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中华文明、中国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一是我们始终在不断创新,二是因为我们始终在开放。”在6月8日召开的腾云峰会上,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说。
作为一年一度探讨文创发展的行业盛会,今年腾云峰会首次在上海举办,以“生生不息”为主题,设置“中华文化的时代光彩”“用影视讲好中国故事”“历史经典与IP生态”三个论坛,邀请27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新文创实践者发言,探讨科技与人文的融合、活化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等话题。
腾云峰会首场论坛:中华文化的时代光彩。本文图片 主办方提供
“新文创要扎根传统文化,深耕本土IP,讲好中国故事。”阅文集团CEO程武介绍,他提到,新文创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人的福祉,因此新文创必须继续以技术赋能人,以服务培育人,以作品滋养人。
插上科技翅膀,文化在新时代重生
琴曲《秋鸿》相传为南宋郭楚望所作,又传为明代朱权所作,取意于鸿雁振翅高飞,博出长空之南征,旋律苍雄浑朴,节奏起伏跌宕,这部一度失传的“神曲”如今又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古琴制作非遗传承人、故宫古琴专家杨致俭历经三年将其重新打谱并现场表演,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故宫古琴专家杨致俭表演古曲《秋鸿》
“1980年代、1990年代拍摄的唐代古琴照片会因为镜头的焦距变形,如今在数字产品的助力下,古琴的内部结构一目了然。”杨致俭感慨。因为时代的原因,一些古琴经过层层修整,而如今通过高科技产品,甚至能在古琴新的漆层下看到旧的铭文和文字。“这是数字时代给予传统文化的力量,也是我眼中最好的时代。”
在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峰眼中,随着科技的发展,文化行业呈现出全新的格局:“原先各自为政、相对封闭的各个领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越界、破壁和融合,在刺激和催化下结合出新的文化产品。”技术给人类的梦想“赋形”,原来只能通过朦胧暗示、象征、修辞表达的渴望,如今能以一种更具像化的方式来展现。“技术能让读者拥有更多选择、创造和参与,同时也能获得更多的沉浸感。”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科技向善是重要的课题,当我们拥有了一种能力和技术的时候,如何用这种技术来服务于人类幸福是值得思考的命题。”《今注本二十四史》出品人王石说道。在他看来,在中国著书修史的历史上,涌现了许多文化名人:例如写《史记》的司马迁、修《汉书》的班固和班昭、写《新唐书》和《新五代史》的欧阳修、撰《隋书》的魏征、修《明史》的张廷玉等等,如今,在科技的帮助下,浩如烟海的二十四史得到了重新挖掘和深入开发,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二十四史文言文代表了中国庄严气度和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克制,既保留了文言文,又把新的注释放在了书里。今注本二十四史提供了一部方便阅读的历史,“历史的意义,是在文本与读者的相遇中实现的。”
用影视讲好中国故事
小说《心居》以“房子”为切入点,从顾家三兄妹买房卖房说起,讲述了在上海生活的悲喜故事。作家滕肖澜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作家,他提到自己在创作《心居》时,初衷是想要写一部相对全面、能够反映当下上海各阶层老百姓生存状态的作品。“不刻意回避,也不想通过戏剧性渲染或地域而过度地夸大,我希望展现真实、自然、感性的上海。”最近,《心居》已被改编成电视剧,即将播出。
第二场论坛:用影视讲好中国故事
文学IP改编影视已成趋势,在这样的行业浪潮中,如何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把中国文化和精神传播到海外?在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毛尖看来,前段时间的《山海情》《觉醒年代》都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很好示范。“在外国的影视剧中,对国人的丑化是很常见的,我们希望能通过努力改变这样的刻板印象。”而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是书写革命史诗、光荣事迹,更重要的是讲好一蔬一饭的日常生活。“讲好一碗米饭、一碗红烧肉的故事,就是讲好中国故事,能把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真实而不造作地呈现,展现民族的底蕴,这才是生生不息。”
“对于‘中国故事’,也不必刻意贴上‘红色’标签。”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坦言。好的影视剧、艺术作品都是不应该被标签化的,好的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能够让当代年轻人更多地了解国家的过去,了解革命前辈的青年时代,从而对个人成长获得启迪。“我们是1980年代读大学的,那是一个物质相对贫乏的年代,但我们精神上是丰富的。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却并非如此:是不是物质丰富了,精神就一定会匮乏呢?如果能够多了解和回望中华民族在苦难中的历史,可能会让我们更加珍惜现今拥有的生活。”
第三场论坛:历史经典与IP生态
历史经典变身IP改编:传统文化的新生命
文学、动画、影视、音乐、电竞、游戏.....随着IP时代的到来,文化生态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天涯明月刀》是古龙经典作品,被改编成游戏后受到书迷的广泛欢迎。游戏IP总架构师顾婷婷介绍,《天涯明月刀》原著有20余万字、十几位人物,内容十分庞杂,改编后仅剧本和人物介绍就超过500万字。“必须要有这么多内容,才能承载玩家的体验。”
“书中那些来无影、去无踪的人物,在游戏中必须有完整的人物信息和个人身世。”顾婷婷说。更重要的是《天涯明月刀》这五个字,“天涯”在古龙心中,是天大地大、海阔天空、自由自在、率性而为的理想境界,“明月”在中国文化中是对至善至美的寄托和信仰。“我们坚持在改编中必须保持古龙在原著中的价值观,只要留住了原著的精髓,就不会远离IP的灵魂。”
梨视频副总编辑张明扬表示,希望更多的故事成为IP。“首先,成为IP才能被大众所理解,如果只是故事可能还在仓库里;第二,让更多IP推动人们了解故事,只有某一个话题在电影中火起来,才能吸引更多人的兴趣,让年轻人主动打开历史书,IP是挖掘历史故事最有力的数字化手段。”
而在阅文版权运营与规划总经理连三月的观察中,随着年轻一代读者的崛起,网络文学的题材正变得愈加多元化。以前读者喜欢玄幻、仙侠等幻想性质浓厚的作品,但是现在的读者更喜欢贴近生活、具有专业性的作品。另外,网络文学的轻松活泼和正能量也成为吸引读者的关键因素。
“实际上,国内的传统文化资源是很丰富的。”张明扬说,900万的网络文学作者所形成源源不断的文学资源库,也是IP改编的重要源头,“不能只追求好看的、鲜亮的、时髦的,或者关注度普遍比较高的内容,好的IP还是要追问社会深层次的问题,关键看我们如何去开发。”
“影视里的中国故事备受关注,中国故事应该走出去,成为世界故事。”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说。他提到,要深入挖掘中华文化中的人文主义传统,推动中国故事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开拓新内容、开辟新渠道、开展新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