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书评

陈晓平:一个英国青年的中国皇帝梦

1891年,太平天国叛将李昭寿之子李洪发动五省哥老会起兵,英国人美生(Mason)负责从香港偷运军火入境,被海关缉获,起事失败。英国青年美生为什么加入哥老会?他出于什么动机参与这一惊天大案?笔者利用《

1891年,太平天国叛将李昭寿之子李洪发动五省哥老会起兵,英国人美生(Mason)负责从香港偷运军火入境,被海关缉获,起事失败。英国青年美生为什么加入哥老会?他出于什么动机参与这一惊天大案?笔者利用《美生中国忏悔录》尝试给出解释。

《美生中国忏悔录》

李洪与哥老会

一切要从太平天国叛将李昭寿说起。

乱世枭雄李昭寿(1822-1881),河南固始人,1853年加入捻军,旋投降清廷道员何桂珍。1855年,李昭寿截获清廷密信要对他动手,乃杀死何桂珍,加入太平军,隶忠王李秀成麾下。1858年,因李秀成受洪秀全亲信排挤,他在滁州再次投降清廷,改名李世忠,积功至江南提督。李昭寿熟知太平军内情,对清军围困天京出力颇多。谢兴尧认为:“太平天国之亡,不无间接受昭寿之影响。”降清后,李昭寿屯兵滁州一带,切断太平军与皖北的联络。李秀成为打开局面,曾会集众将、厚集兵力来攻,李昭寿见招拆招,卒令太平军败退。站稳脚跟后,李昭寿拥兵自重,收税贩盐,富逾王侯,凌轹乡里,俨然一霸。1864年,李昭寿被解除兵柄,闲居安庆。1871年,又因过往嫌隙,绑架悍将陈国瑞,被朝廷革职,交地方官严加管束。

1881年,时有候补知州吴廷选,其家人与李昭寿党羽因细故互殴,李昭寿大怒,率众殴辱吴廷选母、弟,被安徽巡抚裕禄拘捕,上奏朝廷请示处分办法。此时太平军、捻军早已荡平,李昭寿失去利用价值,加之横行不法多年,怨家甚多,朝廷遂下令“即行正法”。

李昭寿次子李显谋立志为父报仇,化名李洪(李鸿、李丰),变卖家产筹措资金,在长江中下游各码头频密活动,联络五省哥老会十余个山堂,定期于1891年11月16日,在湖北沙市、安徽安庆同时起事。后因考虑到安庆清廷兵力较厚,改在防守较为薄弱的沙市发动。李洪“中等身材,刮骨脸,下颏尖瘦,像个书生模样”。他托哥老会江淮一带的总头目匡世明,通过其同党徐春山、徐春庭兄弟,找到镇江海关帮办(Assistant)英国人美生,请他帮忙采购军火。

有关哥老会的起源,学界有不同说法。台湾学者刘铮云认为,哥老会起于湘军中的兄弟结拜,同生共死的誓言,原本是为了提高战斗力,曾国藩曾加以默许。到太平天国失败,被遣散的湘军,不少人不愿回乡务农,在沿江各码头游荡,结成团伙,谋取黑色收入。一些交通线上的小本生意人、茶馆烟馆酒铺老板,以及落魄文人、和尚道士、游方郎中等等,也入会以求得到保护。笔者认为,哥老会核心成员很多是清廷军事体制中的失意者,大多是没有家庭拖累的“光棍”。他们曾经为朝廷卖命,没有得到相应的好处,对清政府与既得利益者产生怨恨,一旦有人出钱、供应武器,他们无所畏惧,只求一逞,因为“无产者在这场斗争中失去的只是锁链,而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马克思语)。这些人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帜,只不过是仇恨清朝,并非真的热爱明朝。

据《美生中国忏悔录》,徐春山、徐春庭兄弟也是太平天国二代,江西人。先是,徐春山在镇江充当美生细崽(boy,贴身男仆),介绍美生加入哥老会,后受官府追缉,逃往福建,推荐其弟徐春庭继任。徐春山(Wang-lu)、徐春庭(Sanza)兄弟与美生的关系远远超过了主仆关系,亲如家人,无话不谈。小刀会起义以后,中国海关(洋关)逐渐由洋人控制。哥老会成员充当海关洋员细崽,可能是有意识地寻求洋人的保护,利用洋人掩护其秘密活动。晚清时期,“官怕洋人”几乎是普遍现象。

美生上班的镇江海关内班公事房

中法战争以后,传教活动深入内地城乡,在长江流域各省出现了反洋教运动,以湖南人周汉最为激进。周汉刊印了大量反洋教小册子,图文并茂,足以煽起狂热。随着洋行生意深入内地,一些传统职业受到威胁,民间社会与士大夫互相呼应投入反洋教运动,使得朝廷在办理时颇为棘手。不少地方官内心倾向反洋教,迫于总理衙门的压力要出面镇压,在执行上不情不愿,效果自然大打折扣。一些有着反清抱负的哥老会领袖,利用朝野上下的排外心态,蓄意鼓动愚民烧砸教堂,杀教士教民,目的是加剧朝廷与列强之间的冲突,引爆中外战争,趁机推翻清廷,托“爱国”之名,行颠覆之实。表面上单纯的“爱国”运动,背后有着绝不单纯的背景。李洪起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

购买军械

据《美生中国忏悔录》记载,1891年6月最后一个星期六,即6月27日,美生偷偷划着他的私家小艇,前往南京参加哥老会的秘密会议,会议的详细内容他没有透露,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哥老会领袖委托美生从香港购买新式武器,想方设法运到镇江。美生要求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来考虑是否接受这个任务。江湖人士可能对赫德领导下的海关有些误解,一个镇江关帮办权力有限,并不能保证军火顺利通关。

星期天会议结束后,美生又驾着他的小艇从南京返回镇江。他收起风帆,优哉游哉地顺流而下,谁知在抵达镇江江面时,被一艘俄国飞剪船的气流掀翻小艇,掉入水中,几乎丧命,幸好有镇江海关巡船经过,把他救起。

美生回到宿舍,惊魂甫定,看到桌子上有一封他哥哥亚瑟的来信,急切拆开一看,却是“你妈死了”的噩耗。美生6岁遭父丧,其母与夫家打了一场旷日持久的遗产官司,官司没有打赢,却彻底切断了美生兄弟与父族的联系。亚瑟与一女孩未婚同居,临出门时扬言当晚不归宿,其母深受刺激,突发心脏病去世。亚瑟还在信中告知,美生继承了5000英镑遗产。美生自己换算,这笔钱价值35000元银元,而他在海关的月薪约250银元,已足可维持十分奢侈的生活,雇用多名仆人,养几匹马,经常出去打猎。

至此,美生身处中国,觉得人世间应负的责任都解脱了,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用担心拖累家人。母亲去世以及5000英镑遗产给了他冒险的勇气。历史事件的发生,经常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交织。他本来说要用一个星期时间来考虑,收到家信,马上决定豁出去大干一场。

这一年,美生25岁,正是爱慕虚荣的年纪。哥老会为了让他出力卖命,给他开了一张特大空头支票:事成之后,拥戴美生当首领。8月28日晚上,当他独自一人驾驶小艇从南京返回镇江途中,在长江汹涌波涛的怀抱中,他做起了中国皇帝梦(dream of being emperor of China)。(《美生中国忏悔录》第211页)

中年美生

为潜往香港购买军械,美生以身体疲劳为由向总税务司申请休假,赫德批准了休假,同时建议他到日本旅游散心。美生对外声称赴日,到了上海却登上前往香港的轮船。到香港后,美生按照哥老会的指示,找到军火供应商,招募了一批失业的外国海员做帮手,其头目是法裔加拿大人泰山(Peter Toussaint)。美生采购的这一批军火有:“快枪百杆,弹万颗;对面笑五十杆,弹五千颗;洋枪五十杆,弹万颗。”

美生做了一个愚蠢的决定,他指示泰山把这批军火精心包装,以“铁锹与钢条”名目报关,交给招商局轮船“致远”号发货到镇江。他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但香港《德臣西报》已探得消息,发电报给上海江海关提请注意。美生本来跟赫德说是去日本度假,却偷偷跑到香港,这个异常行为已引起海关上下的警惕。船到上海,检查人员扣押了这批货物。美生跑去跟江海关税务司裴式楷(Robert Bredon)交涉,声称他怀疑哥老会走私军火才追踪到香港,要求把这批货放行,到镇江后看看是谁来提货,以便把哥老会一网打尽。裴式楷没有听信他的鬼话,把他留在上海等待调查结果。

9月13日晚,美生偷偷乘坐轮船抵达镇江,随身携带2支德林格手枪和5磅炸药。镇江海关严阵以待,请来英国海军,没收了手枪和炸药,用军舰把美生押回上海,交裴式楷处理。裴式楷是赫德妻弟,同为英国人,他照顾美生的脸面,没有拘禁,放任他住在上海总汇客寓(Central Hotel)。

上海Central Hotel

审判

由于治外法权的存在,英国人在中国犯事,均由英国人组成的法庭审判,再大的事也不太可能判死刑。这也是美生敢于冒险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美生案在客观上改善了清廷在对外交涉中的处境。此前,英、美、法均认定长江流域发生的反洋教运动,是士绅煽动的结果,地方官存在纵容的嫌疑,反复斥责总理衙门对传教士、教民保护不力。英国人为哥老会偷运军械,给总理衙门提供了反击的炮弹,可以反过来指责英国人自己参与哥老会的反洋教运动,制造事端,错不在中方。清廷有了底气,强烈要求严惩美生。

在中方压力下,9月26日,上海工部局警察逮捕了美生。10月29日,由英国法庭法官会同上海道台聂缉槼(曾国藩女婿)、两江总督刘坤一代表蔡钧、上海制造局总办刘麒祥、上海道署翻译徐兰斋等开堂讯问。中方除了要求严惩外,还想从美生这里得到口供,以便抓捕哥老会同党。美生坚不吐实,一方面是英国人的法庭不能采用刑讯逼供,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美生深知哥老会对付“二五仔”(叛徒)的手段,宁可得罪清廷,不可开罪黑帮。在开庭前,翻译徐兰斋不断找美生单独谈话,多方利诱,美生都不为所动。

美生初时否认他与哥老会合谋,但很快就发现无法抵赖。在赴香港之前,镇江关来了个新同事美国人壳落司(Henry Croskey),与美生住同一宿舍。美生十分冒失,竟然要发展他加入哥老会,走之前还把一个用希腊文书写的笔记本交给壳落司,里面记载了镇江海关里面加入哥老会的华员、细崽,以及一些密谋细节。壳落司把这篇《美生杂记》翻译出来,清廷遂抓捕镇江关的华员、细崽加以严刑拷打,获得口供,将潜逃的美生细崽徐春生、徐春庭兄弟抓获。据被捕的哥老会成员供称,李洪将白银6万两派人送到镇江,其中3万两交给美生购买武器弹药。

英国人主导的海关、法庭竭力护短,让美生只承认私自携带炸药一项罪名,最终由法庭判决,于上海服刑9个月,刑期结束后取保释放,若无保人则驱逐回国。与此相对照,同案的哥老会分子,拘留期间已用尽酷刑,即使有“立功”表现,最终仍被处死。这次起事的“大元帅”李洪也因嫌疑被捕,但他矢口否认与起事有关。1893年,二号人物匡世明在湖南落网,被押到南京对质。李洪自知一经对质即无法抵赖,与妻妾在监狱中服毒自杀。轰动一时的李洪案遂告落幕。只因信任一个英国愣头青,哥老会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

上海道台聂缉槼

皇帝梦

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英国人,领着海关高薪,过着奢华生活,中文造诣甚佳,还与总税务司赫德有一定私人关系,只要兢兢业业,前途本来十分光明。但美生对单调重复的办公室工作十分厌烦,渴望新鲜感,渴望冒险。他被中国江湖人士组成的哥老会所吸引,甘愿偷运军火,有着十分复杂的原因。

美生(Charles Welsh Mason,1866-1951,又译梅生、梅森、弥逊),出生于英国白金汉郡,父系、母系曾有在印度、马来亚工作的经历,据说有一个母系祖先是马来亚公主。美生父亲本就是个冒险家,身处英国向海外大肆扩张的维多利亚时代,其父虽获得剑桥大学圣三一学院的学士学位(这是当牧师的准备),却在1849年跑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加入“淘金潮”,接着转移到墨西哥继续冒险,随后又以作家面目出现,写了不少作品,薄有名声,回英国后担任神职人员,兼任一个文法学校的校长,1872年去世。

美生6岁丧父,其母带着他们兄弟回到娘家居住,由外祖父供养,入读小学、中学以至大专。其母跟其父系家族打了多年遗产官司,最终打输了,恐怕情绪不会好。家道中落,寄人篱下,种种变故在美生幼小的心灵中投下阴影,故而渴望走捷径出人头地,一洗郁闷。美生从小喜爱阅读,深受诗人拜伦的影响。拜伦投身希腊独立运动,领导希腊人反抗土耳其统治,散尽家财组织革命军,出任全军总司令,虽因病去世,仍被推尊为希腊民族英雄。美生在中国的冒险行动,隐然有着拜伦的影子。

他曾参加英国政府的考试,希望到印度供职,未能取中。正当彷徨无计之际,其母在一个社交场合认识了赫德夫人。英国人赫德(Sir Robert Hart)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多年,权倾朝野。经由赫德夫人推荐,美生来到中国,参加海关选拔考试,顺利通过,被分配到镇江海关内班任职,担任帮办。任职期间,美生凭借其语言天赋,很快学会中文,还掌握了当时通行的南京官话。他经由中国仆人的介绍,加入了哥老会,一开始纯粹是出于好奇。

从《美生中国忏悔录》中,我们可以看到美生此人有着许多不切实际的梦想,是个爱做梦的文艺青年。他写道:人生目标就是攫取权力;权力意味着你可以处罚你的敌人并保护自己;为保有权力,必须拥有一支比对手强大的军队;为了控制军队,除了让他们吃好穿好有钱花之外,还必须把自己打扮成上帝的代理人,以获取他们的忠心与爱戴。他接着写道,由于身处中国,通晓中文,在中国人当中广受欢迎,而满清政府十分虚弱,各省军队普遍欠饷,毫无纪律,武器落后,只要组织100个勇士,配备100杆来福枪,就可击败镇江的500名兵勇,然后再聚集起500勇士,足可击败两江总督的军队,占领南京。美生继续做梦,幻想当上中国皇帝之后,挥师西征,征服英国与欧陆,攫取英国皇冠。这一切空想,在他走私军火失败之后,都成为泡影。笔者猜测,美生参与这样的冒险行动,也是为日后的写作积累素材,用过去中国作协的一句行话,叫做“体验生活”。“皇帝梦”只是一种幌子,他的目标只不过是成为畅销作家,可惜这个目标也没有实现。

1892年,美生在上海服刑期满,因无保人,被押送到香港,遣返英国。从此,他回归本色,从事写作,出版了几部以中国为背景的小说。1897年,他离开英国,到加拿大淘金,1898年在渥太华结婚并移居纽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以50高龄投笔从戎。1923年,美生返回英国定居,隐居肯特郡,次年出版《美生中国忏悔录》,1951年去世。

晚年美生

美生案能增进我们对历史复杂性的理解。哥老会那些“老江湖”居然把性命交关的军火购运托付给一个缺乏经验的外国青年,令人大跌眼镜;香港的外国海员中,有人提议雇用中国帆船,运到江浙某处海岸,避开巡查上岸再转运入长江,这个方案成功的机会其实更大。曾经,史学界对反洋教运动高度肯定,却看不到哥老会利用反洋教运动颠覆清廷的“险恶”用心。“治外法权”确实十分不公平,但“治外法权”的形成又与清廷坚持有罪推定、刑讯逼供密不可分。1897年7月,孙中山用英文写成《中国之司法改革》一文,向国际社会揭露清廷司法系统“骇人听闻、难以置信的详情”。清廷司法系统的极端黑暗,是孙中山决意发动革命的一个重要原因。

美生案发的时候,孙中山正在香港学医,香港报章对此有连篇累牍的报道,他应该对此案有深入了解。然而,4年之后,当他发动第一次广州起义时,依然“完美复刻”了美生的失败。兴中会把军火用“水泥”名义报关,交给轮船从香港运送到广州,卒被清廷破获。“人不能两次进入同一河流”,不同的人却可以反复掉进同一个坑,英明神武的领袖也不例外。套用一句俗话:“历史的教训就是人们从来不吸取历史的教训。”

(承蒙旅美友人谭学斌提供《美生中国忏悔录》英文版及美生照片,谨致谢忱。)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