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新闻

第三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揭晓,第二次入围的双雪涛摘首奖

10月28日下午,第三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在京揭晓,作家双雪涛以其短篇小说集《猎人》摘得首奖。决名单入围作品此次入围决选名单的五位作者林棹、任晓雯、沈大成、双雪涛、徐则臣,均获得宝珀青年挚友奖决选入围作

10月28日下午,第三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在京揭晓,作家双雪涛以其短篇小说集《猎人》摘得首奖。

决名单入围作品

决名单入围作品

此次入围决选名单的五位作者林棹、任晓雯、沈大成、双雪涛、徐则臣,均获得宝珀青年挚友奖决选入围作品证书和两万元润笔费,鼓励青年作家继续创作。本届得主由苏童、孙甘露、西川、杨照、张亚东五位评委共同选出。

首奖得主-双雪涛 摄影:杨明

首奖得主-双雪涛 摄影:杨明

双雪涛谈《猎人》:最接近于我内心频段的一本书

双雪涛获奖的短篇小说合集《猎人》为十一篇主题与内容相去甚远的短篇故事的合集。《猎人》中的《女儿》《起夜》《武术家》《杨广义》延续着他从《平原上的摩西》就惯爱使用的凶杀与江湖往事的题材,继续着这一题材,似乎一个远去的江湖、一段尘封的错综的故事能够以时间感延宕出足够丰富的空间让作家去杜撰充满意趣的人物、有悖常理的情节,甚至是完全抛却合理性,写外星人、写影人、写会说话的动物……而即便是相似的题材,也因为切入的角度不同和不时出现的魔幻的意象让这些故事读来充满变化。

评委苏童代表评委团致首奖《猎人》颁奖词:“我们看见了作者展现他个人写作风格与品质的最新成果。现实生活也许是十一种,也许是一种。它是凌烈的,锋利的,也是热血的、动人的。它是我们的软肋与伤痛。也是我们的光明所在。我们为作者的精神历险发出了共同的惊叹。感谢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新的文学磁场。让我们获得了另一种旋转的方法或眩晕。”

这些年中,双雪涛曾被进行各种“归类”:青年小说家、人大创造性写作研究生班学员,还有近两年被提及较多的“东北作家群”……这些身份定义了双雪涛在一段时间的身份或者难以抛却的经历的印痕,但却非常难框定他的写作,双雪涛也曾谈及自己喜欢“以无休止的好奇写一切怪怪的东西”,但同时也让读者很难用一个标准或者一个定义来把握他的写作。

梁文道也在现场谈及《猎人》的丰富性:“这部作品集里的每一篇短篇涵盖的范围太长远了,从清朝一直到未来,空间也不再只是东北,而且包含北京跟其他的北方一些空间的模仿。”

当被问及是否时刻意追求这种错综性,双雪涛说:“我写东西一直都比较个人,我是一个自私的写作者,没有想要承担什么东西。但是因为在过去几本书里,我写了一点自己比较熟悉的范畴,有部分是童年、少年记忆里的东西。其实之前的写作从方法上也不全是在依照现实来写,那些端倪其实都已经有了,只是在《猎人》这本书中表现更加强烈一些。这本书比较代表这两年我个人的状态,我觉得是比较接近于我本人内心频段的一本书。虽然它所用的素材并不是我最熟悉的,但是它确实代表着我这两年所思考的问题和对小说的认识。”

孙甘露认为,“双雪涛的作品使地域在文化上的含义不断增值、不断明晰,同时也不断地复杂化。双雪涛使得东北寒冷、重工业、集体这样一些沉寂的话题重新又回到文学阅读的视野当中。当然,这是远远不能涵盖双雪涛的写作的。他所做的努力,一直也是很多作家所做的,就是从具体而微的描写中把个人的经验提升出来,使其获得一种普遍性。”

作家与评委谈入围决选名单作品

现场,其他入围决选名单的作者分享了自己的创作。苏童、西川、张亚东,以及因为“防疫政策”而无法到现场发来视频的杨照和孙甘露,五位评委也分享自己参与宝珀理想国文学奖的经历感受,一一点评入围决选的五部作品。

决名单入围者 摄影:杨明

决名单入围者 摄影:杨明

徐则臣的入围作品为《北京西郊故事集》,他谈及:“相信很多人都是离开故乡来到北京漂泊。开始可能大家想的就是在这个地方讨生活,觉得这是一个大城市,弯腰就可以捡到钱。但随着生活深入下去,物质的问题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个体跟这个城市之间的那种心理认同和身份认同感,我觉得这个可能是真正折磨或者是纠缠这样一群人的最重要的东西。《北京西郊故事集》就是写一帮在北京最后待不下去的人回到故乡、回到花街,但是发现他原来既有的那种根的意识、那种认同感也消失了,或者正在一点点溃败。我想这可能跟我们今天整个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评委论坛 摄影:杨明

评委论坛 摄影:杨明

孙甘露认为,徐则臣的写作看上去非常符合通行世界的理念,从历史、现实、观念和叙述风格各个方面是非常端正和持重的。“他追随这个世界理性的一面并且深入其中,同时也以长线的思考使自己获得一个观察者的位置。他所依赖的线性的历史观使小说这一形式获得价值和经典性的基石。”

入围者论坛 摄影:杨明

入围者论坛 摄影:杨明

林棹的入围作品是《流溪》,这是一部充满着岭南亚热带气息、现实与梦境有机交融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女孩张枣儿的成长史,这其中充满了亲情游离、自我探询、青春反叛、网络社交与现实困惑等等。

孙甘露说,林棹的小说是他这些年读到的中文小说里尤为特殊的一部。“她有点恍惚的叙述方式和她描写的茂密的内容甚至具有一种图文关系,气候、植物、气温这些都因为人物的行为和感受而具有一种官能性。这种相异于传统的常规的文学叙事的表现,这种异质性的力量,这种放任自己失常的勇气是值得珍视的。”

杨照认为,《流溪》是非常风格化的作品,“用诗的文字来写也可能会造成麻烦,首先因为诗的文字是浓缩的,它非常讲究意象、象征,以及句跟句之间连接的特殊的道理。一不小心这种文字就会写得装模装样,或者说它们彼此之间的意象会打架,然后会产生冲突矛盾。另外,就是《流溪》的文字逼着我们必须慢下来读,这跟小说叙事需要推动剧情的逻辑是违背的。”

沈大成的入围作品《小行星掉在下午》写闪烁着霓虹灯的疫区,墨鱼人藏身的超大型地铁站,逐步变异的公司职员,新星球上建设社会的伟大历程……沈大成以其独有的黑色幽默,塑造了一群仿佛生活在地球的双生星上的人类。任晓雯的《浮生二十一章》的写作材料是对上海芸芸众生的采访记,聚焦小人物命运,故事凄苦悲情,结尾出人意料。

孙甘露评价道:“任晓雯和沈大成正好是两极,一个是人物简历式特写,在书面语当中揉入方言式的做法,使市井生活通过文体获得了鼓励,与她描写的对象形成微妙的反差,包含了任晓雯对笔下人物的命运和所处世界的看法,这些卑微的人物因为叙述得到了关注甚至价值。而沈大成则一直试图从日常世界秩序中摆脱出来,她创造平行的另一个事业,并为此建立一整套规则。那套并不存在的语汇是乌托邦式讽刺性的,看上去更合心意的世界包含着对人生的失望和一种智力上的优越感。这是一个作家具有雄心壮志的一个体现。”

杨照指出,都是以短篇幅写实,任晓雯跟徐则臣他们的功力都非常非常纯熟,“但是任晓雯的小说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每一篇中的人物在同样的时代、在同样的空间里进行他们的人生,如果在小说中让他们多一些交错,也许这个小说就会更加丰富。”

张亚东说:“沈大成的每个字写出来都很自然,在我阅读的过程里,文字已经消失了,代之全部都是画面。透过不同的情节和不同的与我没有交集的人物,我竟然在里面一直都看到自己,看到自己不为人知的并不闪亮的那个自己。《浮生二十一章》我非常喜欢她的语言节奏。”

“成为同时代人”:透视时代的某种核心

继第一届的“不悔少作”与第二届的“重构世界图景的写作激情”之后,今年宝珀理想国文学奖的主题定为“成为同时代人”。本届的主题语出思想家阿甘本经常提到的同时代人:“同时代的人是紧紧保持对自己时代的凝视以感知时代的光芒及其黑暗的人。一切时代,对那些对同时代性有所经验的人来说,都是晦暗的。同时代人,确切地说,就是能够用笔蘸取当下的晦暗来进行写作的人。”

梁文道在现场谈及,阿甘本在定义“同时代人”时,也参考了当年尼采所说的“不合时宜的人”。不合时宜的人是那些跟自己所处的时代总是有点距离感的人。阿甘本沿着这个线索逐步发展出来他认为世界上面全部的人。“这种同时代的人就其本质而言,其实是不太合乎时宜的,你要透视这个时代某种核心,你掌握它,你要跟它拉开距离。这一刻阿甘本认为才是同时代人。”梁文道说。

北京理想国时代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刘瑞琳在致辞中说道:“宝珀理想国文学奖转眼已经到了第三届,我们是眼看着它一路成长,变得越来越成熟了。今年评奖启动的时候,正是三四月份,那时候整个世界都是紧张的,一切都是低迷的,每个人都有点不知所措。但是出乎预料,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特殊的背景下,这届评奖收到的投稿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输以往,而且有几位参赛作家,已经是当下文坛的中坚力量,可以说有点群星荟萃的感觉,在那种环境下这真是让人振奋。”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