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书摘

做走心的父母,与孩子分享青春期的喜悦与烦恼

诚然,每个孩子的天生气质不同,接受事物的程度也一定不同。但这更加要求家长要具体分析自己的孩子,清楚孩子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不光看表面,也要走进孩子的内心。

本文摘自《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刘称莲 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12月 

做走心的父母,与孩子分享青春期的喜悦与烦恼

图源于网络

原标题:“听话”源于好的亲子关系

我们家长不妨先想想怎样靠近孩子的心,跟孩子成为亲密朋友,当亲子之间的心门不是“免进”而是“welcome”的时候,孩子自然就会“听话”了。

不止一次地听家长说,孩子的房门上会挂“闲人免进”的牌子,而且好像是特意挂给父母看的。女儿的中学六年,房门上也挂着一个她亲手制作的牌子。那是用一张白色的相纸做的,上半截是她小时候一张可爱的照片,下面则用英文写着“welcome”。这个牌子一直挂到女儿高考结束,照片都泛白了,我们才摘了下来。中学几年,女儿也要求我们进她的房间之前需要敲门,征得她的允许方可进去。但我觉得单这一个“welcome”就足以说明我们之间的距离还是挺近的。

有一次下班,跟一个同事乘车同行。在车上,已经放学回家的女儿打来电话,说她已经到家。我便在电话里安排女儿帮我做这做那,女儿都一一答应。同事觉得女儿很听话,便问我是如何做到的。也有跟我很熟识的朋友总说我的女儿好像青春期没有太多叛逆似的。

其实不然,女儿刚上初中的时候,我也突然发现再像小时候那样教育她已经行不通了。她不再把我作为靠山,言听计从,而是时不时地跟我对着干,还对我的所作所为有很多负面的点评,为此我也有过小小的痛苦。

小的时候,女儿爱黏着我和她爸爸,一到周末就缠着我们带她出去玩。上了初中以后,她则愿意把我们打发出去,她一个人在家待着;有时候刚想给她点建议,她却用一句话“凭什么啊”就把我噎得哑口无言……

为了能够和青春期的女儿很好地相处,并继续行使家长“教育”的权力,我开始加大力度学习。

就在女儿初一的第二学期,我专门抽了一天时间,揣了个笔记本,跑到中关村图书大厦,搬了几十本家庭教育的书籍,坐在一个角落里,在每一本书里找关于青春期的内容阅读,一边读一边还记了笔记。一天的恶补下来,我意犹未尽,回家的时候还买了几本书回来继续阅读。

不得不说,对于家长来说,学习便是一剂良药,通过学习,很多困惑变得豁然开朗,面对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也没有那么迷茫,而是越来越理智了。

后来,我又觉得看书不解渴,便去听有关家庭教育的专业课程。

慢慢地,我和女儿的关系越来越好,当我们的关系好的时候,我发现,再给她提建议或者为她定规矩的时候她便容易接受了。

在听家庭教育课程的时候,有位老师讲的两个公式我深有体会,那就是:

规矩+关系=响应

规矩-关系=抵触

作为父母,我们总想让孩子守规矩,而且也从对孩子成长有利的角度定了不少规矩。然而,在有的家庭里,孩子就非常听话守规矩,也就是“响应”家长的教导,而在有的家庭里孩子则凡事跟家长对着干,“抵触”多于响应。不少朋友把原因归结于“孩子跟孩子不一样”,诚然,每个孩子的天生气质不同,接受事物的程度也一定不同。但这更加要求家长要具体分析自己的孩子,清楚孩子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不光看表面,也要走进孩子的内心,看看他们内心渴望我们怎么帮助他们。当我通过学习对孩子有更多了解的时候,我便改变了过去的做法。我发现我的一个小小的改变,不仅使我可以做个轻松的妈妈了,女儿也变得听话了。

上初三时的一天晚上,女儿在房间里写作业,我在客厅看电视,突然间听到摔东西的声音。我赶紧跑过去,看到女儿那本厚厚的数学练习册和一支签字笔被摔在了地上,女儿则坐在椅子上掉眼泪。女儿的数学一向学得不是很好,我想她一定是又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难题,又着急又烦躁,才把练习册和签字笔摔了。我上中学的时候,曾经也有数学和物理无论如何都学不懂的时候。我知道这个时候孩子的心情会是多么难过,我也知道这时候别人说啥对她来说都是多余的,我便过去坐在她旁边的床沿上,两只手拉着她的手,静静地陪着她,等她开口说话。

女儿“哇”的一声哭了出来,一下子扑到我的怀里,一边哭一边说:“老妈,咋办呢?我的数学就是不会。”我说:“好孩子,我知道你心里一定非常着急想把数学学好。”“就是嘛,你说咋办呢?”听得出来,女儿恨不得我就是她的救星。于是,我擦干了女儿的眼泪,和她一起想办法,看看怎么才能让她的数学成绩提上去。最后,我们一家三口商量的结果是找一个家教老师,专门为她补一补数理化课程。过去女儿没有怎么上过课外辅导班,但这一次,她欣然接受,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孩子遇到困扰的时候,我们有时候习惯性地讲道理,但其实如果孩子情绪很激动的话,他是听不进去道理的,而且很多时候,孩子很明白道理,只是不知道如何做而已。这时候,孩子需要心理上的支持,给一个肩膀让孩子靠靠,给一双耳朵让孩子说说,问题就解决了一半,最起码孩子的情绪会先平复下来。如果我们还能跟孩子一起想出一个好办法的话,那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了。

有一位智慧的妈妈是这样做的:

儿子在学校跟同学闹别扭了,回家了还在生气,她没有问到底是怎么回事,而是说:“儿子,看你心情不好,妈妈带你去看电影吧!”

儿子说:“不想看。”

她说:“那咱俩去打羽毛球?”

儿子说:“不去,没心思!”

她又说:“吃冰激凌去吧,我回来看到门口商场新开了家哈根达斯。”

儿子说:“好吧!”

娘儿俩吃了一通冰激凌,回来的路上儿子跟妈妈说:“你是我亲妈吗?别人家的老妈知道儿子跟别人打架都会大骂一通,你不骂我还带我又是玩又是吃的!”

妈妈一看儿子的心情缓了过来,便笑着说:“你是我的亲儿子啊,我心疼,看不得你心情不好呀。现在怎么样,还那么难过吗?”

儿子说:“好多了。”

直到这时候,这位妈妈才切入正题,跟儿子讨论打架的事情,不过她并没有指责孩子,而是就事论事,跟儿子约法三章。这位妈妈说,她那一软招非常好使,因为她的儿子不吃硬招,而且她发现,家长软下来的话孩子压根就逆反不起来。

先调整情绪,再解决问题。我和这位妈妈都是这样。一个孩子在情绪激动的时候,讲道理是没有用的,粗暴的指责更是会火上浇油,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导致亲子关系恶劣。十几岁的孩子常会情绪激动,动不动就发脾气,但你仔细分析,每一次的行为和情绪后面都有一定的正面动机。我女儿是特别想学好数学才着急烦躁,那个儿子则是因为打抱不平受了委屈才情绪低落。当我们家长能够接受孩子的情绪,并想办法去疏导,孩子就会觉得自己被家长理解和接纳,亲子关系便会进一步融洽。关系好了,我们再来解决问题或者纠正孩子的行为,就会容易得多,这时候所谓的“听话”也就不是问题了。

孙云晓老师有句名言“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我们家长不妨先想想怎样靠近孩子的心,跟孩子成为亲密朋友,当亲子之间的心门不是“免进”而是“welcome”的时候,孩子自然就会“听话”了。

作品简介

做走心的父母,与孩子分享青春期的喜悦与烦恼

《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刘称莲 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12月

要和孩子做朋友,我们就得像个朋友。

不能对朋友做的事,我们都不能做。

走过小学六年,乖巧听话的孩子,悄悄变成了满身是刺的小刺猬。莫名其妙的偏执、终日紧闭的心门、偷偷进行的恋爱……这些看似叛逆的背后,蕴含的却是成长的力量,孩子的自我意识萌芽了,他们急于证明,我已长大。

“陪伴教育”专家刘称莲将自己陪女儿走过青春期的故事娓娓道来,让我们明白对眼前“来得偶然,去得必然”的孩子,作为父母能做的就是“尽其当然,顺其自然”。因为所有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健全地离开我们的怀抱,在外面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做一个冷静克制的观察者、建议者,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决定者。不侵犯孩子的界限,允许孩子有独立的自我存在。只有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和孩子是独立的两个人的时候,真正的沟通才可能发生。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