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艺术

莫奈笔下的日本桥与睡莲池,水陆相接的两种画法

1883年,克劳德莫奈在距巴黎80公里的吉维尼居住。在那里,他为吉维尼花园的池塘画了12幅描绘日本木桥的正景,随后,他改变了观察视角,画了以睡莲主题的作品。

1883年,克劳德·莫奈在距巴黎80公里的吉维尼居住。在那里,他为吉维尼花园的池塘画了12幅描绘日本木桥的正景,随后,他改变了观察视角,画了以睡莲主题的作品。现藏于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的《睡莲池》的画风更接近莫奈在1870年代古典印象派成形期的作品,从X光图像分析中表明,小桥的下面确实曾经画过植物(真实的或反射的),体现了莫奈长期以来力图表达的境界——印象始于现实的终结。

从1883年开始,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一直在距巴黎80公里的吉维尼居住。1890年,他把租住的房屋购买下来,因为正如他向经纪人保罗·丢朗-吕厄(Paul Durand-Ruel)所解释的:“肯定再也找不到这么漂亮的地点了。”

莫奈1900年创作的《睡莲池》,现藏于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莫奈1900年创作的《睡莲池》,现藏于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创造主题:修建睡莲池

莫奈长期以来热衷于园艺,置办完地产以后,他立即着手修整园地,栽种植物,使花园草木茂盛,繁花锦簇。1893年2月,莫奈又买下了他的住处以南、火车轨道对面的一块空地,希望在那里修建池塘。为此,莫奈向当地政府申请改变艾普特河支流的河道、修建池塘并在水面上增设两道小桥。尽管当地有人对这一提议略有看法,莫奈还是在1893年7月以前得到了开工许可,几个月以后,占地上千平米的池塘以及日本风格的木桥完工了。

莫奈在吉维尼花园中的日式小桥

莫奈在吉维尼花园中的日式小桥


莫奈吉维尼花园的地图,画面包括附近的铁轨

莫奈吉维尼花园的地图,画面包括附近的铁轨

描绘主题:莫奈的《睡莲池》系列

1899年夏天,莫奈为池塘画了12幅油画,全部是日本木桥的正景,桥身横贯画面。虽然这组油画的尺寸大致相同(基本都是正方形),绘画元素基本相似,都采用了冷色调,但是莫奈借助不同的画面布局、景物取舍,表现了不同的景观。

莫奈《睡莲池,绿之交响乐》,现藏于巴黎奥赛博物馆

莫奈《睡莲池,绿之交响乐》,现藏于巴黎奥赛博物馆


莫奈《日式人行桥》,现藏于美国国家美术馆

莫奈《日式人行桥》,现藏于美国国家美术馆

第二年夏天,莫奈画了6幅睡莲主题的油画,包括芝加哥艺术馆收藏的《睡莲池》(Water Lily Pond),虽然同样画的是日本木桥,但是他的观察角度变化很大。莫奈不再从正面描绘精美的弯拱,而是以小桥的左侧和背面为视角,把岸边大量的树木植被放在画面的显著位置,小桥的结构不再对称,桥拱也略显平直。

莫奈《睡莲池旁的小道》,现藏于波士顿美术馆

莫奈《睡莲池旁的小道》,现藏于波士顿美术馆

这种空间结构和表现主题的方式受到了日本版画家歌川広重的影响,莫奈收藏了很多这位画家的木版画。

左:歌川広重《暴雨》? ? 右:歌川広重《Kai省:猴子桥》,现藏于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左:歌川広重《暴雨》    右:歌川広重《Kai省:猴子桥》,现藏于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从整体上看,莫奈在1899和1900年夏天创作的睡莲系列和他在1890年代初画的那些睡莲明显不同,正如艺术史学家保罗·塔克(Paul Tucker)所说,那些1899和1900年的油画更反应了印象派画风的渊源。

水陆相接的两种画法

如果我们仔细对比《睡莲池》和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收藏的另一幅莫奈作品——《吉维尼附近塞纳支河(薄雾)》,就会发现两幅画既相似又差异:它们明显地体现了莫奈热衷的主题——水、水中的倒影、水与陆地或天空相接的,复杂变幻的瞬间。纵观莫奈的绘画生涯,这一主题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进入20世纪以后,这是他主要描绘的内容。

莫奈《吉维尼附近塞纳支河(薄雾)》

莫奈《吉维尼附近塞纳支河(薄雾)》

很显然,莫奈在《睡莲池》上娴熟的画法及浓重的色彩和他在后期创作的“塞纳河清晨”系列迥然不同,《睡莲池》的画风更接近他在1870年代古典印象派成形期的作品,而他后期的绘画则线条更流畅、色彩更混合。

经透射成像技术分析得知,为了表现不同主题,莫奈采用了不同的画法:

透射光成像显示出《吉维尼附近塞纳支河(薄雾)》中相对持续的颜料层次

透射光成像显示出《吉维尼附近塞纳支河(薄雾)》中相对持续的颜料层次


透射光成像显示出《睡莲池》中的笔刷痕迹

透射光成像显示出《睡莲池》中的笔刷痕迹

《吉维尼附近塞纳支河(薄雾)》的画面笔调均匀,画面中间的蓝色雾霭部分似乎重新调整了水平线。《睡莲池》笔触层层叠叠,画中描绘的陆地部分及水面上的轻薄涂层在最初的构图中是没有的,莫奈把陆地的景物折射到水面上,使水看起来清澈剔透。《睡莲池》在构图上虽然没有什么变动,但是X光图像分析表明,小桥的下面确实曾经画过植物(真实的或反射的),体现了莫奈长期以来力图表达的境界——印象始于现实的终结。

《睡莲池》的自然光和X光成像对比显示了构图上的变化

《睡莲池》的自然光和X光成像对比显示了构图上的变化

有些评论认为画面上的颜色光彩明亮,有些则批评作品乏善可陈。比如法国人文艺术杂志《布兰奇》(La revue blanche)的评论家查尔斯·索尼亚(Charles Saunier)热情洋溢地肯定了莫奈早期创作的油画系列,但是在谈到《睡莲池》系列时,他写道:“这些油画似乎让我们体会到那些重色彩、略细节的摄影师。” 尽管莫奈在《睡莲池》系列油画上加厚了颜料、色彩鲜明亮丽,这些画的确缺少短暂的时空效果。然而,莫奈以不同的美学眼光表达不同的氛围,他的《睡莲池》直观易懂,我们不必借助同一系列的其他作品就能明白画家的意图。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