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九一八”事变90周年的日子。
从2012年开始,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东北抗联专题资源建设启动,开始对东北抗日联军老战士、抗联后代和相关研究者进行口述史访问,到今天也已有10年。
“中国记忆”项目已采集逾百位受访人超过400小时的口述史料,已形成建设时间最长、受访人数最多、文献建设总量最大,载体形态最为多样的专题资源库。
早在2011年9月18日,国家图书馆举办“白山黑水铸忠魂——纪念九一八事变八十周年馆藏东北抗日联军珍贵文献暨冯仲云手稿展”。展览现场的参观者中,有几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她们是东北抗日联军三军老战士李在德和六军老战士李敏,还有曾任北京图书馆馆长的东北抗联将领冯仲云之女、新四军老战士冯忆罗。
她们娓娓讲起战争年代的故事,让听者动容,国家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意识到,她们所讲述的故事,不只属于她们,更是属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记忆。作为民族记忆的赓续之地,国家图书馆表示,有责任去访问和记录这些老战士的记忆,将他们所讲述的历史作为国家的文献资源,永久保存下去。
“白山黑水铸忠魂”展览
2012年,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正式启动东北抗日联军专题的资源建设工作,走访抗联老战士,对他们进行抢救性的口述史访问,拍摄纪实影像资料,并收集相关的民间文献,将关于那场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战争的亲身记忆,以专题资源库的形式永久地保存下来。
中国记忆项目采访团队遍访东北,又从北京到湖北、四川、新疆、广东、山东,对已知健在的全部25位抗联老战士进行了口述史采访,还对60多位抗联家属和后代、20余位抗战亲历者和抗联历史研究者进行了采访,共积累了逾百位受访人的超过400小时的口述史料。同时,中国记忆项目也十分重视对民间文献的收集保存,共采访纸质和数字版历史照片约1000幅、盒式录音带266盘、老战士日记手稿92册件、非正式出版物162册件,并完成3000余份报纸缩微品的检索,从中复制获取1820个版面,形成一个立体的、全媒体的专题资源集合。
在资源建设的基础上,中国记忆项目多次组织举办抗联精神的宣传和纪念活动,向社会公众讲述这段英雄的历史,着力发掘和揭示这些文献资源的现实价值。
2012年9月18日,国家图书馆官网开设“中国记忆”专题网页,发布15位东北抗联老战士及其后代的38段口述史视频、100多幅历史照片及《东北抗日联军文献目录》等资源。
抗联老战士潘兆会口述影像资料
2015年8月,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家图书馆与黑龙江省兴隆林业局合作举办了“冯仲云图书馆”揭牌暨“重走抗联路”主题纪念活动,并于当地再次举办了展现东北抗联历史及抗联将领冯仲云事迹的“白山黑水铸忠魂”展览。
中国记忆项目在兴隆林业局施业林区建立东北抗联密营旧址的影像资料采集地,将“东北抗日联军专题”文献资源赠与“冯仲云图书馆”,成为其特色馆藏。2016年9月18日,国家图书馆举办“不朽的抗联——纪念九一八事变85周年中国记忆项目东北抗日联军专题成果发布会”,并于同期在国家图书馆举办专题成果展,通过图文、视频、实物等形式,介绍了该专题阶段性的建设成果。此外,作为这一专题的成果转化,《我的抗联岁月——东北抗日联军战士口述史》于2016年9月正式出版,全书共计22万字,收录了20位东北抗联老战士和抗联后代的口述史料。
《我的抗联岁月——东北抗日联军战士口述史》书封
《我的抗联岁月——东北抗日联军战士口述史》中的许多内容读来令人落泪,如李在德老人讲述自己母亲的牺牲:
1933年的中秋节,我妈妈平时都不在家里住,就是晚上回来开会,布置完了工作都出去,到地窖里去住。前一天晚上,大家觉得明天是八月十五了,敌人不一定出来,正好过节了,领导思想上也有些麻痹,就决定回家住了。妈妈对我说,你不要回家了,就在这儿住吧,我就没有回去。妈妈和党的几个领导同志都回家了,然后开会布置工作。有人向敌人告了密,带着日本兵,将我们村子包围了,就这样妈妈他们就被抓走了。那时候革命同志一共12个人,一起被扣押了。日本兵把他们关到一个破房子里,在里面十几天吧,天天就是给他们灌辣椒水,拿竹签扎手指头。当时在日本宪兵队后院有一口井,最后他们都被扔到井里头活埋了,妈妈她就这么牺牲了。
接受采访时的李在德老人
自2017年开始,国家图书馆专题资源建设工作的重点从抢救性采访抗联老战士转移到对抗联后代、义勇军后代的访问和对民间文献的抢救性收集中来。
2017年,中国记忆项目采集东北抗联战士赵一曼孙女陈红、东北抗联战士张适后代张同嘉等人口述史料、影像资料约77小时。2018年,中国记忆项目采集东北抗联将领赵尚志外甥李龙、东北义勇军将领冯占海之子冯树棠等人口述史料约20小时。2019年,中国记忆项目采集东北抗联老战士宫文昌,东北义勇军战士成庆龙之子成浩然等人口述史料约36小时。2020年,项目组采集东北抗联将领赵尚志侄女徐虹,东北义勇军将领高体乾后代高小平,曾经救治赵一曼的革命烈士董宪勋后代董光生、爱国女护士韩勇义之子陈兆午等人口述史料约28小时。
收集到东北抗联历史研究学者赵亮之子赵江超捐赠的赵亮采访录音带、工作笔记卡片近千件。2021年,项目组采集东北抗联交通员张洪绪,东北义勇军后代郭春光、宋文杰、苑少山等人口述史料约49小时,收集到中共延边州委组织部捐赠的东北抗联老战士(及部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老战士)访谈录像资料约45小时。
十年之前,多数亲历过那场战争的受访者们,都已是年届耄耋的老人。在这十年里,亲历过那场战争的英雄们,一位又一位地离开,他们的珍贵记忆,已经永远保存在中国记忆项目东北抗日联军专题资源库之中。白山无言,黑水有声。英雄赴难,山河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