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书评

吉竹伸介:告诉孩子世界不是非此即彼

日本绘本作家吉竹伸介日本绘本作家吉竹伸介的书从2019年开始引入到中国,第一本书《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受到好评,这个故事的导火索仅仅是孩子的一个小疑问——有一天,男孩放学回家看到桌上放着一个苹果,突然


日本绘本作家吉竹伸介

日本绘本作家吉竹伸介

日本绘本作家吉竹伸介的书从2019年开始引入到中国,第一本书《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受到好评,这个故事的导火索仅仅是孩子的一个小疑问——有一天,男孩放学回家看到桌上放着一个苹果,突然冒出一个念头:“也许这不是苹果呢?”由这个疑问开始,男孩的想象力无止境地膨胀开来:机器苹果,苹果鸡蛋,苹果房子,宇宙坠落的小行星,苹果的兄弟,苹果过去曾到过的地方……

《只能这样吗不一定吧》书封。

《只能这样吗不一定吧》书封。

最近,吉竹伸介的新书《只能这样吗不一定吧》和《看得见看不见》引入到中国,这两本书也继续探讨着作者一直关注的怎样与孩子共情以及如何突破我们思维定势的局限的问题。虽然只是寥寥几页的绘本,但无论是吉竹伸介讲述故事的方式、还是设置的小场景和对话都发人深省。

最近,这两本新书也举办了落地活动,中文版译者毛丹青、心理专家汪冰与远在日本的吉竹伸介连线,各自分享了对这两本的书的观点。

让想象力飞一会儿

《只能这样吗不一定吧》这本书的书名是吉竹伸介的口头禅,也是他一直践行的思考方式。这本书关注的是可能性的问题:喝汤只能用勺子吗?海螺壳也可以吧。只能去幼儿园上学吗?动物园也可以吧。只能洗澡的时候洗头吗?下雨天散步也可以吧……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关于选择的问题,这个和那个,你选哪一个?喜欢还是讨厌?好还是坏?仔细想一想,答案并不是非此即彼。

《看得见看不见》插图 。

《看得见看不见》插图 。

吉竹伸介说道,自己有时也会被一些既定观念束缚,觉得某件事“必须这么做”“是不是不应该那样”,陷入自我怀疑,这种时候如果有人对他说一句“没关系的”,就会立刻放下心来。所以,他希望自己能一直做那个对孩子说出“没关系”的人。也希望通过这本书能给大家带来更多启发,遇到难题的时候,想一想“真的只能这样吗”,一旦转换视角也许就会发现很多新的乐趣和可能。

在《只能这样吗不一定吧》中,哥哥对妹妹说,大人告诉我未来的世界全是可怕的事情,可能会有瘟疫、会生病,这让妹妹陷入了忧心忡忡,而这场关于未来的讨论得出的最后结论是:“大人连预报天气都说不准,我们凭什么相信他们说的未来就一定会到来。”

汪冰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解放,实际上我们的肉身永远是沉重的,但只有想象力或者没有想象力是真正自由的事情。“所以有时候和孩子讨论生命的真相会催生什么?会催生认清局限之后的创造力。比如书中说的,因为我不爱吃胡萝卜,我以后就要推动一场禁食胡萝卜运动。想象力背后有很多孩子未来的梦想和路径,我们不要一谈真相就说生老病死,你太小了,你不懂,你不要谈。”

吉竹伸介说:“我自己有两个孩子,我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有时候也会给孩子提出一个选择项,但是选择项太少的话就好像是一种限制,然后就有了这个绘本里面所描绘的故事:未来有很多种样子,所以应该给孩子更加宽泛的选择。”

《只能这样吗不一定吧》插图。

《只能这样吗不一定吧》插图。

而不仅仅是孩子需要调整“非此即彼”的这种观念,或许大人可以从中得到更多启示。现场嘉宾讲到一个故事:有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特别黏爸爸,但是爸爸总是加班非常辛苦。现在看似只有两个选项,你要么陪孩子玩儿,要么就是不好的爸爸。这个妈妈脑洞大开想了一个办法,她买了一沓白T恤,因为小孩很喜欢小火车,她在白T恤上画了很多火车轨道,给孩子爸爸穿上,这样爸爸即使是挺尸在客厅,孩子也可以拿着小火车跟爸爸玩。

汪冰谈道,在《只能这样吗不一定吧》,孩子对爸爸说“我喜厌你”。“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情绪力度,一个情绪越细腻的人,越能用丰富的语言兼容一些矛盾的情绪,这样的孩子长大有什么好处?他知道自己哪不好、出了什么问题。而情绪力度比较粗糙的孩子无法很好地表达情绪体验,他长大以后觉得不舒服,他不知道是情绪问题,他可能会喝酒会滥用药物等等。所以说到‘喜厌’的情绪,能够包容复杂矛盾的东西本身,这是吉竹书的一个特点,也是一个细节体验。”

成年人生活在一个是非、对错、黑白的概念化的世界里,但是孩子生活在更感受、更形象的世界里,而在形象的世界里,人不能被塞到分门别类的筐子里,你的感受只属于你自己。

《看得见看不见》书封。

《看得见看不见》书封。

《看得见看不见》:如何将成年人的世界告诉孩子

比起之前的《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和《只能这样吗不一定吧》侧重于对思维的开拓和逻辑方式的转变,《看得见看不见》更侧重于让小朋友习得一种更加得体地对待与自己不同的人的本领。

看得见看不见内文。

看得见看不见内文。

《看得见看不见》诞生之前本书的创作灵感来自东京工业大学博雅教育研究院教授伊藤亚纱的作品《不用眼睛才能看到的世界》《看得见看不见》的故事部分是由吉竹伸介和伊藤亚纱讨论之后完成的,两位作者在创作中遇到了什么难题,这本绘本是怎样诞生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背后的故事吧当孩子说“看起来好好玩”时,要如何回应呢?

吉竹谈道:小时候看到盲人在走路,就问母亲:“那个人在干什么?”母亲回答:“他的眼睛看不见,所以要拄着拐杖走路。”我听完便说:“看起来好好玩!”结果,母亲严厉地批评了我:“那个人又不是自己愿意看不见的,你不要一直盯着人家看,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

新书发布会现场。

新书发布会现场。

“我那时觉得自己做了天大的坏事,非常愧疚。但前阵子我儿子在电视上看到盲人时,也说了一句看起来好好玩。我突然明白了,因为不知道什么是盲人,所以这种在看不见的状态下走路的方式,对孩子而言,就像在夏日海滩上玩蒙眼切西瓜的游戏一样,紧张又兴奋。”吉竹说。

这就面对着如何将成年人的世界以一种合适的方式转述给小孩子的问题,当成年感觉到不得体时,常会严厉地批评或者是条件反射般地禁止孩子“不行,不可以”“不要一直盯着看”,这反而没有留下余地去猜测或者理解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

为了避免画盲人时总是会出现的“他好可怜”的观感,《看得见看不见》将故事放在外星球,讲的是地球人来到外星球发现三眼星人并和三眼星人发生的一系列趣事。三眼星人发现地球人只有两只眼睛,非常惊讶。同时,在三眼人星球上地球人成了“看不见”的另类人,变成了不正常的人……

而究竟什么才是正常?“正常”会因为所处的时代或国家、名族、信仰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没有统一的标准。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