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文化

上海历博:解读红色底蕴,透视百年变迁

518国际博物馆日将至,5月17日上午,两大展览同时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开幕。

5·18国际博物馆日将至,5月17日上午,两大展览同时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开幕。“初心之地 美好生活——庆祝建党100周年文物史料展”以上海为视角,通过139件/组展品解读上海城市精神中的红色底蕴;“风尚与变革——近代百年中国女性生活形态掠影”通过百余件文物,以女性生活形态的变迁,作为透视百年间中国社会变化的窗口。开幕仪式,由上海市文旅局主办的“来革命场馆学党史”活动正式启动。

“建党百年文物史料展”解读上海红色底蕴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在这里,党团结带领一代又一代人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艰苦奋斗,将这座城市建设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建党百年文物史料展”以上海为视角,解读上海城市精神中的红色底蕴,反映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

“建党百年文物史料展”展览现场

“建党百年文物史料展”展览现场

展览分为“红色之城 英雄之城”“众心逐梦 人民城市”“伟大时代 美丽上海”三个部分,共展出展品139件/组,首次展出展品38件/组。其中不仅有上历博(上革博)多年来的旧藏,如辛亥革命上海起义时的陆军旗、《青年杂志》、五卅运动时期传单、上海民众慰劳团向新四军敬献的锦旗、贺友直《石库门风情》长卷等;也有许多是近年新征集所得物品,如陈一心以地下党领导身份参加革命运动的文献、1992年股票认购交款收据、APEC领导人会议签名卷、上海东西部扶贫与援建的物品、击新冠疫情的见证物等,通过这些展品体现上海的城市精神,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跃升。

五卅运动时期传单

五卅运动时期传单


《革命军》 邹容著

《革命军》 邹容著


APEC领导人会议签名卷

APEC领导人会议签名卷

其中位于展厅入口处的辛亥革命上海起义时的陆军旗——“铁血十八星旗”非常显目,方形,红底,居中为黑色九角十八星图案。据上历博的导览人员介绍,该件文物只能算做史料展的序章。1906年同盟会在日本东京召集干事会,讨论中华民国国旗样式,因意见分歧而搁置。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采用孙武建议,以铁血十八星旗为中华民国国旗。“此旗原为上海书业商团所使用,是辛亥革命的见证,走向共和的象征。”

辛亥革命上海起义时的陆军旗——“铁血十八星旗”

辛亥革命上海起义时的陆军旗——“铁血十八星旗”

步入“众心逐梦人民城市”展厅,一台体形硕大的放映机占据展厅中央。这是南京路上好八连电影放映机,从1960年代开始使用,这部放映机一直使用到21世纪才算“退役”,进入博物馆收藏。当年为了宣传“好八连”优秀事迹,1960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来到八连,拍摄了纪录片——《南京路上好八连》,并向总政提出申请,为八连配发放映机两台用以播放影片,八连成为全军第一批拥有电影放映机的连队之一,这步放映机直观地记录了那段历史。

好八连电影放映机

好八连电影放映机

该部分还展示了众多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的劳动模范的相关历史物件。比如报道全国群英会的1959年11月3日的《人民日报》、1959年张磐全国群英大会奖品《毛泽东选集》、劳模潘阿耀的劳模证章、1959年洪都钢厂赠潘阿耀瓷盘等。

1959年11月3日的《人民日报》上报道全国群英会

1959年11月3日的《人民日报》上报道全国群英会

展厅内还设置了三个不同时代的生活场景,反映上海人民生活变迁史,从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和步入2000年后家居装潢风格和客厅电视机的变化,见微知著,体会社会发展。

三个不同时代的生活场景

三个不同时代的生活场景

在“伟大时代 美丽上海”单元展出了贺友直的《石库门风情》长卷与张弛的《海上揽胜》长卷组成的新旧上海对比。《石库门风情》长卷专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足迹馆而作,以细腻的“贺氏白描”手法,生动表现上海百态,让历史重现眼前;张弛百米长卷《海上揽胜》,展示了七十年来上海各行各业劳动者共同努力下所发生的沧桑巨变。

贺友直《石库门风情》长卷展出现场

贺友直《石库门风情》长卷展出现场

“永不消逝的电波”互动展项引人注目。观众可在此亲手体验发报机发送情报,致敬牺牲在上海解放前的英烈。发报机背后的舞台装置图片由黑白至彩色,盘旋而上,配以巴金豪情一语“上海,美丽的土地,我们的!”象征革命走向胜利,党带领人民走向新生活。

以女性生活变迁为窗口透视社会变化

“风尚与变革——近代百年中国女性生活形态掠影”展由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和上历博(上革博)共同主办的。以女性生活形态的变迁,作为透视百年间中国社会变化的一个窗口,映现旧纲维的逐步解体以及新秩序的逐步建立。

1940年《良友》杂志对15年间旗袍的变化进行梳理

1940年《良友》杂志对15年间旗袍的变化进行梳理

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的百余年间,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变革,伴随着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历史进程,女性逐渐成长为一支不容忽视的新力量。在各种社会因素的促动下,现代女子教育兴起,妇女职业领域有所拓展,女性纷纷走出家门、接受教育、投身社会,追求平等,这一女性独立自主的历程也成为晚清至民国社会变革的有力印证。

“新女性”招贴画 民国

“新女性”招贴画 民国

此次展览分“家庭与婚姻”“服饰与身体”“教育与职业”三个单元,共选取100余件文物,涵盖书画、瓷器、玉器、服饰织绣、文房杂项、文献证章、老照片等。从物的视角出发,展览较全面地回顾了近代百年中国女性生活形态的新变,如婚姻与家庭的逐步文明、服饰与美的演变、教育的普及、职业生涯与社会角色的转变,以此为窗口,来透视中国近代女性生活投射下的历史镜像,以及她们身后新旧更迭的时代图景。

粉彩耕织图瓷板 民国

粉彩耕织图瓷板 民国

 

铜胎画珐琅杨家将故事圆盘

铜胎画珐琅杨家将故事圆盘


展出的女性服饰

展出的女性服饰


展出的女性饰品

展出的女性饰品

“来革命场馆学党史”活动

开幕式上启动了“来革命场馆学党史”活动。据上海市文旅局介绍,该活动涵盖上海全市35个革命场馆及旧址中的51个红色展览和30个社教活动。党员干部和市民群众在这些场馆旧址中,可以通过“三个看”“三个听”实现“三个学”。

一看建筑,品鉴精湛工艺。革命场馆和旧址大部分都经过了或正在进行修缮或环境整治,这些焕发新生的革命文物建筑本身就极具科学、历史和艺术价值。如即将开放的中共一大纪念馆的门头门楣保留石库门元素,建筑采用庄严的拱形石雕门设计和青红色砖瓦相结合的外墙,呈现典型石库门式样,与隔街相望的中共一大会址新旧交融、相得益彰;5月4日重新开馆的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靠近延安中路一排石库门头建筑的八个门洞、16根砖柱及门楣,修复材料取自天然石灰岩料,原汁原味保留了建筑的历史风貌。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

二看实物,穿越百年时空。中共一大纪念馆展出的红、蓝两本《共产党宣言》,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展出的上海民众慰劳团向新四军敬献的锦旗,上海鲁迅纪念馆独家收藏的《故事新编》手稿、《毁灭》翻译手稿以及诗歌、杂文、书信等手稿,李白烈士故居展出的李白同时期的抗战期间军用电台接收部分,这些珍贵的实物史料将带给观众最直观的视觉冲击,带领观众穿越时空、对话百年前的革命先烈和峥嵘岁月。

三看展陈,体验身临其境。修缮一新的多家场馆均对内部展陈进行了全方位的提升,综合运用“声、光、电”形式,沉浸式体验、场景化演绎等多媒体展陈方式,使得观众身临其境、置身其中。如李白烈士故居在展厅中设置了发报的声音特效,营造了当时紧张的气氛,保留了发报互动体验区,游客可以学习摩斯电码小知识,体验更真实的发送电码过程;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运用电子触摸屏展示烈士家书与手稿,借助“动态影像窗”再现上世纪20年代石库门里弄场景,增强了展览互动性和历史代入感。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