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提到陆羽,大家知道他是‘茶圣’。可是,不少人对其被尊为‘茶圣’的原因知之甚少,更不了解他曲折的身世、他对戏剧发展的贡献和他自放山林的真正的隐士生活。”
陆羽,生于开元二十一年(733),字鸿渐,竟陵人(今湖北天门县)。自号竟陵子、东岗子。他出生后被弃河边,由当地寺院的师父收养,随师父俗家姓为陆。唐人喜欢按照排行称呼,陆羽又被称为陆三,可能是按照师父的俗家同族所排行。陆羽的名字是自己取的,出自《易》中的“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渐长,陆羽和师父发生了矛盾。在认识一些字以后,陆羽越来越崇尚孔孟之道,不想出家,多次和师父争辩。师父为了让他收心性,兼有惩罚之意,“矫怜抚爱”,不再宠爱他,而是给他安排了很多粗重的活计,扫地洁厕、用脚和泥抹墙,为筑屋背瓦片,还让他放牧三十头牛。陆羽求学之心并未改变。在湖边放牛时,他用竹枝在牛背上练字,向认字的人求教。有人给了他张衡的《南都赋》,他爱不释手,可是识字有限、不能通读,便装作私塾的学郎一样,正襟危坐、展卷吟哦,其实只能是嘴巴空张而已。
这件事被师父知道后,更怕陆羽不肯入佛门,干脆不让他离开寺院,把他交给专人管理。管他的和尚让他在寺院中做园艺活儿。陆羽心里只有读书认字一件事,常神思恍惚、手底下干活不利索,因此被痛打。挨打之后,陆羽还是痛惜自己不能读书认字,边感叹“岁月往矣,恐不知其书”,边忍不住呜咽。和尚以为他对挨打心存怨念,又痛打他一顿,这次把打他的木棍都打断了才罢手。陆羽忍无可忍地逃遁下山,加入了一队乐人中。他语言幽默,会编台词,自编自演参军戏,很受欢迎。师父找到他后,向他妥协了,允许他在寺院学佛之外,每天学一个时辰的其他功课。陆羽才离开了伶人,未再演戏。
但陆羽的参军戏很有名,他编的参军戏被称为“陆参军”,在他去世后几十年间仍在流传。元稹喜欢的彼时著名的歌妓刘采春就因会唱《陆参军》而大受欢迎。十四岁时,当地有人办宴会,请陆羽去教乐工演戏。恰遇太守李齐物赴宴,看中陆羽不同凡响,便用自己的诗集来教他识字属文。十九岁时,他又去投靠一位文人求学,遇到贬到竟陵任司马的崔国辅,崔国辅很器重他,留在身边交往三年。分别时,崔国辅将他人赠与自己的、心爱的白驴、乌犎牛和槐木做的书套送给了陆羽。此后,陆羽开始了寻茶之旅和隐士生活。“一路之上,他逢山驻足采茶,遇泉下鞍品水,目不暇接,口不暇访,笔不暇录,锦囊满获。”
茶,虽然很早在中国就作为饮品,但在陆羽之前还不算普及,主要是佛教寺院喜茶之品饮——由于僧人过午不食,晚间却可以饮茶、吃些茶点,故茶一直受僧侣及修行人的重视。陆羽不仅开发出许多茶种,还懂得讲究水的品质,将当时的煎茶规范化,制定出一套流程,并设计出煎茶专用的二十四样器具。他煎的茶味道好,也能讲解其中之妙,名声大噪,“时号茶仙”。他为茶著书立说,写了《茶论》、《茶经》等,“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天下益知茶饮也”。
三五十年后的卢仝已经作了不少茶诗。文宗时,茶叶已经与民生紧密相关了,不只是产业兴旺,百姓日常也离不开茶。宰相王涯死于甘露之变后,尸首竟被市民乱投瓦砾而残害,原因是他制定了茶税。宣宗时,茶商将陆羽视为茶神,用陶土做了他的小像,放在茶器之间, “有交易则茶祭之,无以釜汤沃之”。商家还将“陆羽”作为赠品,“买十茶器,得一鸿渐”。是为茶宠起源。
潜心于茶之外,陆羽的文学造诣很高。他没有参加过科考,却因其文名隆盛,被拜为太子文学(可能是德宗所赐),但陆羽未曾领受,又封他太常寺太祝,他仍未上任。他的一生,主要是放迹山野,或与文士交游。
安史之乱中,约760年,陆羽也跟随逃难的人逃到了吴兴(浙江湖州),在那里结识皎然,成为“缁素忘年之交”。在皎然的寺院中驻留一段时间后,在苕溪结草堂著述,闭门读书。陆羽在这里写了自传,并将其刻在井边的石头上。772年,颜真卿任湖州刺史,与皎然、陆羽、张志和等当地名流结交,逐步形成“湖州文人集团”。颜真卿为陆羽修建了青塘别业和三癸亭。
777年,送走颜真卿后,陆羽云游数月,拜访戴叔伦,冬天返回湖州。次年,迁居无锡,游惠山,作《游惠山寺记》。780年,在皎然的赞助下,《茶经》付梓,并拜访了李季兰,李季兰作诗《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784年,移居上饶,筑居所为“鸿渐宅”,凿泉为“陆羽泉”,遍植茶树,栽种竹木花树。孟郊到此拜访陆羽,作诗《题陆鸿渐上饶新开山舍》。786年,客居洪州道观。789年,赴岭南节度使李复幕府,号东园子,人称东园先生。次年返洪州道观。794年移居苏州,在虎丘北结庐为“陆羽楼”,开泉为井,称“陆羽井”,著《泉品》。799年返回湖州青塘别业,至贞元末年(约804)辞世。
陆羽在当时是有名的大学问家,著作丰硕,除了茶书、诗词,他还写了不少游记。可惜留存不多。他的交游极其广泛,有学者统计,《全唐诗》中与他唱和的诗人近60人,说明在“唐代中叶的文化名流圈中,陆羽是活跃和有影响的人物”。
尽管广结善缘,但陆羽其实还是独行侠。“常扁舟往山寺,随身惟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往往独行野中,诵佛经,吟古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夷犹徘徊,自曙达暮,至日黑兴尽,号泣而归。故楚人相谓,陆羽盖今之接舆也”。他和人交往也比较自由,如果是闲处时,想离开时便自行离开,不与主人打招呼。但他非常守信,凡是和人有约,“虽冰雪千里,虎狼当道”,也会赴约。
陆羽传世的诗作不多,“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惟羡西江水,曾向金陵城下来”是其中之一,也反映了他的不慕世俗荣华,向往自由生活的情怀。“茶香宁静却可以致远,茶人淡薄却可以明志”,这句话被广泛认为出自《茶经》的话却不见于《茶经》,疑为后人假托,但借茶而淡泊明志实可作为对陆羽一生的概括。(文/辛上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