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文化

曾在日本轰动的“三国志”特展,来到了苏州吴中

“每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三国气’,每个人心中也都有一个三国。”三国文化,即“以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为源,以三国故事的传播演变为流, 以《三国演义》及其诸多衍生现象为重要内容的综合性文化”。三国故事,讲的是

“每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三国气’,每个人心中也都有一个三国。”三国文化,即“以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为源,以三国故事的传播演变为流, 以《三国演义》及其诸多衍生现象为重要内容的综合性文化”。三国故事,讲的是天下大事,国家兴亡,同时也诉说着时代浪潮中的社稷苍生。2020年11月28日,在日本引起轰动的“三国志”文化展来到了苏州吴中博物馆。展览从考古学的角度,以实物和实证文化为观者描绘一个空前真实的英雄时代。那么,真正意义上的三国为我们留下了什么?也许能在此次特展中找到一些解答。

“三国”在历史上是一个短暂的、不到100年的历史时期,但其情节脉络、人物角色、政治架构,却又是如此深入人心。自古以来,三国故事世代传颂,以戏剧、小说、评书等体裁和形式在民间流传,直至现代其衍生作品的传播,更是广泛融入更多领域,包括影视剧、相声、动漫、电子游戏,以多元的角度续写着一部部当代三国志。

尽管每个人的“三国启蒙”不尽相同,无论是陈寿《三国志》的历史叙事、罗贯中《三国演义》的传奇故事、电视剧《三国演义》的鲜活群像,还是日本策略游戏《三国志》的战略模拟,都为三国时代独有的纷乱变幻、英雄主义叙事添砖加瓦,把三国中的元素映射在了每个时代和人们的心中。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2019年,“三国志”文物展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首展,引发日本全民“三国热”,据统计观众总数超过33万,随后巡回至九州国立博物馆,延续热切好评,观众超过14万。三国文化展品是由中日双方专家自2017年开始,历经三年时间共同考察寻访国内10多个省市及自治区,走访50余家文博单位、三国遗址,遴选170余组珍贵历史文物。2020年初,这一重磅大展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携手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举办,展示了近年来三国时代文物考古研究成果。如今,这一特展来到了苏州吴中博物馆。

澎湃新闻了解到,此次吴中博物馆“三国志”文化展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办,聚集了来自各省、市、自治区的四十多家文物收藏单位选送的近200件文物,展品包含了壁画、木雕、泥塑、陶器、瓷器、金银器等多种品类、年代上溯至两汉时期的出土文物。

三国承传了汉代制度,但没有继承强盛、殷实的汉代所崇尚的厚葬之风。所以,三国时期墓葬出土的文物十分稀少,存世的文物品相工艺不如历朝历代细致精美,但正因为其数量有限,成为了考据和研究真正的三国时代最直接的见证。这次展览从考古学的角度,以实物和实证文化跳脱出传统视角中的《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佐证并诠释正史资料中的三国时代,试图为观者描绘出一个真实的英雄时代。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开幕式上,吴中区政府副区长贲智勤表示,每个人身上都有三国气,每个人心中也都有一个三国,三国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三国志”文化展来到苏州——这片三国故事曾经真实发生过的土地,希望这一场展览不仅仅是对三国文化的致敬,也能让广大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吴地历史、了解苏州这座城市。

展览聚焦于这些三国遗迹和出土文物,以朝代更替的时间线性叙事,整体分为四个板块,邀请观众共同来探寻珍贵的存世文物和三国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密切联系,感受千年前的三国文化的魅力。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例如,西南边缘地区的少数民族大融合,和熟知的诸葛亮“七擒孟获”有何关联?孙权家族如何在江南地区的吴地开启商贸文化,进行国际贸易?曹操英雄一世,关于曹墓众说纷纭,什么物件的发现最终确认了真正的曹操大墓?这些问题,或许可以在此次特展中找到相对应的解释。

“德泽千秋感忠义,英雄露颖在今朝”

吴中博物馆馆长陈曾路表示,第一部分就是三国(既有演义,也有三国志)故事,展示明清时期与三国人物故事相关的文物,包含壁画、木雕、泥塑、书籍等,结合裸展关公铜坐像,由深入人心的三国故事引入展览主体部分。

进入展厅,首先看到的是明代的关羽铜坐像,呈现出关羽威武的英雄形象。

关羽铜坐像,明代高172、宽118、厚98厘米(578kg)新乡市博物馆藏

关羽铜坐像,明代高172、宽118、厚98厘米(578kg)新乡市博物馆藏

陈寿《三国志》说“羽美须髯”,整体铸造与细节精美,面部表情栩栩如生,自然流畅的动作刻画凸显出关羽的忠义形象,反映了明代筑铜工艺的极高成就。此尊造像原立于河南省濮阳市范县旧城西峰寺内。2012年,被评为新乡市博物馆六大“镇馆之宝”之一。陈曾路说,关羽铜坐像从文物角度来说并非重点文物,但它与三国的故事性有很强的关联,更多的是考虑文物在整个展览线脉中的恰当性。赵古山表示,这一形象,也是明清以来中国人与日本人都认可的关公形象,“人们一看就知道,这是关公。”

展厅现场,关帝庙壁画

展厅现场,关帝庙壁画


赵子龙大战长坂坡木雕,清代??长27、宽19、厚13.7厘米,传世品??亳州市博物馆藏

赵子龙大战长坂坡木雕,清代  长27、宽19、厚13.7厘米,传世品  亳州市博物馆藏

这件木雕栩栩如生地展现了赵云长坂坡救阿斗的场面。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闻刘备至江陵,“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在当阳附近的长坂坡追上刘备,混乱之中刘备弃妻逃跑。赵云怀抱刘备之子刘禅,驰骋长坂坡,如入无人之境。这成为《三国演义》极写赵云的“名场面”。

“两汉经营四百载,一朝失却旧江山”

这一部分展示两汉时期与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相关的文物,展现两汉时期的强盛国力,直至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反映汉王朝由盛转衰的变迁。

铜车马仪仗队(一组十件)东汉??1969年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

铜车马仪仗队(一组十件)东汉  1969年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

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铜车马仪仗俑充分反映汉代末年的社会现状,与西凉军的雄壮威武。

“苍天乃死”砖,东汉 高37、宽13、厚7厘米,1976年安徽省亳州市元宝坑1号墓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苍天乃死”砖,东汉 高37、宽13、厚7厘米,1976年安徽省亳州市元宝坑1号墓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此砖是亳州曹操宗族墓地的壁砖,刻划有“王复汝使我作此大壁,径冤我,人不知也。但抟汝属,仓天乃死,当博”二十六字,与十来年后黄巾起义时“苍天已死”的口号不谋而合,表明在黄巾起义之前,来自底层百姓的反抗思想已经广泛存在。

展厅现场,东汉墨书纸

展厅现场,东汉墨书纸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汉代四层通体彩绘陶仓楼

汉代四层通体彩绘陶仓楼

此件《四层通体彩绘陶仓楼》为焦作市马村区白庄村出土,借展自焦作博物馆。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赵古山表示,“陶楼相当于欧洲的城堡,在当时有着防御的功能。在上面的可以看到2000多年前的绘画艺术,这比顾恺之的《洛神赋》还要早上好多年。”

“鼎分三足争霸业,群英荟萃尽风流”

走过展厅模拟的安阳西高穴曹操高陵墓场景后,便来到了展览的第二部分“鼎分三足争霸业,群英荟萃尽风流”,这也是此次展览的核心部分,以魏、蜀、吴的顺序依次展示三足鼎立的局势和各自政权的发展、重大战役与相关墓葬的出土文物。

展厅模拟的安阳西高穴曹操高陵墓场景

展厅模拟的安阳西高穴曹操高陵墓场景


曹操摩崖石刻拓片《衮雪》

曹操摩崖石刻拓片《衮雪》

穿过模拟场景,首先能看到的是被认为是曹操手书真迹的摩崖石刻拓片《衮雪》,笔触圆浑流利。在边上,则是关于曹操高陵墓与曹魏墓出土的文物展示。

赵古山告诉记者,这一部分无疑是展厅的亮点之一,“由于近几年曹操墓道发掘与考证,使得这次展览有了很大的看点,而不是炒冷饭的三国展。观众可以看曹操墓出土的《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品味当时的字迹。”

展厅现场,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

展厅现场,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


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汉-三国魏? 通高10.9、宽3.2、厚0.8厘米,2009年河南省安阳市西高穴曹操高陵出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汉-三国魏  通高10.9、宽3.2、厚0.8厘米,2009年河南省安阳市西高穴曹操高陵出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这一件“魏武王”铭文的文物指明西高穴二号墓墓主就是曹操。曹操生前被汉献帝封为“魏王”,死后由得“武王”的谥号,曹丕称帝之后才追封曹操为“武皇帝”,无疑“魏武王”是曹操下葬时的称谓。

玉猪,东汉? 长11.5、宽2.4、高2.6厘米,1973年安徽省亳州市董园村1号墓出土,亳州市博物馆藏

玉猪,东汉  长11.5、宽2.4、高2.6厘米,1973年安徽省亳州市董园村1号墓出土,亳州市博物馆藏

这件玉猪出土于亳州董园村一号墓。该墓是曹操宗族墓地,根据史料记载,曹操宗族之中在延熹七年以前被封侯的只有曹腾、曹嵩两人。按照汉代生前造墓立碑的风俗,该墓墓主应该是曹操之父曹嵩。

展厅现场,蜀国的陶俑

展厅现场,蜀国的陶俑


展厅现场 墓门

展厅现场 墓门


灰陶摇钱树座,三国 蜀? 通长61、宽42、高61厘米,2012年重庆市丰都县林口墓地2号墓出土,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藏

灰陶摇钱树座,三国 蜀  通长61、宽42、高61厘米,2012年重庆市丰都县林口墓地2号墓出土,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藏

这件文物总体为辟邪绕柱。底座为进半圆形薄板。在底座中间偏前位置立一圆柱,柱贯通底板,中空,可嵌插摇钱树。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精神信仰,尤其是离世后的来世寄托。

记者了解到,此次展览在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组织借展的文物基础上,由吴中博物馆特别组织借展来自苏州考古研究所、苏州博物馆的与孙吴相关文物,构建了属于苏州的展览单元,

其中有来自“孙坚孙策”墓的五联罐以及近年来苏州地区三国时期考古发现的重大成果虎丘路新村土墩墓出土的相关文物,特别是首次展出的有“吴侯”、“吴王”字样的铭文砖。展现吴国一统下苏州的别样风采。

青瓷羊,三国 吴? 高25、长30.5厘米,1958年南京草场门外吴甘露元年墓出土,南京市博物总馆藏?浅灰白胎,青釉

青瓷羊,三国 吴  高25、长30.5厘米,1958年南京草场门外吴甘露元年墓出土,南京市博物总馆藏 浅灰白胎,青釉

在此件文物中,羊身躯肥壮,四足卷曲作俯卧状,昂首张口,竖耳;项脊分披鬃毛,腹部刻划双翼。其匀净无暇的釉色,优美匀称的造型。把羊温顺谦恭的特性表现的淋漓尽致,堪称青瓷的珍品。此为越窑典型,东吴时出现,沿用至东晋时期,传播至朝鲜半岛。

童子对棍图漆盘 三国 吴 高1.8、口径14、底径6.8厘米 1984年安徽省马鞍山市朱然墓出土 三国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藏

童子对棍图漆盘 三国 吴 高1.8、口径14、底径6.8厘米 1984年安徽省马鞍山市朱然墓出土 三国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藏

这件漆盘出土于安徽马鞍山东吴墓,墓主人为东吴大将朱然,他在擒关羽、夺荆州的战役中立下大功,漆盘底部的“蜀郡作牢”表明其产地为漆器生产中心之一的蜀郡,蜀郡漆器出现在东吴墓中,或表明尽管吴蜀之间存在对峙,但经济文化层面的交流并未断绝。

展厅现场展示的三国兵器

展厅现场展示的三国兵器

此外,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赵古山表示,“人们心中的三国更多的是《三国演义》中关公的青龙偃月刀,张飞的丈八蛇矛等,赵云的银枪、刘备的双剑……但真实的三国并非如此。在展厅中,观众可以关注那些展示的武器,这些武器是真实的,与《三国志》中的纪录相吻合。”

“人心思安终一统,天下太平开新章”

这一部分展示的是天下三分局势重归一统,呈现西晋时期的瓷器、陶器、金银器等,所占区域较小。

蝉纹金珰,金质 上宽4.6、底宽4、高5厘米,1985年南京市栖霞区仙鹤观东晋贵族墓葬出土,六朝博物馆藏

蝉纹金珰,金质 上宽4.6、底宽4、高5厘米,1985年南京市栖霞区仙鹤观东晋贵族墓葬出土,六朝博物馆藏

顶部起尖,呈山形。主题纹饰为镂空状的蝉纹,蝉翼舒展,头部两侧饰卷草纹,边缘饰锯齿纹。在镂空的线条上焊有细小的金粟粒,蝉眼内的镶饰已脱落。自汉至晋,蝉纹金珰常与貂尾匹配,合称貂蝉,为侍中、常侍的标志性冠饰。《三国演义》中貂蝉得名于此。

“晋平吴天下太平”砖,西晋? 长30、高5、宽15.4厘米,1985年南京市江宁区索墅砖瓦厂出土,南京博物院藏

“晋平吴天下太平”砖,西晋  长30、高5、宽15.4厘米,1985年南京市江宁区索墅砖瓦厂出土,南京博物院藏

公元265年,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建立新政权,建国号为晋,定都于洛阳。公元280年,西晋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天下。“晋平吴天下太平”这段文字,直截了当地宣告了三国时代的落幕。 

三国志,记载三国平分天下,平分的实是同一个天下,同属一个时代的英雄领袖和百姓黎庶,怀抱家国情怀与天下太平之志,在战乱纷争中,都是历史的缔造者。

有学者在谈及当代对于三国多元的认知方式时,将三国分为了三个部分,第一是“黄土中的三国”,指的是出土文物,第二“文牍中的三国”,即文献和简牍中的三国,第三则是“演义中的三国”。而通常来说,三国进入大众视野的路径,是经由演艺文化的耳濡目染,然后翻开史书或小说,逐字逐句地领略三国时期的兴亡始末,代入人物的浮沉而激荡内心的起落。但最终,我们所谈论的三国始终会回到正史中的三国。

真正意义上的三国为我们留下了什么,也许就是本次《三国志》特展试图想留给观众的。

展览将展至2021年3月7日。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