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文化

在故宫聆听敦煌:“复活”的唐代大、小忽雷琵琶

大、小忽雷琵琶曾经在唐代宫廷音乐中出现过,在历史中一度销声匿迹。时至今日,它们在故宫展厅中婷婷静立,流转着无形的传承。

大、小忽雷琵琶曾经在唐代宫廷音乐中出现过,在历史中一度销声匿迹。时至今日,它们在故宫展厅中婷婷静立,流转着无形的传承。故宫午门正在展出的“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特设“妙音乐舞”单元,展出国宝级音乐类文物14件套,为我们从听觉角度由故宫进入敦煌氛围,或是进入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提供了可能。

这些乐器的背后蕴藏着哪些故事?展览筹展组成员,故宫博物院宫廷历史部刘国梁为观众带来了展览讲解音频。

第一集 妙音乐舞。(展览筹展组成员,故宫博物院宫廷历史部刘国梁为观众带来的展览讲解音频)

敦煌乐舞研究专家郑汝中先生在《敦煌壁画乐器分类考略》一文中说:“琵琶的图形仅在莫高窟中就绘有700余只,画有音乐形象处必有琵琶,具有极强的音乐象征意义。”

初唐 舞乐图 莫高窟第220窟

初唐 舞乐图 莫高窟第220窟


盛唐 击长鼓与反弹琵琶对舞,莫高窟第 172 窟

盛唐 击长鼓与反弹琵琶对舞,莫高窟第 172 窟


中唐 金刚经变之反弹琵琶舞与乐队,莫高窟第112窟

中唐 金刚经变之反弹琵琶舞与乐队,莫高窟第112窟


晚唐 乐舞图,莫高窟第85窟

晚唐 乐舞图,莫高窟第85窟

在“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中展出的14件套乐器文物中,琵琶类文物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但并不是所有琵琶类乐器都被简单的称作“琵琶”。展览中的“大忽雷”“小忽雷”,正是归属于琵琶家族的“隐藏款”。

故宫敦煌特展中的大、小忽雷

故宫敦煌特展中的大、小忽雷

大、小忽雷琵琶曾经在唐代宫廷音乐中出现过,在历史中一度销声匿迹。时至今日,它们在故宫展厅中婷婷静立,流转着无形的传承。此处无声胜有声。

什么是忽雷?

第二集 大小忽雷。

忽雷是我国古代弹弦乐器。《文献通考》把它列入琵琶类,称作“忽雷琵琶”。至于为何将其称作“忽雷”,历史文献中有着不少线索。

唐代段安节的《乐府杂录》中载:“康昆仑尝见一女郎弹琵琶,发声如雷。” 苏轼的《虞美人?琵琶》中也有“试教弹作忽雷声,应有开元遗老泪纵横”之句。据此可知,“忽雷”可能是形容琵琶声音的词语。也有蒙古族学者认为忽雷是蒙古语胡尔的讹音,是由火不思变异而来的乐器。

学者庄壮认为莫高窟第369窟中就有晚唐忽雷琴的图像:“忽雷琴二弦、二轴,左、右各一轴,琴体呈锥形,属琵琶类……敦煌壁画上仅见一件忽雷琴出现在自鸣乐中。”虽然这件乐器不一定是忽雷,但它已经是二弦琵琶的模样,具备了忽雷的核心特征。

莫高窟第369窟主室北壁顶端中部可见忽雷琴

莫高窟第369窟主室北壁顶端中部可见忽雷琴

此次展出的大忽雷、小忽雷都是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稀世唐代乐器。其中,大忽雷为木胎,长颈,无品,颈端镶勾形龙首,凸目张口,形态生动。

唐?大忽雷

唐 大忽雷

龙首下刻篆书“大忽雷”三字,字下琴颈表面镶有一段象牙片。音箱为梨形,上蒙蟒皮,背髹朱漆,饰描金勾莲纹样,制作精美,纹样富丽。

唐?大忽雷(局部)

唐 大忽雷(局部)

小忽雷为木胎,长颈,无品,颈端镶勾形龙首,龙首下刻篆书“小忽雷”三字。

唐 小忽雷

唐 小忽雷

音箱为梨形,上蒙蟒皮,背髹朱漆,饰描金勾莲纹。琴颈背面刻“臣滉手制恭献建中辛酉春”楷书款。

唐 小忽雷(局部)

唐 小忽雷(局部)

忽雷的前世今生

大小忽雷问世以来,历经了千年的曲折和跌宕。

唐德宗时期,大、小忽雷最初由唐代政治家、画家韩滉创制而成。

唐 韩滉 《五牛图》 。故宫所藏的《五牛图》是韩滉作品的传世孤本,也是为数寥寥的几件唐代纸绢绘画真迹之一 。

唐 韩滉 《五牛图》 。故宫所藏的《五牛图》是韩滉作品的传世孤本,也是为数寥寥的几件唐代纸绢绘画真迹之一 。

据北宋钱易《南部新书》记载:“韩晋公(韩滉)在朝,奉使入蜀。至驼谷(今陕西咸阳)山椒,巨树耸茂可爱,乌鸟之声皆异。下马,以柘弓射其巅,杪柯坠于下,响震山谷,有金石之韵。使还,戒县尹募樵夫伐之,取其干,载以归。召良匠斫之,亦不知其名。坚致如紫石,有金色线交结其间。匠曰,为胡琴檀,他木不可并。遂为二琴,名大者曰大忽雷,小者曰小忽雷。因便殿德皇言乐,遂献大忽雷入禁中所有,小忽雷在亲仁里。”

民国 胡开文广户氏制刘氏双忽雷图墨

民国 胡开文广户氏制刘氏双忽雷图墨

关于小忽雷的流转,唐代段安节《乐府杂录》中记有一段传奇的过往。其中提到,文宗朝有内人郑中丞——也就是唐文宗时期的一名女官,善弹小忽雷。

郑中丞在演奏小忽雷时,因琴上部件脱落,便将它送至崇仁坊南赵家修理,这是当时最好的乐器修理工坊。可后来,郑中丞因忤旨,被唐文宗命内官缢杀,投于河中。

巧合的是,当时的权相旧吏梁厚本,正临河岸垂钓。忽见一物浮过,令家童接得就岸。“及发开视之,乃一女郎。伺之品鼻,有余息,即移入室中将养,经旬乃能言,云是内弟子郑中丞也。”后来,梁厚本便娶郑中丞为妻。  

一日,郑中丞向梁厚本提到,之前所弹之琵琶,也就是小忽雷,今在南赵家,人莫有知者。梁厚本便赂乐匠购得,每至夜分,郑中丞方敢为家人轻弹。

某日,黄门侍郎放鹞子路过梁厚本家,听到了院内传来的忽雷声:“此郑中丞琵琶声也。”便立即将此事禀告了唐文宗。唐文宗知晓后,既是追悔,又是惊喜。即命宣召,乃赦厚本罪,仍加锡赐焉。

郑中丞后,小忽雷便下落不明。直至清康熙三十年(1691),著名戏曲作家孔尚任才在北京集市上偶遇小忽雷。他将衣服典当,凑够银两,收得此琴。

孔尚任去世后,小忽雷又数经辗转。宣统二年(1910),清末著名藏书家、文学家刘世珩于北京卓家购得此琴,与此同时,他心中还牵挂着流落于世的大忽雷。他在《小忽雷传奇跋》中写到:“顾余以小忽雷迭经战火,并未遗失,则大忽雷或尚存人间,不能恝然忘也。”

功夫不负有心人,同年11月,他于北京大兴琴师张瑞山处访得大忽雷,大、小忽雷终于再度重逢。刘世珩之后,大、小忽雷又几经辗转为浙江湖州收藏家刘晦之所有。1955年,国家文物局从刘氏手中将其收购并拨交故宫博物院收藏。

展厅里还有什么样的琵琶?

第三集 胡琴、排箫与笙。

如今,我们在故宫敦煌特展展厅里看到的忽雷琵琶均为国家一级文物,对古代音乐研究和古代乐器制作工艺研究有着非凡的意义。而除了大、小忽雷,此次展览还展出了阮咸琵琶残件、黑漆描金山水人物纹琵琶两件,也十分引人注目。

现收藏于武威市博物馆的阮咸琵琶,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唯一一件阮咸琵琶残件。此琵琶出土时音箱便已残损,残件为琴柄。

唐?阮咸琵琶残件?武威市博物馆藏

唐 阮咸琵琶残件 武威市博物馆藏

琴柄通体镶嵌骨制花纹,花朵错落有致,做工精巧。琴柄顶端有螺旋式弦轴四个,用以拴弦。

唐?阮咸琵琶残件?武威市博物馆藏

唐 阮咸琵琶残件 武威市博物馆藏

阮咸琵琶和大小忽雷均为唐代作品,此次特展亦选择了一件清代琵琶——黑漆描金山水人物纹琵琶,以示传承。

黑漆描金山水人物纹琵琶整体呈梨形,琴头髹黑漆,下端凿空以绾弦,琴轴髹黑漆,饰金漆卷草纹。琴颈之相、琴身之品、琴轴之弦均已缺失。

清 黑漆描金山水花鸟纹琵琶

清 黑漆描金山水花鸟纹琵琶

琴背上绘高山、古树、楼阁、流水、帆船,画面立体,层次丰富,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清?黑漆描金山水花鸟纹琵琶(局部)?

清 黑漆描金山水花鸟纹琵琶(局部) 

此次故宫敦煌特展中展出的14件套乐器类文物都遵循着这样的原则:强调每件文物的器型、纹样或制式,与过往传统、尤其是与敦煌壁画中图案或宋元以前传统的继承关系。

莫高窟壁画上的与清宫旧藏的方响

莫高窟壁画上的与清宫旧藏的方响


莫高窟壁画上的与清宫旧藏的斗笙

莫高窟壁画上的与清宫旧藏的斗笙

除了琵琶类乐器,故宫敦煌特展中的“妙音乐舞”单元还展出了胡琴、排箫、笙等乐器。敦煌壁画中的乐器与故宫院藏的实物交相辉映,共同展现出故宫与敦煌两处世界文化遗产音乐文化遗存的独特魅力。

当我们倾身聆听,乐音仿佛悄然响起......

(本文转载自故宫博物院公号,标题有修改)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