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17日,受长江上游支流岷江、沱江、嘉陵江超警洪水影响,重庆遭受1981年以来最大过境洪峰,已启动洪水防御一级响应。重庆市文物系统员工始终坚守文物抗洪抢险第一线,全力确保将文物受灾损失降到最低。尽管自今年5月以来重庆市文物局全力部署文物防汛救灾工作,但此次洪峰过境仍造成63处不可移动文物受淹受灾,无人员伤亡。
完善应急机制
入汛以来,重庆市文物局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协作,与水文、气象、应急管理等部门建立信息畅通机制。联合水文、气象部门及时向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发布水文、气象信息,协同应急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快速处置突发情况。
提前预警部署
根据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和市防汛指挥部发布的信息,重庆市文物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文物防汛应急工作组,落实专人分片区指导文物防汛救灾。
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通过微信群、QQ群等一切能尽快发出通知的平台,迅速发出通知,指导相关各区县分析研判水情,做好应急防护。
严密防范措施
在重庆市文物局的指导下,各沿江区县同时启动应急预案、紧急行动,组织专人排查沿江文物,针对文物实际制定防范措施。在洪峰到来前,组织人员转移、抢救物资、设置警戒线、设置防护栏(网)等,全力做好防范,尽量减小损失。
潼南区提前组织搭建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的安全防护网
南岸区提前组织搭建弹子石摩崖造像的安全防护网
南岸区组织法国水师兵营旧址员工在门口堆防洪沙
潼南区在大佛寺摩崖造像大佛殿内外设置钢管架、防护网、木栅栏和棉絮三道防护网,防止对大佛本体及金佛表面造成破坏;南岸区在弹子石摩崖造像前方设置钢管架和铁丝网,拦阻杂物,防止文物受漂浮物撞击破坏。
加强巡查值守
重庆市文物局防汛工作组巡查弹子石摩崖造像受灾情况
重庆长寿区派驻4人24小时对江南王爷庙进行防汛渡汛监测工作,并随时将情况给文管所及相关部门及时通报
面对险情,杨闇公杨尚昆故里当即行动,分工落实防汛工作责任,实行24小时值班和灾情报送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扎实开展景区各项防汛工作
潼南、铜梁、合川、北碚、江北、大渡口、渝中、南岸等沿江区县文物部门全员出动,加强对沿江文物的巡查,洪峰过境期间24小时监测水位变化,随时做好应急处置准备。8月17至20日,重庆市文物局、潼南区、南岸区、红岩联线管理中心落实专人24小时值守,严密监控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弹子石摩崖造像、慈云寺、安达森洋行、新华日报总馆旧址的水位变化,随时报告,以便应对。
实施快速抢险
重庆市文物局领导现场巡查指导新华日报总馆旧址防洪抢险工作
红岩联线主要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度指挥,协调消防、城管、救援、街道等政府职能部门和联线职工抢险救灾
8月18日,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新华日报》总馆旧址遭遇水浸,重庆市文物局接到报告后,立即派出应急工作组,由局领导带队赶赴现场,指导红岩联线管理中心转运展板和物资器材,做好防洪工作。会同渝中区应急局,协调渝中区消防救援支队抽调两台抽水车,抽排倒灌洪水;协调万科公司出动一台挖掘机,24小时待命,随时封堵渗水缺口。
红岩联线主要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度指挥,紧急组织人力物力对文物进行转移抢救,联系消防救援单位进行排水处理。
重庆市文物局防汛工作组协同武警重庆总队执勤第二支队研究抢险方案
军民协手抢救民营重庆市巴渝名匾文化艺术博物馆物资
重庆市巴渝名匾文化艺术博物馆经过军民齐心抗洪抢险,共抢救文物、藏品和物资3万余件,500余张匾在洪灾中受损。
迅速灾后重建
8月19日一早,杨闇公杨尚昆故里30多名志愿者积极响应号召,手持铁楸,积极投入到大佛寺景区步道的灾后清淤工作。经过几小时的共同努力,厚厚的淤泥被清扫干净
洪峰过境后,重庆市文物局迅速指导潼南、铜梁、江津、南岸等受灾区县文物部门开展灾情核查和灾后恢复工作。对受淹文物进行洗消、擦拭、清於,尽快恢复对外开放;对受灾受损严重的文物单位列入保护修缮计划,尽快实施修缮保护工作。
(本文据重庆文物局公号,原题为《闻“汛”而动战洪峰——重庆市文物系统力保文物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