的情感成长就会受到阻碍。迈克尔·巴林特(Michael Balint)早已指出,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不仅仅有创伤事件,还有一个人从重要他人那里获得心理支持的程度。因此,家长必须允许孩子表达他们强烈的情绪,从而避免孩子压抑这些感受。然而,普遍存在的情况是,孩子的创伤经历从来没有机会得到探讨,更不要说恰当的处理了。

由于死亡或离异导致孩子丧失父亲或母亲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深刻的创伤。不难理解的是,这些经历对于家长来说同样是一种创伤。心理治疗师经常看到的典型情况是,孩子通过压抑自己的悲伤、愤怒和内疚来支持父亲或母亲。如果孩子的感受无法表达出来,那么这些未能表达的哀伤会形成一个潜在的火山。由于家长已经被自己的情感困住了,不堪重负,苦苦挣扎,他们可能无法识别出孩子的悲伤,直到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最终触发灾难性的反应。

心理治疗师们现在有机会以回溯的方式研究创伤经历对一个人的影响,而结果相当明确:在经历创伤之后,孩子情绪与情感需求被满足的程度决定了这样的经历是否会导致孩子发展出严重的人格问题。因此,如果想要理解边缘型障碍患者的内心世界,就要去了解他们早年的经历,以及他们心中压抑着的那些感受。

著名精神分析师、依恋理论的创立者鲍尔比提出,分离焦虑、哀伤、悲痛和防御是依恋关系中必要且正常的部分。他解释说,孩子形成焦虑型依恋模式是人生早期遭遇遗弃的结果,丧亲、父母离异或者情感忽视等早期的丧失体验会引发孩子对于被遗弃的恐惧。而边缘型母亲的行为反映出了她们童年时期其情绪需求未能满足的程度,以及当时抚养者对她们的反应方式。例如,如果父母离婚了,那么孩子常常会听到大人对她说:“你会好的,不要哭。你是一个大女孩了。爸爸只是离开了,并不是不再爱你了。你还是能够见到爸爸的。”大人常常告诉孩子应该如何去感受,而不是允许孩子去表达自己的感受。相对来说,比较健康的反应方式是:“发生了这些事,你自然会感到难过。你或许会有各种各样的感受,我希望你都能告诉我。请你、请你、请你来找我,任何时候都可以,来告诉我你的感受是怎样的。我一定会花时间去倾听你,去拥抱你,并且允许你叫喊,允许你哭泣,允许你把感受说出来。既然生活中发生了让人难过的事,那么你感到难过是很正常的。”当难以承受的痛苦得到了表达和确认,那么这种难以承受就会变得可以承受。但是,边缘型患者在她自己小时候没能拥有这样的待遇。因此,她们被困在了过去,努力表现着自己作为一个孩子时的需求——让自己难以承受的痛苦得到确证。

就像劣迹斑斑的囚犯一样,边缘型母亲行为背后的驱力似乎难以克制,而且这些行为的目的是引出她孩提时代所缺乏的那些东西。流浪者型母亲需要的是拥抱,隐居者型母亲需要的是安慰,女王型母亲需要的是得到有关自我的反馈,女巫型母亲需要的是控制感。虽然任何一个孩子的情绪需求都不可能被彻底或完美地满足,但是这些需求被满足的程度的确会显著地影响其人格的发展。

琼恩·克劳福德的父亲在琼恩出生之前就抛弃了她的母亲。琼恩曾说,“因为我童年时的事,我不敢信任任何人”。戴安娜王妃则是在她6岁的时候被母亲抛弃。戴安娜曾对朋友提到,“我永远都会记得(我母亲)把她的晚礼服打包放到车里,然后和我说:‘亲爱的,我会回来的。’我坐在台阶上等着她回来,但是,她再也没有回来”。显而易见,戴安娜成年以后仍然一直孤独地坐着,陪伴她的只有悲伤。一个被遗弃的孩子待在原地,渴望有个人注意到自己,给予自己一些拥抱或安抚。然而,直到许多年后,这个世界才终于发现那个孩子失去了母亲——母亲坐进一辆车离开了,再也没有回来。

关于琼恩·克劳福德孩童时代的信息显示,在父亲抛弃了她和母亲之后,母亲一直为了生存而苦苦挣扎。因此,琼恩·克劳福德成为出色的女演员根源于一个朴素的决定,那就是她再也不愿经历小时候那种缺吃少穿的痛苦了。未被满足的对反馈的需求占据了琼恩·克劳福德的内心,她永远不允许自己再去渴望任何一个可能拒绝她的人。

玛莎·莱汉认为,导致边缘型人格障碍发生的关键因素是,一种“情绪失效的环境”。她写道:

所谓失效的环境,就是在这种环境中,当个体希望和他人交流自己的个人体验时,得到的只有飘忽不定的、不恰当的以及极端的反应。换句话说,你表达自身体验的行为是无效的;取而代之的是,你的行为通常只能换来惩罚或轻视……环境的无效性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这种环境告诉个体,无论是她对自己的个人体验和感受有怎样的描述和分析,这些描述和分析都是错误的,特别是她对于自身情绪、信念和行为背后的原因的种种看法。第二,这种环境告诉个体,她的各种体验和感受都源于其自身不受欢迎的个人特征或人格特质……

当一个孩子经历了丧失或创伤,却无法表达内心感受,或者表达失效了,那么她的哀伤就永远无法得到妥善的处理。孩子会感到自己在情感上好像是个孤儿,失去亲人的痛苦只能压抑下去。不幸的是,这种伴随着遗弃的对孩子感受的否认,恰恰是灾难的伏笔。

如果孩子没有一个能与其在情绪上同步调谐的抚养者,那么长期感觉到被诋毁孩子就会面临着发展出边缘型人格障碍的风险。生理虐待、性虐待以及情感虐待对人类来说是一种天然的诋毁。其他诋毁经历还包括被嘲笑、奚落、戏弄、羞辱,陷入难堪和骚扰等。如果孩子体验到的是诋毁并且总是生活在失效环境中,那么他们几乎必然会发展出严重的人格问题。长期的诋毁足以摧毁一个情感健康的成年人的自尊,而持续诋毁一个孩子则可以在她们建立自尊之前就摧毁她们的灵魂,这些孩子甚至都没有机会去发展自己的自尊。

玛莎·莱汉解释说,失效环境不允许人们表达痛苦和负面情绪。失效的家庭环境教会孩子假装开心比真的开心更重要,这种环境还教会孩子,谈论自己真实的感受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不幸的是,莱汉所描述的这种无效的互动方式正是许多边缘型母亲的典型行为。而一无是处的孩子作为边缘型母亲怒火的目标,同样面临着患上边缘型人格障碍的风险。一无是处的孩子无力逃脱来自母亲的负面投射,在这样的悲剧情形中,死亡作为逃离这种环境的手段之一,可能成为一个相当诱人的选项。有一位正处于青春期的来访者是边缘型母亲眼里一无是处的孩子,她这样写道:

她到底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我怎么才能满足她的愿望,让她开心?直接告诉我吧。我宁死也会去做的……宁死。我将会是一个完美的女儿。我会做到她眼中的事事完美。我死也会做到的。我知道,她不希望我出现在她的周围。那么,我就消失。请相信我。我会非常安静。我会好好的。她甚至不会知道我在这里。她甚至不会知道我正在死去。她甚至不会知道我刚刚已经死掉了。

边缘型母亲眼中一无是处的孩子总是受到不公正的指责,就好像不经法庭审判就被处以极刑,就好像被无形的绳索捆缚,这些孩子可能会感到,她们只是人生的囚徒。

心理治疗师有时候会警告家庭成员,不要去指望一个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能够认可他们的自我价值,但是幼儿没有这样选择的机会。即使一个好妈妈(一个充满爱意和关怀的成年人)会毫无征兆地变成一个女巫型的母亲(一只令人恐惧的、狂暴的野兽),但是年幼的孩子为了不离开母亲,什么事都愿意去做。然而,希望独立于母亲的需求将会在母子之间引发冲突,随着孩子不断长大,这种冲突只会不断加剧。

边缘型母亲的孩子希望自己能有另外一个母亲,边缘型母亲也希望自己能是另外一个人,这两种愿望几乎同样强烈。许多边缘型母亲在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伤害孩子之后,开始寻求改善和治疗。

被边缘型母亲抚养长大的孩子可能整个童年都在灾难的边缘苦苦挣扎,并且后半生一直被焦虑所折磨。

虽然在多种条件下都可能出现边缘型人格障碍,但是被边缘型母亲抚养长大的孩子发展出边缘型人格障碍的风险可能更大。边缘型母亲可能令孩子的情绪体验和情感需求失效,她们诋毁自己眼里一无是处的孩子,让自己眼里的完美孩子反过来百般呵护自己,她们还有可能在情感上或身体上遗弃自己的孩子。因此,对边缘型母亲及其子女进行早期干预是预防边缘型障碍继续扩大影响的重要手段。

《超越让你备受折磨的母女关系:理解边缘型母亲》,[美]克里斯蒂·安·罗森著,王思睿译,万千心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0年3月。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