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文化

上图展示《赵城金藏》,呈现10余件古代佛教典籍

“《赵城金藏》最新发现经卷暨唐宋重要佛教典籍特展”12月1日在上海图书馆第二展厅开幕。展览以新面世的《赵城金藏》——妙法莲华经文句卷八为核心,呈现10余件佛教典籍。其中,妙法莲华经文句卷八长达19米、

“《赵城金藏》最新发现经卷暨唐宋重要佛教典籍特展”12月1日在上海图书馆第二展厅开幕。

展览以新面世的《赵城金藏》——妙法莲华经文句卷八为核心,呈现10余件佛教典籍。其中,妙法莲华经文句卷八长达19米、蒙元时期原纸、燕尾收尾、品相完好,与国家图书馆镇馆之宝《赵城金藏》中的妙法莲华经文句卷二、卷五相连,成为增补、是研究《赵城金藏》的重要文献。

“说起《赵城金藏》,就会让人想起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这次展现的民间收藏,既是与上海的缘分,也是上海读者的荣幸,其文献等多种价值,值得读者前来好好观摩。”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周德明说。

《赵城金藏》遗珍——妙法莲华经文句卷八外观

《赵城金藏》遗珍——妙法莲华经文句卷八外观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澎湃新闻了解到,此次展出的《赵城金藏》——妙法莲华经文句卷八来自于民间收藏。5年前,荣宝斋成立佛教典籍部,开始征集佛教典藏。据主方办介绍,《赵城金藏》不仅仅是目前能看到现存最早且最完整的佛教大藏经,也是涵盖了哲学、历史、语言、文学、文字、建筑、医学、历史等,并且通过中国先进发明技术雕版印刷来完成的百科全书。”

《大藏经》是佛教典籍的总集,在迄今发现的佛教典籍中,汉译本保存数量最为可观。《赵城金藏》是我国在宋代第一部木刻版大藏经《开宝藏》的覆刻本,共计6980卷,今存4000余卷,全世界只此一部。因其刻版于宋金时期,1933年首次被发现于山西赵城广胜寺而得名。

《赵城金藏》遗珍——妙法莲华经文句卷八外观

《赵城金藏》遗珍——妙法莲华经文句卷八外观

历代雕版印刷大藏经的鼻祖《开宝藏》是由官方主持刻印的中国第一部完整的木刻版大藏经,原有六千余件,如今在世界范围内只剩下12号13件。据学者研究,宋元明清各代刻版的大藏经大部分都散佚了,要研究《开宝藏》,只能借助血缘关系最近且保存相对完备的《赵城金藏》。

之前刻本的《大藏经》基本为官版,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原副所?、《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续编》副主编张新鹰介绍:“《赵城金藏》是中国北方第一部私版的《大藏经》,从此以后官版和私版的《大藏经》在中国历史上就层出不穷了。”

《赵城金藏》遗珍——妙法莲华经文句卷八内页

《赵城金藏》遗珍——妙法莲华经文句卷八内页


《赵城金藏》遗珍——妙法莲华经文句卷八内页

《赵城金藏》遗珍——妙法莲华经文句卷八内页


《赵城金藏》遗珍——妙法莲华经文句卷八内页

《赵城金藏》遗珍——妙法莲华经文句卷八内页

1934年,著名学者蒋唯心前往广胜寺考证,写成《金藏雕印始末考》,1.5万字?文对《赵城金藏》的历史谜团进行了全方位的权威梳理和论述。根据《金藏雕印始末考》和后续学者的补充,金代?女崔法珍接替寔公法师主持刻印了大藏经。

大定十八年之后,经板被运送到中都保存。“蒙古时期”,中都更名大都,大都附近寺院助缘补雕。此后由于重修广胜寺,僧人请人去大都印刷《大藏经》,由此便在广胜寺流传下来,直到1933年借由范成法师被学术界重新发现。

上世纪30年代一经发现,日本各方就觊觎这部《赵城金藏》,最早日本东方文化研究所愿出22万银元购买,遭拒后仍不死心,陆续派遣僧人游说广胜寺,试图高价购买。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日本军人开始蓄谋掠夺《赵城金藏》。战火中,在延安的中共中央命太岳区连夜秘密抢运,将5000卷藏经安全转移出寺庙。

1945年,《赵城金藏》被交付于当时的北方大学保管,直至1949年北平解放,文化接管委员会文物部才将《赵城金藏》移交给当时的国立北平图书馆。至此,结束了它跌宕起伏的转移经历。建国后,《赵城金藏》成为大型古籍修复项目,历时近17年,这部皇皇巨帙终于1965年修复完毕。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李际宁的考察中,现存全世界公共收藏的《赵城金藏》算下来不到4900卷。“过去中国国家图书馆正式编号的是4813件,最近库房里收藏的两件残本也相继编号;除国图以外,上海图书馆12件,北京大学7件,上海博物馆1件,广?博物馆2件,河北大学图书馆1件,中国台湾3件,另外日本各大博物馆和高校图书馆等藏有40多件;德国的巴伐利亚图书馆还有1件。另外,近年在日本的拍卖会上出现了几件。中国?间也还有收藏。”

现场展出的荣宝斋征集到的佛教典籍

现场展出的荣宝斋征集到的佛教典籍


现场展出的荣宝斋征集到的佛教典籍

现场展出的荣宝斋征集到的佛教典籍

开幕式当天,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中心秘书长、副研究员刘元春,上海宗教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唐忠毛,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副研究员王启元出席学术沙龙,畅谈了《赵城金藏》的文化历史价值。

其中,唐忠毛讲述了佛教从汉代传入后,经卷所拥有的传播和信仰的功能。“敦煌遗书是写本、抄本,而《赵城金藏》则是之后的官方刻本,相对来说是很权威的校勘,其价值是多元的。从文物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蒙元时期的纸版技术。”刘元春则认为,应该把它放在当时的大时代背景下去看待。“在那个时代,中华文化是多元一体的,是有着多民族的区域政权的,从大环境文化背景下看,经藏的编撰是推动了中国多元文化的进程。同时,《法华经》对于亚洲的文明也有着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王启元认为,“从发愿到刊刻,再到保存和展出,这都是一种因缘。此前,国家开始培养修复师就是从修复《赵城金藏》开始的。而从文物角度来说,刻本是无数个抄本系统的结晶,《赵城金藏》又是主要沿着《开宝藏》传承下来,吸收了写本系统的文本,是中国信仰和学术的最高峰。”同时,王启元表示,“从《赵城金藏》开始,佛教典籍向下传播,经历了历代的翻刻,典籍的装帧设计也随着传播的需要在不断发生变化。”

《赵城金藏》遗珍——妙法莲华经文句卷八(局部)

《赵城金藏》遗珍——妙法莲华经文句卷八(局部)

据悉,“《赵城金藏》暨唐宋重要佛教典籍特展”将在上海图书馆展至12月3日。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