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第二届“《钟山》之星”文学奖在南京颁奖。经过初评、终评两轮评选,周恺、郭爽获本届“年度青年作家奖”,丁颜的《有粮之家》、三三的《唯余荒野》、余静如的《鹳草洲的葬礼》、林培源《神童与录音机》、孟小书的《请为我喝彩》、秦汝璧的《华灯》、董夏青青的《在阿吾斯奇》等7部作品获得“年度青年佳作奖”。
“《钟山》之星”文学奖由《钟山》杂志社于2019年设立,属于江苏省紫金文化系列重要奖项之一。该奖面向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青年作家,分为“年度青年作家奖”和“年度青年佳作奖”两个奖项,参评作品为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国家正式报纸、刊物、出版社公开发表和出版的作品。
“90后”作家周恺凭借长篇小说《苔》获得“年度青年作家”,这部作品以光绪九年至辛亥前夕四川乐山一地的世态人心为描摹对象。评委们认为,周恺写地方在世界涌入之时的羸弱与坚韧,加之以方言的表现力,更新了地方性写作的美学空间:“经由他的书写,地方声形俱在,兼具普遍性与象征性,成为认识中国的装置,亦具备了解释当下的可能。”
周恺获得“年度青年作家”
周恺说,迄今为止他还没在《钟山》发表过小说,但曾参加过2018年《钟山》的青年作家笔会。当时他在会上说了一句:“文学就是在追问,我跟这个世界到底紧张到什么程度?”现在的他已完全记不清那会紧张的具体原因,也许是因为终于不再有身份的焦虑,也许是因为自己已从《苔》那部作品抽身出来,在琢磨新的小说、新的问题。他说:“我喜欢这个状态,像我儿时崇拜的泥水匠一样,刷完一堵墙,再去刷下一堵。”
另一位获得“年度青年作家”的是郭爽。她的《我愿意学习发抖》记录了一个不驯服的年轻人,为了重遇童年幻梦而远赴德国的旅程。那些与陌生国度、陌生人的珍贵“遇见”,和来自黑森林深处的古老童话相互照亮,敞开了生命的一角。授奖词写道,她以富有洞察力与穿透力的表达,从现实与虚构之间主权未明之地,开辟出一条朝向辽阔处的道路。
郭爽获得“年度青年作家”
“写完《我愿意学习发抖》后,我不再是之前那个自己了,这也成为此后我判断自己写作的标尺——如果一本书写完,没能认知更清晰的存在的个体性、没能辨认和拒绝更多的来自历史和社会的同义反复,这本书就不值得写。”郭爽说,她认同布罗茨基的说法——“一个人成为作家或是做了读者,这无关紧要,他的任务首先在于:怎样过完自己的一生,而不是外力强加或指定的、看上去甚至是高尚的一生。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
在“年度青年作家奖”之外,“年度青年佳作奖”奖励上一年度青年作家创作的较有才华、创造性和影响力的小说、诗歌、非虚构等单篇(部)的作品。在《神童与录音机》中,林培源探讨了父子关系,探讨了一个人如何与日常生活中的悲剧相处;三三的《唯余荒野》通过暮年时期瞻仰性的迷恋、人与人之间的较劲与疏离、时间变化之际微妙的节奏重构呈现出一种孤独感;孟小书《请为我喝彩》里徘徊在社会边缘的中年男人孙闯闯代表了一群怀揣梦想但还尚未实现的人……
“2020年是跌宕的一年,疫情、洪水、边境对峙,每一件大事都在刺痛人心,每一件大事背后,都有无数不计功名与生死的英雄在奔走。”董夏青青表示,这样的人,是《在阿吾斯奇》一文中的哥哥和弟弟,也是与她朝夕相处的战友。他们的职责是用行动践行“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的誓言。
因为工作岗位的特殊,董夏青青时常跟车或步行走进标示着“军事管理地区”这样只允许军人通行的地方。“一旦走进,就意味着我必须承担 ‘看见’以及 ‘书写’的双重责任,因为一时一地,如果我不说、我不写,那些军人们所经历的生活仍然只留存在一份通讯文章或者他们的个人记忆中。与此同时,在盏盏灯火中,亦有很多人在等待有人引入强而有力的精神资源,帮助他们度过物质或灵魂的困厄时期。他们需要看到在这偌大地球上的某一处,有人经历了何种艰难的心灵境地,又如何从渊底徒手攀爬而上。”她说,自己只求全力以赴地讲好所见所闻,能真的让文字攥紧成一只手,在某一时刻伸向需要这只手的人。
《钟山》杂志主编贾梦玮表示,“时代、勇气、难度”是推出“《钟山》之星”文学奖的宗旨,也是对未来中国青年作家的期许。该奖旨在鼓励青年作家把新的思想、经验、语言、梦想注入文学,以不倦的探索拓展思想和艺术的疆域,以活跃而勇敢的创造、独具个性的勘探,成为中国文学保持勃勃生机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