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历史

陕西发现明代长城城堡:保存原貌的明成化年间清平堡遗址

今天(6月8日),华商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在榆林市靖边县毛乌素沙漠范围内,发现了罕有的保存原貌的明代长城城堡——清平堡遗址。

@华商报 消息,今天(6月8日),华商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在榆林市靖边县毛乌素沙漠范围内,发现了罕有的保存原貌的明代长城城堡——清平堡遗址。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于春雷介绍,清平堡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杨桥畔镇东门沟村,距离明长城约10公里,是明延绥地区三十六营堡之一,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在建成后嘉靖年间多次遭到攻击,后被多次修补,康熙时期平定噶尔丹之后被废弃。

清平堡遗址南北长约600米,东西长约300米,共有三门,城堡平面大致呈长方形,北侧和西北侧城墙为弧状且有折角。由于清平堡位于毛乌素沙漠范围之中,在废弃后迅速被沙漠覆盖掩埋,且之后城内再未有大规模人类生产、生活进行,因此城内布局、遗迹等基本未受破坏,是陕北地区罕有的保存原貌的明代长城城堡。

其中南侧院落规模较大,南北长约60米,东西长约25米,有保存完好的院墙、房屋、砖铺地面等。在该院落内出土一块石碑,根据碑文记载该院落是一座名为显应宫的城隍庙。该石碑为万历年间明末著名将领杜松担任延绥地区副总兵时集资重修该庙时所立,碑文记载显应宫曾于嘉靖年间重修,该次重修时扩建寝宫等设施。这与考古发现及文保人员对于造像的研究相符。

显应宫建筑内发现造像30余尊,造型栩栩如生

显应宫由院墙、照壁、门厅、戏台、东西侧殿、大殿及寝宫等部分组成。这批建筑房屋顶部已经坍塌,但是墙壁保存较好。除戏台外,其余建筑内均发现有保存完好的彩绘泥塑造像,目前共发现造像30余尊。这批造像接近真人大小,颜色鲜艳,造型栩栩如生,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水平,且造像数目较大,保存完好。根据造像外形判断,目前揭露的数尊均为城隍、判官、夜叉小鬼等形象,与碑文记载相符。

此外在显应宫内还出土有鎏金铜像、铁质香炉等遗物,铁质香炉有铭文,记载该香炉为嘉靖年间堡内军官所捐赠,内容为祈求“保佑本堡人马平安,胡虏远遁”。出土的小鬼造像也与传统城隍庙常见的瘦骨嶙峋的形态不同,显应宫内小鬼造像肌肉丰满,孔武有力,应该也是长城地区特有的文化表现。

在发掘过程中,显应宫遗址周边出土了较多的琉璃瓦、鸱吻等建筑构件,说明了显应宫当时建筑应该较为华丽,规格较高,此外还出土了较多的瓷器残片等生活遗物,还有数枚瓷雷等防御用武器。

2020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还对清平堡内进行了调查和钻探,发现了大批建筑遗存。其中在显应宫东侧发现有一处较大规模建筑基址遗迹。根据碑文及县志记载,该处可能为城内中心楼址。2021年5月起,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该遗迹进行了清理,已经清理发现该楼址的过洞及楼基南侧。楼基东西长约12米,残高约3米。楼基顶部建筑破坏倒塌。该楼的发现,对于了解清平堡整体结构布局有很大作用。

清平堡遗址对于科学保护和利用陕北长城遗迹有着重要的意义

于春雷认为,清平堡遗址由于废弃后很快被沙漠所掩埋,该区域遗址很少有人类进行大规模的活动,基本以农业耕作和放牧为主,因此清平堡遗址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其内涵能很好地反应出明长城营堡的格局风貌及时代特征。该营堡是目前陕北地区营堡中遗迹保存最好、最完整的,在清平堡做考古工作,可以最大程度了解明代营堡的详细格局与内部体系。对于其他营堡的研究、保护,也具有极重要的借鉴作用。国家近年提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构想,清平堡遗址的考古工作对于科学保护和利用陕北长城遗迹有着重要的意义。

(原题为《陕西毛乌素沙漠内发现明代长城城堡:保存原貌的明成化年间清平堡遗址》)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