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短短几十年时间,西方史学界对中国历史的研究颇有成果。专业机构研究中国全史,代表作《剑桥中国史》《哈佛中国史》。普通学者则专攻某一朝代,对其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进行阐述。
作为海洋文明的传承者、作为当今世界经济文化最发达地区的研究者,西方学者用另一种角度来解读中国历史,是有可取之处的。但是,欧美学者带着优越感,并刻意去对比中西方文明,这使得他们的观点偏离了客观,需要我们辩证看待。
英国学者最新编写了一套《世界史百科》,以左图右史的模式、简洁明了的文字去介绍世界历史,且进行对比。里面对中国是如何描述的,让我们来看一下。
夏朝的存在与否曾经是中西方学术界争论的焦点。现在,随着考古的深入和中国话语权的增加,欧美基本认可夏朝的存在,区别在于论述的多少。本书中,把夏朝与仰韶、龙山等新石器文化并列,作为中国文明的原始起源。
在西方人眼中,春秋战国之前的中国历史与古希腊文明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一部开拓殖民的历史,除了少数疆域广阔的大国外,那些小国也基本都是城市国家。只不过,海洋与大陆的属性使得双方最终走上不同的道路。
对于春秋战国,西方人更加关注各诸侯国从“争霸”向“兼并”的转变。因为,古希腊城邦一直在“争霸”,却从来没有发展成为过“兼并与统一”。对于中国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他们也承认和古希腊的哲学家一样伟大。
历史是惊人的相似。古希腊诸城邦内斗的下场就是被北方马其顿征服,战国诸雄最终也被视为“虎狼”的秦国统一。偏偏大秦帝国与亚历山大帝国一样短命,在强力统治者死亡后即宣告分裂。后来的大汉与罗马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同样凭借强盛的武力开疆拓土、雄踞大陆东西两侧。因而,汉朝在西方一直被大书特书,是研究的一个热点。
辉煌过后就是衰弱,中西方几乎在同一时期步入混乱。东汉末年几十年的战乱使得少数民族内迁中原。西晋八王之乱后,整个黄河流域沦为胡人厮杀的战场。北匈奴被汉朝打到西迁后,引起连锁反应。日耳曼等民族被匈奴人赶往西欧、一股脑涌入罗马帝国。在蛮族迁徙的狂潮下,西罗马被淹没,东罗马则奄奄一息。
在此之后,东西方文化属性的差异充分体现出来。秦汉奠定的大一统思想深入人心,内迁胡人在经过几百年的同化后被融合,并最终由隋炀帝重新一统。罗马帝国则永远消亡,只剩下拜占庭在巴尔干。在西罗马的废墟上,一个个新的民族国家建立,欧洲再也没有统一的可能。
唐宋是西方研究的重点,甚至可以说是研究最多的。无他,这是中国最辉煌的时期,而且对西方的领先是全方位的。西方最推崇的就是中国科举制度。不论哪里,以血缘为基础的贵族统治传承制度都在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隋文帝开创科举制度,为打破世家门阀对政治的垄断奠定了基础。唐太宗完善科举制度,为寒门士族进入朝堂铺平了道路。等到宋朝,教育的普及使得门阀世家被彻底扫进历史垃圾堆。同一时期,欧洲被封建贵族牢牢控制,皇帝类似于盟主。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大航海时代。
和夏朝一样,元朝曾经被西方认定是征服王朝,认为不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随着研究的深入,随着交流的增多,欧美学者也开始以忽必烈改国号为标志,开始辩证看待元朝历史。最起码的,不会将蒙古帝国与元朝完全混为一谈。
明朝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郑和七次下西洋探索出前往东非的航行,但是,因为入不敷出而停止。更致命的是,由于有倭寇袭扰,明政府选择海禁。等到西方殖民者来到中国,明朝才重新开禁。幸运的是,明朝统治者并不愚昧,开禁后积极吸收西方技艺,极大促进了自身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满清入关打断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正常进程,全方位的闭关锁国更是彻底扼杀了资本主义萌芽。虽然满清在强盛时期进行了陆地上的扩张,然而,当海洋成为全世界争夺的焦点时,陆地上的扩张已经意义不大。英国之所以成为日不落帝国,就是因为有印度作为海军的支撑点,就是以印度的财力进行海上扩张。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