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新闻

巾帼的黎明,听百年前革命女性的传奇人生故事

9月16日,《巾帼的黎明——中共首所平民女校始末》红色起点新书诵读专场演出,在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上演。《巾帼的黎明》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记述了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平民女校的始末。作家杨绣丽用散文的

9月16日,《巾帼的黎明——中共首所平民女校始末》红色起点新书诵读专场演出,在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上演。

《巾帼的黎明》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记述了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平民女校的始末。作家杨绣丽用散文的笔法生动地描写了丁玲、王剑虹、钱希均、王一知、秦德君这些伟大的女性是如何怀着追求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思想走进石库门,走进平民女校,相继参加革命,在中共党史上留下了深刻的一笔。

《巾帼的黎明》

《巾帼的黎明》

“如果我们是丁玲、是王一知、是秦德君,在百年前那个风雨激荡的岁月里会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呢?”杨绣丽在诵读会上谈到了她的创作思考,“什么样的机缘让她们来到上海?怎么进入平民女校的?又是如何书写自己不凡的人生轨迹?在写作时,这些都是我很想探求的秘密,我查找了很多资料,想尽可能还原她们人生的光影。”

平民女校外景

平民女校外景


演出现场

演出现场

平民女校是我党创办的第一所妇女学校。这所学校办学历史很短,1921年底开始招生,3月份创办,1923年初关闭。杨绣丽介绍:“最早时候,这个学校是陈独秀和李达要开办的,他们租的房子由李达用稿费支付。虽然平民女校存在时间很短,但是这所学校的意义非常久远。学校里的女生很多都走上了革命道路。钱希钧本来是做张秋人童养媳的,在女校锻炼下走上革命道路,她在革命过程当中遇到了毛泽东的弟弟,最后成了毛泽东弟媳妇,参加了长征。丁玲如果没有王剑虹的鼓动到上海来或者不参加这个女校,她的思想不会有这样的改变,走向了文坛。她们在这里碰到了很多优秀老师,高君曼、陈独秀、陈望道等都在里面教书。这些老师有一个相同的地方,他们都设有讲演课,这对于锻炼学生表达能力非常重要,王剑虹能在几千人的工会活动中演讲,就是锻炼出来的。可以说,平民女校有些课程设置比现代学校先进。”

杨绣丽在现场讲述她的创作心得

杨绣丽在现场讲述她的创作心得

《巾帼的黎明》不仅呈现了这些革命女性来到上海的前因,也展示了她们在平民女校里怎么学习、生活的过程,还讲述了学校很多女生与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志关于友情、爱情的故事。

诵读会由从事红色题材舞台演出的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教师姜涛进行导演,编剧、诗人吴斐儿进行制作。演出分为三个篇章,第一篇章:深沉的怀念;第二篇章:玫瑰的芬芳;第三篇章:巾帼的黎明。演出有梁波罗、丁建华等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艺术家,还有著名的新闻主持人刘剑、东方卫视主播尹红、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表演系教师吴笑、程蕾、郭小雨、谢文韬等中青年艺术家;中共大二纪念馆的优秀讲解员也参与演出。 

丁建华诵读

丁建华诵读

导演姜涛是活跃在上海舞台上的红色题材舞台演出的实力导演。他曾经指导过大型的朗诵演出《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中共一大会址大型朗诵剧《破晓之光——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红色情景剧《追寻》、中宣部的“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型演出、龙华烈士陵园无剧场浸润式话剧《那年桃花》、原创情境朗诵剧《黄炎培》等,是名副其实的“红色剧目导演”。

“通过声音让珍贵的史料走进人们的心里,可以说是本场演出的亮点,”姜涛说,“历史也曾经是当下,我们说红色的故事,讲红色的事迹,不仅仅是要把红色的历史人物说出来,更要把那个环境那个历史氛围通过艺术手段再造出来,让人们感受到那些人物就像近在身侧的亲友和故知,他们有血有肉,是鲜活的生动的,也是充满感召力和激情的,是有层次的。”

制作人吴斐儿是编剧、诗人,在创作了红色题材演出《破晓之光--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那年桃花》、《营救》、《宋庆龄和她的孩子们》、《真理的味道有点甜》、《童声嘹亮》等剧目之基础上,还积极探索红色主题的舞台新颖呈现。她说,“新瓶装老酒”,红色主题不仅仅要说“好”,还要说“亮”,努力用艺术创新的手段说好红色故事,除了让红色故事能够打动到人,更好让这些故事能够走出去、走出长三角。“后疫情时代我们要充分利用强大的网络传播、直播的形式,让这些曾经也是年轻人的革命人物的故事,走到广大年轻人的心里去,让相隔一百年的两个时代的脉搏感受到同样强劲有力的跳动。”吴斐儿说。  

这场诵读演出,不仅仅是中共首所平民女校故事的诵读,更是以新中国成立之前进步独立的女性题材作为视角、为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献礼的红色文艺诵读的起点。平民女校优秀女性题材诵读展演系列活动,是女性专题红色诵读题材的传播和起点,期待以此主题为明年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献上一部大型朗诵剧《平民女校》,将巾帼的黎明的辉芒延续下去。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