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艺术

从泥土到语言,在美术馆听见“晨钟”与雕塑岁月

在美术馆听见犹如晨钟的轻祷,看见少女成长为母亲的岁月,见证“从泥土到语言”的奇迹。这是5月28日在上海明珠美术馆开幕的特展“从泥土到语言——以陶瓷为媒介”带给澎湃新闻记者的现场感受。

在美术馆听见犹如晨钟的轻祷,看见少女成长为母亲的岁月,见证“从泥土到语言”的奇迹。这是5月28日在上海明珠美术馆开幕的特展“从泥土到语言——以陶瓷为媒介”带给澎湃新闻记者的现场感受。

“从泥土到语言——以陶瓷为媒介”带来了14位当下活跃在艺术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中外艺术家,包括(法)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Céleste Boursier-Mougenot)、陈小丹、耿雪、梁绍基、梁婉莹、刘丹华、刘建华、柳溪、苏献忠、隋建国、孙月、徐鑫桦、徐震、赵赵。展览分7个篇章:生于土、格物、怀古与挪用、日常与非常、身体与身份、时间、联觉与自然,展出他们以陶瓷材料作为媒介,或与之相关的艺术创作,包括雕塑、装置、影像、绘画等形式的30余组多元作品,探索与呈现以历史悠久的陶瓷材料为媒介的艺术新观念、新表达、新语言。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法国艺术家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的作品《微偏》“回响”在安静的展厅中,大小不一的白色骨瓷碗,在经过精密计算的水流中,宛如晨钟般叮当作响。观众坐在圆形的“池塘”四围,看波流谐合、色彩净化,听世界的音籁。

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与他创作的装置作品《微偏》(“无题”系列之一),墨尔本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2013,摄影:NGV摄影服务部 ? Céleste Boursier-Mougenot / ADAGP, Paris. 图片致谢保拉库伯画廊

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与他创作的装置作品《微偏》(“无题”系列之一),墨尔本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2013,摄影:NGV摄影服务部 ? Céleste Boursier-Mougenot / ADAGP, Paris. 图片致谢保拉库伯画廊

穆日诺说:“我坚持做那些能用物理力量来发出声音的作品。这件作品的声音不仅来自瓷碗的摩擦和碰撞,事实上,水泵、水流和瓷碗之间有一个明确的‘部署’,它们之间的运作,成就了整个‘作曲’过程。材质上我选用了骨瓷碗,这是很多人每天都会用的碗,非常日常。我想借此表达,日常物也可以成为乐器,弹奏出美妙的声音。希望大家漫步在其中,在声音与视觉艺术之间找到一种自然与人工的平衡点。”

在穆日诺作品边,年轻的艺术家柳溪带来了她的《妈妈》,一组搓衣板。在过去的采访中,柳溪说,2015年,她回山东老家,看到墙角妈妈用过的搓衣板。当时感触很深,因为工作、生活离家特别远,见到妈妈的机会特别少。“从小到大,每隔一个时间段,我们对于母亲的形象都是有变化的,上一次我回家,跟妈妈约在一个地方见面,她站在远处,我都没有把她认出来,当时心一颤,觉得妈妈在衰老、在变矮。”展览现场,柳溪介绍道,经过烧制的陶瓷搓衣板,也有大约17%的收缩率,成品体积变小。一如衰老中的母亲。

柳溪 《妈妈》瓷 2015-2021

柳溪 《妈妈》瓷 2015-2021


柳溪 《妈妈》瓷 2015-2021

柳溪 《妈妈》瓷 2015-2021


《线》(局部),陈小丹,2007,瓷、矿物颜料

《线》(局部),陈小丹,2007,瓷、矿物颜料

另一件来自女艺术家陈小丹的《线》,是一组展开的花型陶瓷,被红色的矿物颜料覆盖。她“用花和骨头砌长城,年复一年”,这样的想法来自她观察到的景德镇青年女工们,每天在用手不停地完成雕塑,日复一日,青春在陶土中消逝。这样的场景很像《百年孤独》中的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不断地熔铸小金鱼。艺术家在“砌长城”或者再造搓衣板的时间中,完成了和自己的对话,也实现了从泥土到语言的蜕变。

《拳击泥稿》,隋建国,2010,泥

《拳击泥稿》,隋建国,2010,泥

在展览的开篇,是雕塑家隋建国的作品《拳击泥稿》和一段制作的影像。“人跟泥巴打交道上万年,可以极其复杂,复杂到罗丹那样,用泥塑造一个惟妙惟肖的人体、人像;也可以很简单,做个泥盆泥碗,捏个小猫小狗;也可以闭着眼瞎捏一通,让捏泥本身成为一件事情,最终也可以一握成形。那一捏一握,就是人在创造世界。”

这次的展览分为七个篇章,分别是——生于土、格物、怀古与挪用、日常与非常、身体与身份、时间和联觉与自然。实际上,这些意境贯穿着全场。每个人的生活都会或多或少与陶瓷打交道,每位观众也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从泥土到语言”。

《醉》(局部),梁绍基,2020,球形化工玻璃烧瓶、陶土、氧化铁、碳、石膏、酒、熏烧、丝

《醉》(局部),梁绍基,2020,球形化工玻璃烧瓶、陶土、氧化铁、碳、石膏、酒、熏烧、丝


《身体纪念碑——器》,徐鑫桦,2019,陶、牛奶,尺寸可变

《身体纪念碑——器》,徐鑫桦,2019,陶、牛奶,尺寸可变

上海明珠美术馆馆长、策展人李丹丹说,陶瓷是最古老和日常的材料之一,也是与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国与域外文明交流史连结最紧密、与自然连结最紧密的艺术媒介之一。陶瓷既是艺术家们观察与研究的对象——他们关照陶瓷的历史、制作工艺与传统——亦因着陶瓷独特的物理特质、烧造过程与文化属性,激发出无限创造力。“从泥土到语言”,过程中又有手、有心、有火……这些陶瓷艺术作品是自然之物、思想之物亦是劳作之物,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天成”与“偶得”之物,是实物更是有关艺术、创造与生命的隐喻和象征。

《金色之名》(影像截图),耿雪,2019,泥土定格动画,多屏视频装置,尺寸可变

《金色之名》(影像截图),耿雪,2019,泥土定格动画,多屏视频装置,尺寸可变


《女人·容器》,梁婉莹,2021,瓷

《女人·容器》,梁婉莹,2021,瓷

据悉,展览期间,明珠美术馆将邀请参展艺术家,以及多位陶瓷研究专家,通过学术研讨会、线上线下讲座、成人与儿童工作坊等心手互动的多元形式,展开丰富多彩的公共美育活动,带领观众进一步深入探寻陶瓷的世界。从中国陶瓷史概略,到世界现代陶瓷艺术发展;从中国瓷器对世界的影响,到陶瓷纹样的美学解读,及至当今中外青年陶瓷创作者的观察等等主题内容,都将逐一与大家分享,共同学习探讨。

展览将持续至8月22日,地点为明珠美术馆(上海市闵行区吴中路1588号爱琴海购物公园8楼)。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