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人物

唐圭璋诞辰120周年,纪念一代学人的精神与风范

今年是中国当代词学大师唐圭璋诞辰120周年。唐圭璋从事词学研究七十余载,著有《全宋词》《全金元词》《词话丛编》《词学论丛》《唐宋词简释》等二十多部煌煌巨著,总字数达1000万言。

今年是中国当代词学大师唐圭璋诞辰120周年。唐圭璋从事词学研究七十余载,著有《全宋词》《全金元词》《词话丛编》《词学论丛》《唐宋词简释》等二十多部煌煌巨著,总字数达1000万言。叶嘉莹曾撰文:“(唐圭璋)先生一生研治词学,词学就是他所有的精神、感情、生命之所寄托,正由于他有如此专注的投入,所以才使得他在词学界中完成了如此伟大的成就。”

11月6日至7日,由中国韵文学会、南京师范大学主办,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的“纪念唐圭璋先生诞辰120周年暨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举行。近百位学者参加了此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会议研讨。 唐圭璋女儿唐棣棣,唐圭璋外孙女卢英,唐圭璋助手、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曹济平等亲友也来到了现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高峰为活动主持。

唐圭璋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工作近四十年。“1978年,唐圭璋先生开始指导研究生,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博士生导师。耄耋之年的唐先生不顾年老体弱,多方写信征询教学意见,亲手编制教学计划。他坚持在家中亲自为研究生开课讲授,尽管声音微弱、语调缓慢,但是思路清晰,语态亲切,令人如沐春风。”南京师范大学校长陈国祥说,唐老告诫学生,治学要有“五心”:雄心、决心、信心、恒心、虚心;他还强调做学问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是从无到有,二是从非到是,三是从少到多,四是从浅到深,五是从普及到提高。这些教诲充满着高度的智慧,成为人才培养的宝贵精神财富。如今,唐门词学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为推动当代词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1月6日至7日,由中国韵文学会、南京师范大学主办,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的“纪念唐圭璋先生诞辰120周年暨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举行。主办方供图

11月6日至7日,由中国韵文学会、南京师范大学主办,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的“纪念唐圭璋先生诞辰120周年暨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举行。主办方供图

 

唐圭璋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工作近四十年。

唐圭璋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工作近四十年。

他的治学精神和学术坚守

唐圭璋(1901—1990),中国当代著名词学家、文史学家、教育家、词人。1928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中文系,曾任中央大学、金陵大学中文系教授。解放后,历任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中国韵文学会会长、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词学》主编。

唐圭璋(1901—1990),中国当代著名词学家、文史学家、教育家、词人。

唐圭璋(1901—1990),中国当代著名词学家、文史学家、教育家、词人。

唐圭璋的首届硕士、苏州大学教授杨海明讲述了唐先生痴迷学术、关爱学生的感人事迹。正是由于唐先生的精神濡染、精心培育,使得唐门词学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为推动当代词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唐先生和他的两位同龄人、同道者夏承焘、龙榆生先生在20世纪上半叶的词坛‘鼎足而三’,他们共同引领了现代词学研究的方向,造就了现代词学的辉煌。他们对词学文献的整理和发掘,对词人、词乐、词史的研究和思考,都达到空前的深度、广度和高度,标志着20世纪词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水准。而唐先生在词学文献整理发掘方面贡献尤巨。”

另一位唐门弟子,中国词学研究会会长王兆鹏表示,今天我们纪念唐先生,首先要学习唐先生的治学精神。当年唐先生开始编纂《全宋词》时,只是一介中学语文老师。编纂《全宋词》,没有任何现实功利可言,既不能像现在这样作为晋升评职称的资本,也不可能获得多少稿费。1934年,他自费印《词话丛编》,正是他失业在家、生计艰难之时。可他宁可贴钱赔钱,也要把耗费多年心血搜集整理出来的《词话丛编》印成书,供学界利用,最终成为词学研究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经典文本。

此外,后人还要学习唐先生锲而不舍的学术坚守。“唐先生从1926年发表第一篇词学研究论文《温韦词之比较》开始,直到1990年去世,在长达6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从未间断对词学研究的探索、思考。这样一份心无旁骛、执着坚守的典范和学术传统,有待我们去继承和宏扬。”王兆鹏说。

不仅是学术大师,也是教育大家

在中国韵文学会会长肖瑞峰看来,唐圭璋值得后人敬仰,首先在于他辉煌的学术成就。“以一己之力完成编纂《全宋词》的宏业,这已全面碾压清代康熙年间以彭定求为首的那批编辑《全唐诗》的文学馆臣,而重要的是,彭定求等十人都生活在衣食无虞、甚至俸禄优厚的承平年代,而唐先生撰成此书则是在烽火连天的抗战时期。当然,唐先生的学术成就远不止于编纂《全宋词》一端,但仅此一端,已足以名垂青史。”

肖瑞峰还提到,唐圭璋也是中国韵文学会的首任会长,兼任词学研究会首任会长。在唐先生的示范、引领与推动下,中国韵文学会及其各分会事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以学术活动为载体,始终保持着生机与活力。

“而且,唐先生不仅是学术大师,也是教育大家。”肖瑞峰说,1981年,唐圭璋领衔创建了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第一个博士点——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点,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首批博士点之一。“薪火相传,弦歌不绝,今天的南师大固然是国内的词学研究重镇,以杨海明、钟振振、王兆鹏、王筱云、肖鹏、史双元等为代表的唐门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更成为国内外词学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

唐圭璋不仅是学术大师,也是教育大家。

唐圭璋不仅是学术大师,也是教育大家。

为了缅怀唐圭璋的学术风范,展现他桃李芳华的育人成果,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还组织编纂、出版了《唐门词学——唐圭璋先生一百二十周年诞辰纪念文集》。本书主体分为三个部分:“词学论文”选登唐门弟子的代表性词学论文;“纪念文萃”选登了三篇纪念性文章,从不同的侧面回顾了唐先生的道德文章、学术风范、厚生精神;“唐门学谱”系统梳理了几代唐门学人薪火相继的学术传承,编制学谱在全国学术界尚属首创。

《唐门词学——唐圭璋先生一百二十周年诞辰纪念文集》

《唐门词学——唐圭璋先生一百二十周年诞辰纪念文集》

哲人虽远,典范长存

在纪念会上,许多人也提及了唐圭璋与其他学人的交往故事。肖瑞峰说,唐先生与另一位学术大师程千帆先生比邻而居,声气相投,各设绛帐授徒,皆有大成。“如今,纵览中国学界,唐门弟子与程门弟子彼此倚重,相互辉映,这恰好构成世纪之交学术星空中的又一道绚丽景观。”

“程千帆、沈祖棻夫妇与唐老同出吴梅先生门下,他俩都与唐老交谊甚厚。”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莫砺锋也不由自主地想起唐老的道义之交与文字之交。他追忆道,抗战时期程先生陪沈先生到成都动手术,一时无处栖身,唐老慨然把自己的宿舍让给他们居住月余。沈先生作词有句云“万家清泪汍”,唐老指出“汍”字不宜单用,建议改用“悬”字,沈先生欣然照改。南师的另一位前辈段熙仲先生,比唐老还年长3岁。1970年代有一次唐老因病不能到图书馆去,就托段老到南图看书时代查一条材料,段老欣然允诺。

“前辈学人 ‘敬业乐群’的风度,令人倾想。”莫砺锋感慨,哲人虽远,典范长存。天下苦学风不正久矣!“如今我们要想改良学风,最可行的途径就是回归传统、效法前贤。今天有这么多唐门弟子及学界后新秀在这里济济一堂,隆重纪念唐老,深情怀念唐老,其实质就是呼唤传统的回归,呼唤唐老以及与唐老为道义之交、文字之交的前辈们所创造的风清气正的学术风气的回归。正是在这重意义上,我愿意对唐老说一声:魂兮归来! ”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