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艺术

“一架绣绷,十指春风”,苏绣里的江南与敦煌

苏绣起源于苏州,而位于苏州太湖边的镇湖旧属吴县,有着2000多年的刺绣史。

苏绣起源于苏州,而位于苏州太湖边的镇湖旧属吴县,有着2000多年的刺绣史。这里的人们习惯把刺绣称为“做生活”。“一架绣绷,十指春风”,是千百年来苏州镇湖女儿们的日常。

出生在镇湖的邹英姿从小起便坐在绣绷边,一针一线,织出了精彩的刺绣人生。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邹英姿在继承传统刺绣工艺的基础上,博采众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2008年,她发明创造了“滴滴针法”。2013年,其刺绣作品《缠绕》被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在她看来“丝线是有生命的,它们也可以作为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方式。”

苏绣 《冬至》邹英姿

苏绣 《冬至》邹英姿

太湖边的刺绣人生

太湖边的镇湖位于苏州的最西边,约2万人口,小镇如一根银针插入太湖,三面环水。这里支流特别多,每一条小河都是弯弯曲曲,通向太湖,小镇中的村子也以河来分界。

镇湖旧属吴县,有着2000多年的刺绣史。这里的人们习惯把刺绣称为“做生活”。“一架绣绷,十指春风”,是千百年来苏州镇湖女儿们的日常。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邹英姿从小生活在这里,6岁时,便在母亲的带领下开启了刺绣人生。

如今,邹英姿生活在镇湖的一座2层楼小屋内,一楼为工作室,二楼为居住。走入位于一楼的工作室,只见她身穿长袍,一头清爽的短发,在窗边的绣绷上忙碌着,温煦的阳光正好照在丝线上。

邹英姿

邹英姿

“我是女孩,从小生活在江南苏州地区,所以很自然地当我能控制手的时候,母亲就开始让我去捏绣花针,拿柔软的线,让我以一种很稳定的状态去迅速穿过针眼。这是我对这一事物的第一个记忆及印象,也是童年的基本训练。”在工作室中,邹英姿娓娓道来,“小时候要在绣绷边坐满5-8小时,母亲会教我,有时候也去村子里别的绣娘家里学点东西,学习各种技能,去开阔眼界。所以绣绷是一直陪伴我到现在的最好的伙伴。”

邹英姿的母亲曾是走在前列的绣娘,改革开放后,她绣的东西有时候是作为外交部用来做外交的礼品。“母亲认为,姑娘家应该把刺绣做好,一技傍身,这样就可以养活自己,更能养活未来的家庭。这是我妈妈的理念,当然现在人们的观念不一样了,但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下,我觉得刺绣就是我的本能表现。”

邹英姿坦言,17、18岁的时候也有过纠结,觉得母亲教的平针绣法枯燥,便去城里寻找老师,最终师从王祖识深研刺绣技艺,直到现在。

?苏绣 《姑苏人家》系列 ?邹英姿

 苏绣 《姑苏人家》系列  邹英姿


苏绣 《姑苏人家》系列 ?邹英姿

苏绣 《姑苏人家》系列  邹英姿


苏绣 《姑苏人家》系列 ?邹英姿

苏绣 《姑苏人家》系列  邹英姿

苏绣起源于苏州,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早在三国时期就有了关于苏绣制作的记载,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的苏绣,其风骨神韵在隋唐时期就已奠定基础,迨至宋元其基本技法与特色已渐趋形成。宋朝据《清秘藏》叙述,“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底馋唼之态,佳者较画更胜。”明朝时,苏绣已成为苏州地区一项普遍的群众性副业产品,形成了“家家养蚕,户户刺绣”的盛况。

邹英姿表示,苏绣可分为民间绣、闺阁绣和官绣,镇湖的这一支传承下来应属民间绣,用于生活,服务于自己的内心。“刺绣是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是自己的一种内心及对生活,对身边的家人的爱的表达,是人与人感情之间的一条非常柔软的纽带。它是一门技艺,以针线做鞋子,做衣服,做嫁衣,给过世的亲人做服饰用来表达对他们在另一个空间的美好祝福。”

苏绣 《烟雨》 ?邹英姿

苏绣 《烟雨》  邹英姿

多年来,她潜心研修画理,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继承传统刺绣工艺的基础上,博采众长,融绘画、书法、摄影、雕塑等艺术形式于作品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与唐代的敦煌刺绣对话

“对于出生在温润的江南的我,我很早就对西北那样的荒凉感到震撼,对在那种环境状态下的洞窟感兴趣。那里面可以看到那么多精美的壁画,那么多佛国故事、藻井图案等。”出于这样的原因,邹英姿对西北的文化遗产感兴趣,自2011年开始不断探访敦煌。同时,她也希望在那里寻找西北的刺绣样式,在博物馆、书籍中寻找,用以丰富自己的眼界。

敦煌藏经洞《凉州瑞像图》刺绣 现藏大英博物馆

敦煌藏经洞《凉州瑞像图》刺绣 现藏大英博物馆


敦煌藏经洞《凉州瑞像图》刺绣(局部) 现藏大英博物馆

敦煌藏经洞《凉州瑞像图》刺绣(局部) 现藏大英博物馆

2011年,邹英姿在朋友——苏州收藏家王福家里的书架上看到了一本《西域美术》。书中收录的一件敦煌藏经洞的大尺幅刺绣《凉州瑞像图》震惊了她。

苏绣 《凉州瑞像图》 邹英姿

苏绣 《凉州瑞像图》 邹英姿

刺绣《凉州瑞像图》,又被称作《灵鹫山说法图》,是斯坦因取自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唐代初期大幅刺绣,现藏于大英博物馆。该作品高2.41米,宽1.6米,年代约在隋末到初唐时期,题材与当时流行的佛像笔画和雕塑相仿。作品描绘了佛祖和他的弟子们,左右两边各有一位—阿难和迦叶。佛祖正在讲道,一只手臂下垂朝着地面,一只手臂拉着他的衣襟。佛陀的下面是两只狮子,它们作为守卫者的姿态出现。

苏绣?凉州瑞像右边的狮子?邹英姿

苏绣 凉州瑞像右边的狮子 邹英姿

这件古代刺绣所用针法与当今流行的大不相同,这触动了邹英姿好奇的神经。之后,邹英姿萌生想法,试图再现这件文物。经对图片的研究、远赴海外观摩研究后,历经5年,她最终再现了刺绣《凉州瑞像图》。

邹英姿告诉记者,她给大英博物馆写信,申请观摩此绣像。第一次申请被对方回信拒绝了,她就第二次提出申请。大英博物馆回复说,此件作品将和世界其他国家(包括中国敦煌研究院)博物馆所收藏的敦煌艺术珍品一道,在美国洛杉矶盖蒂博物馆特别展出。于是,2016年的10月,邹英姿专程飞赴美国,终于在洛杉矶盖蒂博物馆得以一睹真容。连续五天,在盖蒂博物馆里面面对这幅作品细细的观摩和学习,做了许多的笔记和草图,回来之后又继续进行研学和绣制。

苏绣 ?敦煌45窟 左胁侍菩萨?邹英姿

苏绣  敦煌45窟 左胁侍菩萨 邹英姿


苏绣 ?敦煌45窟 迦叶?邹英姿

苏绣  敦煌45窟 迦叶 邹英姿

邹英姿通过对原作的观摩和等比例的复绣过程,在解决了配色问题后,她对于其当时流行但现在已经无人采用的针法和独特的排线手法做了深入的研究,梳理和分析了其中的刺绣技法和表现方式。在研究过程中,邹英姿挖掘出了失传已久的劈针绣技法,并成功再现了这件作品。2019年,邹英姿将其复制的《凉州瑞像图》捐赠给了敦煌研究院。

邹英姿和工作室人员在莫高窟第16、17窟的三层楼前展开绣品

邹英姿和工作室人员在莫高窟第16、17窟的三层楼前展开绣品

“把《凉州瑞像图》绣出来,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对于刺绣传统文化来讲,可以给未来的孩子们看看,隋唐时期人们怎么来修刺绣的?研究和复绣的过程,也让我感受到古代绣娘的智慧,这就像一种穿越时空的对话。”

用独创的“滴滴绣”针法与当下关联

除了在古代传统中寻找刺绣遗失的技术之外,邹英姿也做了新的尝试,发明了特有的“滴滴绣”针法进行绣制,这种针法的特点在于针脚短,可以避免长针脚丝线本身对光的折射,非常适合绣制古朴典雅的作品。

苏绣《春分》邹英姿

苏绣《春分》邹英姿


苏绣《谷雨》邹英姿

苏绣《谷雨》邹英姿

同时,其双面绣人物《武生柯军》就是她借鉴西方素描表现后的产物,从中可以看到她注重灰空间层次的营造。作品《冬至》《春分》等也运用了素描的表现方式和滴滴绣针法,分别绣制了苏式诗意的生活和江南的春雨的场景。而作品《缠绕》通过对色彩解构,使得作为传统工艺的苏绣呈现出其当代性的一面;此作品为一个系列,其中一幅为大英博物馆所收藏。近几年,她也尝试着用其他材料,比如铁丝、鱼线等,也与一些当代艺术展合作,以此改善大家对于刺绣工艺的一种固有概念。

苏绣《缠绕》邹英姿

苏绣《缠绕》邹英姿

在邹英姿看来,刺绣是一种原发性的艺术,是为了自己生活的美好而创造出来的。它是介于画、塑之间的特殊美术工艺,有各种各样的特殊的材料与技法,因此它既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艺术。

她表示,自己的作品是个人化的,并不能完全代表苏绣当下的状态,但无论如何,苏绣都不能离开“精细雅洁”这四个字,“苏绣在材料上面是精细,观赏上面高雅整洁。苏州的很多工艺品都特别精巧,刺绣也不例外,始终不能离开其特点。”

苏绣《牵心》邹英姿

苏绣《牵心》邹英姿

“作为一个刺绣从业者,向历史、向古人学习是一条必经之路。在这条追求艺术的道路上,我深刻地体会到古人对信仰的虔诚和对艺术的尊重。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过许许多多光辉灿烂的艺术瑰宝,这是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的宝贵遗产。”

“目前,我们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做创新。解读当下的苏绣,除了材料上的细,心思也需要细腻,作品需要灵魂,才能站得住脚。”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