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书评

读《王安石:立于浊流之人》:整体勾勒王安石的全貌

《王安石:立于浊流之人》,[日]三浦国雄著,李若愚、张博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6月出版,217页,48.00元


《王安石:立于浊流之人》,[日]三浦国雄著,李若愚、张博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6月出版,217页,48.00元

《王安石:立于浊流之人》,[日]三浦国雄著,李若愚、张博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6月出版,217页,48.00元

二十世纪的宋代人物研究中,王安石(1021-1086)及其变法运动曾经一度受到海内外学界的高度关注,相关的研究成果极为丰富,其中不乏一些颇有影响力的著作。如国内已故宋史研究泰斗邓广铭先生于1953年出版《王安石》一书,后来数十年间又多次修订,终成定本《北宋改革家王安石》。邓广铭先生的高足漆侠先生于1959年出版《王安石变法研究》(2001年出版增订本)。师徒二人共同研究王安石,也算是一段学界佳话。北美宋史研究开拓者、美国华裔学者刘子健先生于1959年出版英文著作Reform in Sung China: Wang An-shih (1021–1086) and His New Policies(《宋代改革——王安石及其新法》)。该书虽然篇幅不大,语言精练、言简意赅,是海外王安石变法研究的权威著作。日本学者们在二十世纪曾经一度对王安石及其变法颇为关注,出版了许多研究成果,如吉田语之助(1903)、佐伯富(1941)均出版过王安石的传记,东一夫更是出版过《王安石新法研究》(1970)、《王安石——改革的先觉者》(1975)、《王安石事典》(1980)、《王安石与司马光——现代视角透视中国历史上的政治争斗剧》(1980)等多部关于关于王安石及其新法的研究成果。在这些研究王安石的众多成果中,三浦国雄先生的《王安石:立于浊流之人》(下文简称《王安石》)是一部体量不大但颇具特色的王安石传记。

三浦国雄先生是日本知名学者,以研究中国思想史、道教史而知名,成果丰硕,他的道教史方面代表性论文,曾以《不老不死的欲求:三浦国雄道教论集》(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为名,在国内结集出版过。

《王安石》一书撰写于1985年,是应出版社要求为日本一般读者了解王安石而撰写。虽然是一部近四十年前的旧作,今天读起来,《王安石》一书语言通俗易懂又有深度,不仅不过时,还能带给我们一些启发与感悟。

作为北宋知名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身上有太多闪亮的标签,其中每个标签都值得人们好好研究。当然,在众多标签中,政治家尤其是改革家的身份无疑是其最耀眼的标签之一。北宋神宗朝,王安石担任宰相,主持了著名的变法运动(一般称作“王安石变法”或者“熙宁新法”),由于这场变法运动对北宋后期乃至南宋历史影响深远,后世诸多研究王安石的成果往往都侧重于讨论变法运动,强调王安石作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的身份(类似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如邓广铭先生撰写的王安石传记,虽然涵盖了王安石的一生,但主体内容仍然围绕变法展开,书名直接叫《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点明了全书的主旨。

三浦国雄先生认为,王安石的变法改革自然不容忽视,但“仅局限与此却错失了荆公丰富多彩的诸般面相”,于是《王安石》一书有意淡化王安石改革家的这一身份,“希望从整体上勾勒出王安石的全貌”(中译本自序,第2页)。正因如此,《王安石》一书并没有将重点放在变法改革上,而是注重讨论王安石跌宕起伏的一生。我们看到,在全书九章正文中,涉及变法内容的主要是第六章《王安石的奋起》和第七章《对“奸佞宰相”的攻击》,其他部分则讲述了王安石人生的不同色彩,包括王安石的家世、婚姻、性格、书法、诗歌、学术成就、佛教思想等内容。虽然很多内容限于篇幅并未展开,但作者通过精炼的语言,让我们看到作为变法家之外的王安石的精彩人生。

《王安石》一书篇幅不大,中译本只有十一万字左右,基本上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王安石的一生,并分析了其思想变化过程。与国内通行的王安石著作写作方式不同,本书呈现出一些别具特色的内容。

人物传记写作,习惯性做法是开篇介绍人物的籍贯、祖上三代、家庭婚姻情况等等内容。《王安石》一书开篇第一章《希世之异人》则另辟蹊径,首先对王安石的形象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作者通过王安石身后人们为其绘制的三幅画像谈起,再辅以王安石的自述和他人的讲述,给读者呈现出一副立体的王安石图像:一个身体健壮、双目炯炯有神、目光锐利、神情冷峻而坚毅的王安石,他十分自信,意志坚强,不肯轻易妥协,对财、利、色很淡泊,生活中不善于体会细枝末节,不注意个人卫生,不讲究饮食,身上带有一种厌恶凡俗的洁癖,气质中带有不执着于物的超然性。而王安石的这些特点,无论优点缺点,无疑都影响着他后来的人生,包括变法运动。

本书在叙述完变法运动后,创造性地列了一章“贤者多谤——天上的研讨会”(第八章)。在本章中,作者虚拟了一个研讨会,将王安石身后一些对其作出评价的历代学者汇集在一起,借这些学者之口,从不同角度对王安石的功过进行评价并互相辩驳,这些学者包括南宋人陆九渊、朱熹,明人杨慎、胡应麟,清人颜元、王夫人、李紱、蔡上翔、陆心源、钱大昕,近人梁启超等,几乎涵盖了后世所有重要的王安石评论者(参见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第一编、第二编所列对王安石变法评论的宋元明清人,人民出版社,2004)。而作者则化身主持人,一方面引导诸位学者进行积极讨论,同时也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这场别开生面且生动的“研讨会”,让读者充分看到王安石身后世人对他的争议性评价。

“以诗证史”是近现代史学家颇为推崇的一种治史方法。三浦国雄先生在写作中,有意将王安石的诗作作为传记资料来加以使用,丰富了本书的内容。比如在“终章”中,作者多次引用王安石的诗歌,来分析晚年王安石的心境历程。

作为一部面向日本一般读者的人物传记,考虑到史料原文对日本读者过于生涩,作者故而采取通俗的笔法,除诗歌外,正文基本上不直接引用史料原文,而是将原始史料巧妙地翻译成现代文,令人读起来语言流畅,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虽然《王安石》读起来像通俗读物,但作者并没有因此放松写作要求,而是将细致的史学分析隐藏在正文背后,作者指出,“包括诗歌在内,本书所使用的全部资料皆有所本,无一处是笔者随意捏造”(中译本自序,第4页)。确实,每章文末注释中引用的大量各种史料,让我们看到作者扎实的史学功底,保证了本书的写作质量与可信度。

王安石性格中有执拗倔强的一面,所以才有“拗相公”的称呼。明人冯梦龙编纂的《警世通言》第四卷中收录的《拗相公饮恨半山堂》,是一篇描写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小说,讲述了王安石致仕返乡途中,所见所闻百姓对新法的反感。对于王安石遭遇的批评与质疑,三浦国雄先生并不讳言,他认为,王安石的悲剧,在于他领先于时代,并不为时代所理解。王安石受到各种误解和中伤,但他“绝对不是一个卑劣的人”(后记,第211页)。《王安石》一书的副标题“立于浊流之人”饱含着作者对王安石的评价:一个独自对抗时流的变革者,同时也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贤人(后记,第212页)。透过《王安石》一书,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三浦国雄先生是本着对王安石“理解之同情”的心态来撰写本书。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安石也遭遇过大起大落的评价,这些评价中,有很多发人深省的真知灼见,但也不乏一些罔顾史实哗众取宠的奇谈怪论。相比之下,《王安石》一书写作严肃态度、史料扎实,虽然我们不一定完全认同作者的所有观点,作者对王安石流露出来的敬意值得我们尊重。

纵观王安石的一生,无论是仕途成就、文学修养还是学术造诣,他都能厕身当时最顶尖的人群中间而毫不逊色。王安石为了心中的理想,不惜放弃唾手可得的名声荣誉,奋不顾身地投入到变法运动中去,以至于遭人误解与非议。王安石两度拜相,位极人臣,身后竟然没有人撰写神道碑和墓志,不禁令人唏嘘。而对王安石特别是其主持的变法的非议,在其生前和身后都一直没有停止过。近年来,随着《王安石全集》(王水照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王安石年谱长编》(刘成国著,中华书局,2018)等书的出版,给学界提供了更多王安石的资料,同时也为人们进一步挖掘王安石、全面认识王安石奠定了基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转回头重新来看三浦国雄先生这部《王安石》,恍然体会到作者的良苦用心:一个一千年前特立独行的北宋人,如何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昂首而立,毫不退缩。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