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新闻

上海:居民年均近7本纸质书

上海市民年平均纸质阅读量约在6.61本,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走过13年的上海书展,逐渐成为当地居民的阅读“灯塔”

上海:居民年均近7本纸质书

 2016上海书展17日揭幕,15万种中外图书和众多文化名人与读者相约。官方统计,上海市民年平均纸质阅读量约在6.61本,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走过13年的上海书展,逐渐成为当地居民的阅读“灯塔”。

政府引导下的全民阅读与民间自发形成的读书热潮,渐渐形成一股合力。大大小小的读书会,各种风格的实体书店逆势“出击”,让阅读在上海蔚然成风,数字化时代的全民阅读“上海样本”值得关注。

阅读达人,奔跑在“阅读之约”路上

距离上海书展主场——上海展览中心3公里之遥,由历史文化建筑群改造而成的思南公馆,正在成为2016上海书展的另一处热门地标。这里是上海书展上海国际文学周众多活动的举办之地。未来一周里,包括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在内的大批中外作家将在这里坐而论道。

对于沪上爱书人来说,思南公馆更因“思南读书会”而火爆。2013年,上海书展首次将部分活动放在“思南文学之家”——这是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和上海作协联合创设的文学空间。书展结束后,这里形成了每周六举办的书集和读书会。一晃两年多过去,思南读书会迎来送往300多位文学嘉宾,形成了上海全民阅读的“高原”……每逢周末,思南读书会总是一座难求。许多读者手捧书卷,虔诚地赴一场阅读之约。

2016上海书展开幕前夕,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发布的统计显示,上海市民年平均纸质阅读量约在6.61本,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稳步上扬的阅读率背后,活跃着大量阅读达人和读书组织。

据不完全统计,上海有各种阅读组织3万余个。除了思南读书会这样的“阳春白雪”,更多的阅读组织出身“草根”。

“海归”阅读达人丁布一年读书逾500本。他发起的“书声”读书会,每年举办活动200余场,在沪上已小有影响力。丁布是笔名,丁寓意“白丁”,而布寓意“布衣”,两个词完美概括了书声读书会的定位。

“何谓全民阅读?把一本书读百遍,跟一群人一起来阅读,完全是不同的事情。”四年来全力投入“书声”的丁布说,在互联网时代,书可以一人读,亦可以群体读,全民阅读正是式阅读。

最美书店,为阅读“传灯”

如果说书展是上海这座城市中流动的阅读盛宴,书店即是一座城市中凝固的阅读风景。

曾几何时,实体书店的式微引发举国关注。过去一年中,实体书店在上海的“重生”引人注目。大量设计精美、功能综合的阅读空间正在上海涌现。从法国梧桐掩映之下的独立电影书店“衡山和集”,到以“最美书店”扬名国内的“钟书阁”……实体书店在上海方兴未艾。

“为守望者暖茶,为夜行人燃灯。”隐匿在上海最美马路武康路一隅、几块公交车站牌后的大隐书局,开张不过百日,却成为上海文艺青年趋之若鹜的所在。书局空间不大,但布置富有禅意,集书、香、茶、花、艺于一体,还提供体验传统文化的公益活动,如篆刻、剪纸、古琴、茶道、香道,甚至抄写佛经。

在全民阅读的土壤之中,刚刚绽放的大隐书局已经接到上海许多区县街道的邀约合作。在黄浦区,大隐书局策划成立“大隐精舍”的文化项目,聚合书院、剧场、茶馆、学堂、工坊等综合功能,以阅读为中心构造起传播传统文化的体系。

“一方书店虽小,亦可以点亮城市的精神,可以为中国文化传灯。”大隐书局创始人刘军说,虽然实体书店困境犹存,但上海的“全民阅读”热潮,让书店可以勇敢探索多元发展之道。

从上海书展到“全城热读”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说,当下时代的阅读就像一杯茶,往往是里面漂着寥寥几片茶叶,阅读的味道淡了;上海书展要以品质和价值观引领阅读,让阅读的味道浓郁起来。

近年来,由上海书展激发而形成的阅读网络蔚然成形。与此同时,全民阅读之“上海样本”也呼之欲出。

丁布的读书会原本名叫“书虫”,但在获得了黄浦区政府的支持后,他才突破场地、资金、人力的限制,把“小而美”的读书会变成了气势颇为磅礴的“书声”。

在距离上海市中心20公里的浦东高行镇,政府亦借“看不见的手”立体式推动全民阅读。浦东首个建设在商业中心里的纯公益阅读空间——“荟书房”,刚在这里开门迎接读者。高行镇政府一年投入90万元购买服务,而社会组织承担各种活动与运营,给居民最好的阅读环境。高行镇在喜马拉雅和豆瓣上开设的公众号,一推出就人气很旺,带动许多年轻人投入纸质阅读。

推广社区阅读的浦东高行镇党委委员聂影感到,在上海,政府和社会组织联手,各展所长,以更多创新之举激活民众阅读需求,“全城热读”的美好愿景值得期待。“在这样一座智慧型、学习型的国际大都市中,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回归阅读,在书本中邂逅更好的自己”。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