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文化

“天下云长”,百余文物会聚山西呈现关公文化

“历观史记英雄将,谁似云长白马功”。关公,本名关羽,字云长,汉末三国时期重要的历史人物。千百年来,关公的忠义仁勇精神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关公文化也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观史记英雄将,谁似云长白马功”。关公,本名关羽,字云长,汉末三国时期重要的历史人物。千百年来,关公的忠义仁勇精神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关公文化也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下云长——关公文化展”将于10月29日在山西博物院举办。展览立足山西的文物、文化资源,同时汇集河南、甘肃、安徽、重庆5省市9家文博单位收藏的文物精品130余件组,从更宏观的文化视野展示关公文化及其当代意义。 

彩绘关公铜坐像 明天启二年(1622年) 长86厘米,宽56厘米,高136厘米 现藏于运城市解州关帝庙文物保护所

彩绘关公铜坐像

明天启二年(1622年)
长86厘米,宽56厘米,高136厘米
现藏于运城市解州关帝庙文物保护所

关羽(?—220年),字云长,本字长生 ,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人。东汉末年名将。

汉末亡命涿郡,与张飞从刘备起兵。刘备得徐州后,使关羽行太守事。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东进,击破刘备,关羽被俘,遂随曹操于官渡迎击袁绍军,刺袁绍大将颜良于万众之中,封汉寿亭侯,不久辞归刘备。后随刘备依附荆州牧刘表。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入荆州,刘备率众南逃,关羽与之共至夏口。及曹操败于赤壁,刘备收江南诸郡,任命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刘备西定益州,使关羽镇守荆州。建安二十年(215年),关羽尽逐孙权所置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吏。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拜为前将军,围攻曹操将征南将军曹仁于樊城,时值汉水泛滥,左将军于禁所督七军皆被淹没,又斩将军庞德,自许(今河南许昌)以南往往遥应,威震华夏。曹操派平寇将军徐晃往救,而吴乘机袭取江陵,关羽遂败走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与儿子关平同为吴军俘杀。追谥壮缪侯。好《左传》,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以忠义见称于后世。

关娘娘持笏板铜坐像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 长43.5厘米,宽25.5厘米,高96厘米 现藏于运城博物馆

关娘娘持笏板铜坐像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
长43.5厘米,宽25.5厘米,高96厘米
现藏于运城博物馆

关羽去世后,民间尊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朝雍正时期,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地位等同。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名列“五虎上将”之首,使用青龙偃月刀。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中的“义绝”。在宗教文化方面,关羽被儒教尊为关圣帝君、文衡帝君,被佛教尊为护法伽蓝菩萨(伽蓝神)  、盖天古佛,被道教尊为协天大帝、翔汉天神等。

清彩漆木雕关羽立像 清(1644年—1911年) 高53厘米,底长66厘米 现藏于山西博物院

清彩漆木雕关羽立像

清(1644年—1911年)
高53厘米,底长66厘米
现藏于山西博物院

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关羽传》在正史《三国志》中不过九百多字,得到的评价也并不算高,陈寿曾批评他“刚而自矜”,“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但千载以后关羽居然能压倒群雄,晋升为整个中华民族“护国佑民”的神祇,不但使刘备、曹操、孙权这些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黯然失色,就连“万世师表”的文圣人孔夫子也不得不退避三舍。在清初《三国志演义》的评语中,关公已被崇誉为集“儒雅”、“英灵”、“神威”、“义重”于一身,“作事如青天白日,待人如霁月光风”的“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了。

清仿沈周款关公像轴 清(1644年—1911年) 纵167.5厘米,横90厘米 现藏于山西博物院

清仿沈周款关公像轴

清(1644年—1911年)
纵167.5厘米,横90厘米
现藏于山西博物院

至今海内外华人,仍然有关老爷、关帝君、武圣人、关帝公、关圣、恩主公、帝祖公等敬称。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对于审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心理很有意义。这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宗教、伦理、哲学、民俗一起相互作用,正是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关公崇拜实际上隐藏着的是中国传统价值体系的建构过程。

在历代钦封和艺术呈现中,关公由人而神而圣,佛教称他为护法伽蓝,道教视他为荡魔天尊,儒家则奉他超凡入圣,功业垂史册,祀祠遍天下,“黄发稚齿,极海穷边,靡不崇重”。皇室推重,儒生趋奉,将士诚祷,农家祈求,商界虔敬,行业崇拜,他不但圆融三教,和睦民族,也跨越时空,超迈朝代,博得全民景仰。

“普济商民”匾额?1931年 长320厘米,宽190厘米 现藏于运城市解州关帝庙文物保护所

“普济商民”匾额 1931年

长320厘米,宽190厘米
现藏于运城市解州关帝庙文物保护所

“关公”是中华民族的形象品牌,国人的道德楷模。关公精神的“忠义仁勇礼智信”,以及由此引发的历史关联与现实互动,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产生的深厚根基与重要载体。

人心相聚,最根本的动因在于价值相通、内心认同。关公信仰广泛传播于海内外华人社会中,依靠这一精神纽带的维系,中华儿女密切往来,同胞亲情更加融洽,自身认同得以实现。关公精神不仅体现着个人层面的价值取向,在民族、社会、国家等共同体层面,也体现着“民族认同,社会文明,国家富强统一”的价值内涵。

展览海报

展览海报

 (本文资料据山西博物院)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