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书讯

“文学进社区”,从《心居》打开上海人的心灵史

“对于上海人,‘房子’是绕不过去的话题。”上海本土“70后”作家滕肖澜说,不管是老上海人,还是新上海人,都知道这二十年来的房价波动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12月2日,在上海市作家协会的指导下,

“对于上海人,‘房子’是绕不过去的话题。”上海本土“70后”作家滕肖澜说,不管是老上海人,还是新上海人,都知道这二十年来的房价波动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12月2日,在上海市作家协会的指导下,作家书店联手浦兴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在新揭幕的浦兴街道社区文化活动分中心开展一场“文学进社区”活动。滕肖澜来到现场,与社区居民们畅谈她的最新长篇小说《心居》。

12月2日,作家书店联手浦兴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在新揭幕的浦兴街道社区文化活动分中心开展一场“文学进社区”活动

12月2日,作家书店联手浦兴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在新揭幕的浦兴街道社区文化活动分中心开展一场“文学进社区”活动

“小说讲的是和房子相关的故事,更多写的是上海各个阶层老百姓的生活。心居,是心灵的居所,也是崭新的居所。”谈到书名时,滕肖澜如是说。

“文学进社区”活动现场

“文学进社区”活动现场

以“房”为口,一探上海人的心灵史

《心居》以老百姓最关心和熟知的买房卖房为突破口,讲述了当下上海真实的市井生活。

《心居》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心居》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小说写到“顾家”这个大家庭,顾老太生了三兄妹,他们各有小家庭。老大是知青,其儿子在上海当公务员;老二是上海高中老师,生了一对双胞胎,姐姐顾清俞极其能干,是上海一般意义上的“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弟弟有一点点无能,但娶了一个非常能干的外地媳妇儿冯晓琴;老三曾是干部编制,在工厂里坐办公室,后来因为身体不好导致家里每况愈下。

因为房子,顾家三兄妹之间有了“小心思”。知青大哥之前的境况很不好,三妹在大哥回沪的时候毅然把自己的一套房子让给大哥。不想多年以后,三妹因为生病和厂里境况下滑过得很糟,大哥因为儿子考上公务员反而日子好了起来。兄妹间的矛盾越积越深。

另一边,顾清俞和冯晓琴姑嫂之间也“斗争”不断。顾清俞想买一套两千万的房子,而她的弟弟与弟媳因为孩子教育,想换那种相对逼仄的学区房。因为房子而擦出的火花,随时在这个家庭里上演着。

“我在书里没有把买房卖房这个过程作为主要的内容,我想写的是房子对不同的家庭、不同的阶层所造成的影响。”滕肖澜也有过买房的经历。在她看来,对上海人而言,一套房子到最后已经不只是房子这么简单了,它多少撼动了上海人原有的价值观,会有很多外延的东西。

《心居》以老百姓最关心和熟知的买房卖房为突破口,讲述了当下上海真实的市井生活。

《心居》以老百姓最关心和熟知的买房卖房为突破口,讲述了当下上海真实的市井生活。

笔下的上海人,真正目所能及

滕肖澜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一直以来,她觉得上海作者写上海既有便利的一面,又有犹疑的一面。

“因为身在其中,就像蜡烛的光,最靠近它的地方反而温度最低,是灯下黑。上海作者写上海,有时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去表达,不知道我心目中的上海和读者看到的上海有什么区别。”

人们对“上海人”总有很多评价。有人说“精打细算”,有人说“很会过日子”,有人说“有一点市侩”……尤其说到上海男人,很多人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是春晚小品里“搞点小菜吃吃”的形象。

“我希望《心居》这本书里的上海人不是大家过往印象中那些似是而非的样子,而是我们真正目所能及的上海人群。”滕肖澜说,她写当下上海人,首先希望做到真实,这个真实不是说里面的人物、事件一定要真实发生过,而是希望写完以后能够让老上海人、新上海人都觉得这是他们身处的上海,这是她从这部小说一开始就想做到的。

在小说里,顾清俞和冯晓琴这两个女性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她们一个是传统意义上的上海成功女性,在爱情、家庭各方面打击之下,要找到另外一条实现自己价值的路;另一个是从外地来到上海的相对底层的女性,从一开始只会把希望寄托在丈夫、儿子身上,到后来慢慢学会实现自我价值。两个女性的成长史也构成这部小说迷人的篇章。

《心居》明信片(设计:周伟伟)

《心居》明信片(设计:周伟伟)

“文学进社区”,为上海市民提供更多文学服务

在本次活动的互动环节,浦兴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汪爱明按捺不住自己作为文学爱好者的激动,担任起了串联主持人的工作,和滕肖澜不断聊起小说创作中的细节。汪爱明希望能多为社区居民提供像这样精彩的文化阅读活动。

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书记王伟表示,上海作协鼓励并支持协会旗下的作家书店“走出去”,为街道和社区提供更丰富的甚至是定制的文学活动。“上海有很多深入民心的固定的文学活动空间,比如思南读书会、上海书展。与此同时,上海还有很多新建的文化空间,包括社区的文化中心、图书馆等等……这些地方同样需要大量的好内容去填补。”

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上海作协也想借此机会,为基层打造配套的、系统的、可复制的文学服务模式。“如果有空间需要,我们的内容服务可以很好地嵌入进去,直接和读者产生互动,同时助力文学推广。相较于思南读书会——比较偏向于读者来找我们,‘文学进社区’系列相当于是我们找读者。”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