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美人》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近期,取材自屈原传奇一生的青春历史传奇剧《思美人》落幕。3.9的豆瓣评分和0.77的平均收视率———它所交出的答卷并不让人满意。这部剧声称“力求尽量精准还原战国时期社会及人文风貌,搜集阅读了两千余万字历史资料和研究专著”,剧本创作历时五年,以权威研究专家担纲,却最终在播放过程中因大量历史硬伤、爱情线过度铺展、道化服艳俗、以及对大众常识中屈原形象的背离等,落得槽点满满。
握着一手好牌的《思美人》没能成为有影响力的文化现象,在于该剧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存在创意误区:它以一般青春偶像剧的类型套路来编码历史文化资源,而不是立足于文化资源的特定情境来构建独特的世界观和叙事逻辑,从而导致优秀文化传统资源的俗套化、庸俗化和单调化。
类似的误区并非孤例。近年来,随着文艺作品频频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传统文化正成为一个巨大的IP。这个方向本身并没有错。事实上,中国拥有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和故事想象资源,如上古神话、春秋战国、山海经、封神演义、道教系统、聊斋志异、佛经故事、民间传说等,原本就为我们的文学和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从现状来看,这一波文艺创作与传统文化的对接大多流于元素的挪用与拼贴。这提醒我们,能否摆脱急功近利的创意误区、符合故事创意规律的开发,是能否进行中国原创、讲好中国故事、输出中国价值的关键。
仍以《思美人》为例。该剧备受诟病之处,就是打着历史剧的名义,以大量篇幅来展现屈原、莫愁女与昭碧霞三人之间的三角恋,而将屈原的忠君爱国、体恤民生、诗才文采以及战国格局、楚地风云置于爱情的背景,从而导致屈原的历史人格不受公众认可。与此同时,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的错置,对不符合当时历史情境的礼乐制度与服饰道具的处理,以及不符合历史人物角色气质的表演,也导致该剧从总体上偏离了屈原生活所独有的历史时空。这些都使得这部剧难以建立一个符合其内在历史逻辑、叙事逻辑和形式逻辑的独特的艺术世界。
《思美人》的创意误区源自影视内容的生产者对大众需求的误解,在诸如大数据之类的误导下,错误地设定年轻受众的观赏喜好。他们以为一般偶像剧的爱情套路、所谓明丽玄幻风格和卖腐耍萌就可以虏获年轻受众的观看热情,因而简单地进行模仿和跟风,却没有真正理解故事创意的核心规律,导致原创内容的低层次产出和文化资源的浅层次开发,难以形成中国文化资源的优质输出和深层传播。
故事创意源自于特定的叙事情境,并由之生发独特的世界观和故事系统。由于不同叙事情境之间具有差异性,因而奠基于其上的人物的处境、命运、选择与奋斗的逻辑便因为世界观的差异而具有独特性,器物、人情、欲望之间的关系也因为叙事情境和世界观的特征而具有独特的价值系统。传统文化资源的叙事性重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立足于它们的故事、它们的世界观、它们的情境本身,并由之生发有系统、有深度、有饱满性、有逻辑的世界观和故事性,不如此,就难以真正形成独特的故事创意和内容输出。
《指环王》《哈利波特》《权力的游戏》等具有世界声誉的魔幻和奇幻故事的成功,就是有效地融合北欧神话、西方中世纪传奇和基督教文化,从而形成独特的想象系统的结果。以《指环王》为例,该系列电影以“魔戒”为中心建构了一个包含着人类、霍比特人、精灵、半兽人等不同种族生物所构成的中土世界,“魔戒”的争夺、诱惑,对魔君的反抗,构成这个世界内在的运行逻辑和故事驱力。
国内网络文艺领域也有成功的案例,比如国产网络动画《秦时明月》。它以战国时期秦国统一六国过程中,六国留存力量试图颠覆秦国以及秦国内部的权力争夺为线索,融合诸子百家、武侠、奇幻等为文化资源,建立了一个能从具体情境生发出来的具有内在运行规律的世界,所有人物的命运、性格都与这个世界的内在的具体情境息息相关,充满着神奇的想象魅力。但遗憾的是,个别的成功不能掩盖更为普遍的影视剧想象世界创意匮乏的问题。如电影《长城》中的饕餮,它是一种代表欲望的动物,60年出现一次,这个本可在欲望、时间与人性之间具有深度开发潜力的故事创意,却并未被影片开掘为独特的世界观,而只是被作为一种视觉奇观来表演一个模式化的俗套拯救故事;同样的,动画电影《大鱼海棠》所依赖的“北冥有鱼”的故事寓意,是一个蕴含上古时代哲学世界观,并具有传承和建构传统价值观可能性的独特文化资源,只可惜它最终走上韩剧式言情的歧路,导致文化资源的浪费。
客观地说,对于近年来频频引进海外剧目、翻拍热门IP、依赖网文改编和流量明星当道的国产影视来说,像《思美人》《长城》《大鱼海棠》这样立足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以历史故事还原与青春偶像剧相结合的方式探索流行文本与主流价值融合创新传播的原创思路,可谓一种可取的路径。但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系统性挖掘、思考与重构,从而使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得以彰显并获得尊重。不然的话,有效传承优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就将成为空话。(文/郑焕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