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古龙、梁羽生等大师的名字,已成为“武侠”的代名词,与之相应而生的则是那些流传在坊间,被读者津津乐道的段子,比如,古龙拖欠稿费,出版商找倪匡用同样的稿费帮古龙续写完,倪匡傲娇的说:“我的稿费从来都是比古龙贵的。”
昨日,这则段子的“主人”沈西城接受了新浪读书专访,聊了聊这个被他讲火的典故背后的故事,分享了他心中,那些被人称道的武侠大师。
沈西城
充满魔力的金庸文字和“反叛气”
沈西城的身份很多:作家、《武侠世界》出版社社长、金庸倪匡古龙先生的朋友,同样也是辉煌武侠时代的见证者。
在整个的聊天过程中,沈西城不停地提到金庸小说的魅力。即使当初家长不喜欢他一直读“闲书”,但并没能阻止其一直追看金庸的小说。用他的话说,这就是金庸小说的“魔力”。沈西城认为,这个魔力是金庸小说文字的重要性,以及金庸小说超强的故事性。一个好的故事,吸引人的桥段再加上生动的人物的刻画,使得金庸的小说成了一座武侠小说世界不能被人翻越的大山,很难被人超越。
然而,“会写小说”的金庸在沈西城眼里也是个“狡猾”的“古惑仔”。“如果金庸是个一板一眼的作家,怎么能创作出韦小宝这样的角色呢?”沈西城坦言,金庸先生骨子里是充满反叛精神的:杨过冲破世俗眼光,选择和姑姑小龙女在一起,黄蓉古灵精怪,令狐冲最终与魔教教主相伴终生,还有小混混出身的韦小宝,这些反传统的代表,如同金庸先生的化身——反叛传统,却带有一丝顽皮。
古龙很“精灵” 倪匡很淘气
在沈西城眼里,作家都是“精灵”的。他说:“正是作家的鬼灵精怪才会笔下生花,诞生天马行空的故事。”古龙便是其中的一位。
谈及古龙的段子,沈西城信手拈来,他说:“有人打古龙,古龙就会说,这不是儿子打老豆(爸爸)吗?”讲到古龙一直不回香港定居的原因,沈西城则称,因为古龙喜欢台湾的蛋炒饭什么也不加,而香港的蛋炒饭要加葱。
最能体现古龙精灵的,则是他的创作之路。在金庸之后,古龙结合日本的悬疑推理,用紧凑式描写及其独具特色的短句风格,在传统的武侠小说之外另辟蹊径,成为了一代武侠大家。
讲到倪匡的精灵,沈西城分享了一则故事:有一次倪匡给《成报》写稿,发现稿费中竟然有几毛钱,一问才知道,依照广东人的习惯,《成报》的标点是不算钱的。听罢,倪匡立刻“反击”:“你是广东人,为什么请我上海人写稿。”
掌故中,最多的还是大师们的勤奋
虽然聊了很多大师们的小淘气举动,但是沈西城提到最多的,还是大师们的天赋、认真、严谨、谦虚及进取。
梁羽生先生精于诗词,放到小说里,给我们带来了文人色彩最浓的武侠小说;金庸先生,对写作态度严谨,能接受别人提出来的意见;古龙善于吸收结合,创造属于自己的风格。
据悉,此次书展,沈西城还将参加多个关于武侠小说的讲座,把他心中的武侠分享给更多的读者——更多年轻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