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艺术

越剧史上第一个本科班毕业,18位新人上了最后一课

第一个越剧本科班,第十代上海越剧传人。

“青年演员成功,第一要有天赋,第二要努力,第三是机遇。如果把演戏当成一个饭碗,还是趁早退出。这个饭碗非常辛苦,有时候,现实会让你非常纠结。最重要的是,首先要对事业有情怀。你爱这个事业吗?你愿意把灵魂、把你的全部奉献给它吗?”“戏曲新生代的‘角色’——首届越剧本科班的教学、创作和未来发展”专家研讨会近日举行,上海剧协主席杨绍林寄语18位越剧本科班毕业生。

越剧史上第一个本科班毕业,18位新人上了最后一课

上海戏剧学院越剧本科班由上海越剧院委托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联合培养,这批上海越剧舞台上的“第十代”演员6月毕业,15名女生、5名男生分为小生9名,青衣2名,花旦4名,老旦2名,老生2名,两人参军,其余18人进入上海越剧院。作为全国地方戏剧种中唯一的10年一贯本科生, 他们每个学期的期末考试被安排在逸夫舞台,修满3384个学时,参与工作坊、交流展示、个人演出,实际学时逼近5000个。

越剧史上第一个本科班毕业,18位新人上了最后一课

当代越剧《十二角色》

大二时本科班首度触“新”,参与排演艺术生涯中首部原创大戏《仲夏夜之梦》,这也是他们第一次感受角色创造和西方戏剧题材的碰撞。毕业大戏则是当代越剧《十二角色》,由“角色创造”课程中学员们的集体创作而来。 临近毕业之际,上海戏剧学院与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上海越剧院共同策划推出“梨园新韵”系列演出之“‘蓓蕾初绽·越苑新声’——上海越剧第十代传人暨上戏首届越剧本科班毕业巡回演出”,分宁波、温州、余姚、南通、常州等苏浙五地师生携手巡演,上海天蟾逸夫舞台毕业公演和北京长安大戏院毕业汇报演出三个板块。巡演剧目为《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家》《花中君子》四台完整大戏,不仅兼顾越剧各个时期不同流派的代表之作,更充分展示女子越剧及男女合演的不同风貌。

越剧史上第一个本科班毕业,18位新人上了最后一课

《梁山伯与祝英台》

越剧史上第一个本科班毕业,18位新人上了最后一课

《家》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田蔓莎一手推动学生创排《十二角色》,临近分别,她不忘提醒大家“要学会创造,要有海纳百川的学习态度”。多读书,是众多前辈送给本科班的寄语。上海文化基金会秘书长郦国义鼓励年轻人,“用心读书,成为大家。”他以上海京剧院演员王珮瑜举例,“现在书和碟片都可以到网上买,但我碰到王珮瑜最多的是在书店、音响店。越剧老前辈有两句话,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戏。现在的诱惑不比过去少,大家还是要能静下心来读书。”

“把大学本科班这块金子招牌看淡,看到自己的担当,不断读书,才能让你从一个演员慢慢上升到一个艺术家。”两位名编剧吴兆芬、李莉观点不谋而合,“敬畏传统,多读书,多把好的东西留在心里,沉淀下来,才能够抗拒某些诱惑。只要你们往前走,走得踏实,一定有前途。”

为新人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也是前辈、专家关注的话题,杨绍林表示,“演员是演出来的,除了天赋、努力,还要创造更多机会,有施展的天地,能和这个时代的人、和我们的生活互动起来。这需要剧团经营、管理者,尽量创造更多条件。只有更多演出,青年演员才会更自信,才会更多发现自己。”孙重亮、徐幸捷、荣广润、龚和德等专家都提出,本科班进入越剧院后,可以尝试保持相对独立性,搞一些戏,同时借鉴上昆学馆制经验,多向前辈学戏。

越剧史上第一个本科班毕业,18位新人上了最后一课

《花中君子》

作曲家顾兆琳认为,青年演员应该多练基本功,“练的遍数不够,没有真正的飞跃。好的演员,不管是沪剧还是越剧,他唱得多,唱这个调门就是这个调门,绝对不会少。唱得少,练得少,有的基本功容易露馅,有些戏要补,而且经常要演,有些越剧折子戏量还不够,既使学了以后,还是要进一步再回炉,再演出。新一代越剧演员如果要创新,得文武兼备, 身上技艺的东西要加强。”孙重亮提醒青年人做有心人,“演好戏之余,学一些唱腔设计。”

研讨会由上海戏剧学院、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文/诸葛漪)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