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历史

《英华仙尼华四杂字文》,英军占领舟山的书证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首要目标是舟山,并打算割占此地,而最近才在网上出现的中、英、印三文词典《英华仙尼华四杂字文》便是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见证。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是划时代的历史事件,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战争的直接后果,是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给英国。在战争中,舟山与香港同遭厄运。英国发动战争的首要目标是舟山,并打算割占此地,而最近才在网上出现的中、英、印三文词典《英华仙尼华四杂字文》便是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见证。

英军计划内的工具书

英国政府策划鸦片战争的时候,就将获取中国土地作为目标。巴麦尊是发动这次侵华战争的主要决策人。他于1839年10月致函义律说,英国政府已决定对中国用兵,远征军将于明春抵达,届时将占舟山群岛或厦门作为作战基地。11月14日,巴麦尊在致海军部的密信中也说:“如果情况许可,应将此岛永久占领。女王陛下政府认为舟山群岛的一个岛比较适合这一用途;而且该群岛位置适中,在广州与北京的中点,并靠近一些可航行的大河河口,从各方面来看均宜将指挥部设在该群岛。”义律也大肆鼓吹舟山的“有利条件”,称“舟山群岛良港众多,靠近也许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区,当然还拥有一条最宏伟的河流和最广阔的内陆航行网”,其腹地江浙是当时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丝茶的主产区。1840年7月和1841年10月,英军先后两次攻占定海(清代属宁波府,通行方言为吴语浙太片明州小片,即宁波话)。第二次占领舟山后,英军就设立军政府,以求长期统治。

《英华仙尼华四杂字文》,英军占领舟山的书证

清宁波府

要统治异邦民众,必然要了解本地方言,显然侵略者已经提前做好准备了,《英华仙尼华四杂字文》便是随军学者的作品。《英华仙尼华四杂字文》为中文名,中文封面后英文名为《A Manual for Youth and Students, or Chinese Vocabulary and Dialogues,Containing an Easy Introduction to the Chinese Language. Ningpo dialect;Compiled and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by P. streenevassa Pillay. Chusan,1846》。“仙尼华四”为人名“Streenevassa”的音译,即这本词汇集的编者P. Streenevassa Pillay,他是印度马德拉斯(今泰米尔纳德邦金奈市)一位出身于高种姓的学者。如今的泰米尔纳德邦通行的语言是泰米尔语,也有一部分讲泰卢固语的人。通过字典采用泰卢固文推断,他本人的母语可能是泰卢固语。英国在1841年至1846年间占领宁波府属下的舟山群岛。马德拉斯是东印度公司在南亚的重要基地之一,当时被派到舟山有马德拉斯的军人,仙尼华四应该也是从这里跟随军队到达舟山。根据文中作者所写的英文序言,他是随马德拉斯的部队远征中国,1842年至1846年随军队驻于舟山。他在英军中担任Head conicopoly(首席会计,conicopoly源自泰米尔语kan?akkappil?l?ai,即“会计”之意)的职务,在现金管理部门工作。在舟山期间,他一直在学习汉字及宁波方言,并受军方要求,编写一本宁波方言工具书。

《杂字文》封面上印有“大清道光二十六年仲夏,大英一千八百四十六年五月”,“定海舟山南门外太保庙内刊,宁郡东壁斋刻”字样,从中也可以看出该书与英国在鸦片战争后占领舟山的那段历史有关。定海太保庙在英军占领期间被破坏,1847 年,即英军撤出后第二年大修,应是在英国占领期间一度被改成了印刷作坊了。

《英华仙尼华四杂字文》,英军占领舟山的书证

英华仙尼华四杂字文封面

三语对照的奇书

《杂字文》书名虽称“英华”,实际上该称“英华印”才是,除中英文外,此书还出现了第三种文字——印度泰卢固文。词典的历史地位不容忽视,它是吴语地区出现的第一本方言英汉词汇集,也是中国第一部中、英、印(泰卢固文)三种文字对照词汇集,其部头也居当时同类词汇集之首位。此时传教士尚未进入中国内地,还没有对中国的各地方言进行系统的记录和研究。

编辑词典时,编者得到了英军军人James Jackson,Shonge Shing和Chew Haikoo的帮助。结合词典诞生的时代背景,通过姓名读音可以判断,后两者应该是本地人。中文序言也应该是出自他们之手,其中言到“若贸易之中货物相交,非言语精通不可得而致也”,“其意至浅易明,彼可教我,我亦可教彼,彼此皆可以相通教也”。可见编书目的之一也是为了让宁波人学习英文或泰卢固语,英国人和印度人(泰卢固人)学习宁波话。中文序言还说“惟智者不肯坐失其时,苟能争先学成英语,早登利路,陶朱可致,猗顿能期。”所言即为宁波人利用此词汇集学习英文的好处,代表了早期与洋人接触过的中国人看法。

《杂字文》正文分为中英文目录、英文读音表、英文主要音节及宁波方言词汇,后两部分的汉字均为宁波方言发音。英文字母和主要音节采用谐音模仿的形式注音,里面汉字的注音,需用宁波方言来读,发音尽管别扭,破碎,但也比较相似。

《英华仙尼华四杂字文》,英军占领舟山的书证

英华仙尼华四杂字文英文字母读音表

《英华仙尼华四杂字文》,英军占领舟山的书证

英华仙尼华四杂字文英文音节读音表

巧合的是,宁波商人1860年编写的《英话注解》中的英语单词、短句,也是采用宁波话注音。这种语法、读音不准,带有宁波腔的英语被称作洋泾浜英语。洋泾浜英语曾在上海滩风靡两个世纪,后来成为被广泛使用的中英商业语言。要是《杂字文》的中方合作者能够看到这种情景,肯定会深感欣慰。

《英华仙尼华四杂字文》,英军占领舟山的书证

英话注解封面

《英华仙尼华四杂字文》,英军占领舟山的书证

英话注解正文

《英华仙尼华四杂字文》,英军占领舟山的书证

洋泾浜小调

词汇是《杂字文》的主要组成部分。词汇共有72门,如天文、说亲、交友、生产、书房、海防厅、城垣、国度、节气等。可见词汇主要包含风俗民情、经济、政治等方面,实是为了英方了解舟山,方便驾驭当地民众。

正文中,每页被分成6个格子,每格1个词汇。每词右下角都有该词在本门中的序号,方便查找。格子里一般有4列文字,分别是:英语的宁波话读音(用汉字注音)、英语词汇、宁波话词汇、宁波话词汇的读音(用泰卢固文注音)。读者需要注意是,书中的泰卢固文就是宁波话词汇发音的音译,不是泰卢固语的意译。

《英华仙尼华四杂字文》,英军占领舟山的书证

例字 门

以“门”字为例, ????(罗马字转写为ma?g)即泰卢固文的注音;door为英语对应的词汇,“度而”则是宁波话给英语的注音。右下的“48”即是它在本门中的序号。

用泰卢固文给宁波话注音,只是方便了印度人(泰卢固人)学习宁波话;对英国人而言,学习就相对不便了。从欧美人士来说,这样处理不如后来传教士的罗马字拼音来的方便。这恐怕也是造成此书后来不流行的原因吧。

几乎被历史遗忘的词典

1846年,清政府还清了全部赔款。英国政府认为违约拒交舟山将会带来难以逆料的后果,势必造成清政府的强烈反抗,归还舟山的意见遂占了上风。4月4日,中英《退还舟山条约》签字, 条约规定:英国交还舟山,同时清政府保证不将舟山割让它国;承认英国对舟山负有保护权。当年6月,英军全部从舟山撤出。舟山结束了长达五年半的军事占领时期。

词典出版之时,已经是1846年5月,正是两国交接之际,所有外国人一律撤出。虽然编辑字典是英军占领初期有计划的行为;但后来英国不再寻求对舟山的殖民统治,已经没有了学习宁波方言的动力和需求,字典显然失去了保存的价值。从词典中文目录也可以推理,当时撤军比较匆忙,打断了原有的编书计划。目录最后有“计三千一百九十三句,后附英华问答”,可见原计划还要附上一些对话。仙尼华四撤离之时,《杂字文》也没时间出售,而且由于该书非常厚,本身印数也不会很多。在匆忙撤离之时,词典可能会有一部分被军队带走,大部分都被遗落在了舟山,不知所终。

五口通商之后,以丁韪良为代表的传教士成为了记录和研究中国方言的主要群体,他们发明的罗马字方言拼音,从宁波迅速扩散到整个吴语区。传教士汉学家编著的工具书,如《宁波土话初学》和《宁波方言字语汇解》,也至今影响着语言学界。

《英华仙尼华四杂字文》,英军占领舟山的书证

 

宁波土话初学

《英华仙尼华四杂字文》,英军占领舟山的书证

宁波方言字语汇解

传教士方言文献一统吴越的同时,《杂字文》却几乎被人所遗忘。加上此书不是传教士的作品,甚至都无法进入他们的作品目录,只有极少数汉学目录书对其有记载。1907年《汉学书目》出版时,已经显示为“极其稀有”。如果这本词典在宁波府的陆地区域发行,或为进入宁波的传教士所编,想必它的命运就不至于如此,在中国的影响则要大很多,至少知道的人会多一些。

该书虽为第一部中、英、印词典,但长久以来因极其罕见而缺少关注,影响极小。笔者至今只见到2处中文文献提及此词典。游汝杰先生曾在《西洋传教士汉语方言学著作书目考述》中,提到了此书,可能没见到过书籍的缘故,他将作者身份误记为久居舟山的梵僧。这也侧面说明了此书的稀少。

一直以来,只有大英图书馆和牛津大学图书馆还藏有这本极其罕见的英甬词典原本,且保存完好,使今天仍还能够看到这本书的全貌。即便如此,只有少数幸运人士能一睹真迹;可喜的是,谷歌最近完成了大英图书馆藏本的电子化。《英话注解》曾一度被认为是江浙地区最早的一本英语教学工具书,《杂字文》的发现,可以使江浙的英语读本编写史,起码可以再往前推近20年左右。(文/徐春伟)

上海市 Yuggu先生对本文亦有贡献。

参考文献:

游汝杰:《西洋传教士汉语方言学著作书目考述》,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

郭红:《第一本宁波方言英汉词汇集——〈英华仙尼华四杂字文〉》,《或问》(日本),2008年第15期。

裘伟廷 , 谢蓉蓉:《第一部“洋泾浜”读本——〈英话注解〉》,《上海档案》,2016年第11期。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