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书摘

大江大海,也难隔断“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血脉情缘

后来,不论是宴请谁,烘烤面包果成了我们家的一道保留节目。独木不成林。爷爷用那棵面包树的枝条,在后院繁殖了十来棵面包树,组成面包树林。

本文摘自《海峡柔情——上海、台北“双城记”》,叶永烈 著,天地出版社,2017年5月

 

大江大海,也难隔断“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血脉情缘

图源于网络

原标题:面包树下的爱情

姜锺书就连婚姻也中规中矩。

那是在他上高三的时候,中秋之夜,原本是月光如洗、清辉满地的好辰光,不料台风呼啸而至,狂雨如注,台北家家户户门户紧闭,度过了一个扫兴的中秋节。清早,风雨刚过,姜锺书背着书包,推着一辆台湾生产的黑色功学社脚踏车,踩着满院子的落叶,打算上学去。他穿着浅蓝色上衣,深蓝色长裤校服,那是台湾师范大学附中男生的校服。

当姜锺书吱呀一声打开绿色边门,门外竟然站着一位背着书包的姑娘,十四五岁的样子。她穿着白色荷叶领浅蓝色上衣,灰蓝色及膝窄裙校服,不言而喻,这是台湾师范大学附中女生的校服。台湾的中学很多是男女分校,而台湾师范大学附中则男女生兼收。这位姑娘是“纯天然”的美女一个,皮肤白皙,黑发齐耳,没有经过修剪而呈弯月形的双眉,尤其是那双眼睛,水汪汪的清澈透明。

她在姜府门口的地上,放了好几个像木瓜大小的椭圆形绿色果子,这些果子表面像荔枝那样长满了细小的圆疙瘩。她似乎刚放好这些果子,正打算推着她的那辆深蓝色美利达牌脚踏车离开,见到姜锺书出来,显得很高兴。

“大哥哥,这些果子是你们家的吧?”她的声音细细的柔柔的。

“你从哪里捡到的?”姜锺书问道。照理,姜锺书要用“您”字称呼女孩,不过不论是作为上海人还是台湾人,都不习惯于用“您”,所以姜锺书直截了当用“你”,反而显得亲切。

“我上学路过你们家的后门,看到围墙外的地上有好多果子,想必是台风时从贵府后院的树上掉下来的,所以就捡了起来,放到这里。”她很清楚地说明了来龙去脉。

“谢谢您,小妹妹!”姜锺书连声谢道,“这是面包果,是从我家后院的面包树上掉下来的。”

“面包果?面包树?”她似乎第一次听说这奇异的果子,奇异的树。

“你没有吃过面包果?”姜锺书问道。

“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奇异的果子。”她说道。

“这些面包果都送你吧。我家的那棵面包树,一年要结二三百个面包果,吃不了,大都送朋友了。”姜锺书说。

“那我就拿一个吧。”女孩拿出自己的花手绢,包了一个面包果,放进脚踏车前的铁丝篮里。

“再拿一个,好事成双。”姜锺书又给了女孩一个面包果,用自己的白手绢包好, 放进女孩脚踏车前的铁丝篮里。那白手绢的一角,用蓝色丝线绣着一个“J”字。

女孩在连声道谢之后,指着姜锺书的校服说:“你也是师大附中的?”

“高三甲班,姜锺书。美女姜,锺爱读书之锺书。”姜锺书这时候才自我介绍。

“高一丁班,吕竹。双口吕,竹子的竹。”女孩也自我介绍道。

就这样,他俩借助于面包果的介绍,认识了。沿着湿漉漉的路,迎着台风的余风,他俩第一次肩并肩骑向位于台北大安区信义路三段的台湾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一路上,姜锺书向吕竹说起家中那棵面包树的来历:

那是爷爷有一年担任国军台东地区指挥部副司令,驻守在台湾岛东岸的台东太平角。有一回,他从台东前往太平洋中的小岛——绿岛公干。(吕竹问:是《绿岛小夜曲》的那个绿岛?姜锺书答:是。)他在旅店用早餐时,吃了一种乳白色的面包, 松软可口,酸中有甜,而且还有一股清香。他问店家,这是什么品牌的面包?店家答,乃面包树之果,经过烘烤而成。爷爷从未听说面包树。

店家带爷爷去后院,见到十几棵又高又大的树,叶子深绿,又大又厚,树上“吊”着一个个椭圆形的绿色果子。店家说,这便是面包树。面包树原本生长于马来西亚、印度及加勒比海一带。绿岛引种面包树,是因为这里是孤悬于太平洋之中的小岛,粮食靠台湾本岛供应,而面包树上的面包可在紧急情况下作为粮食,平常亦可作为早点。爷爷听罢,对面包树产生了浓厚兴趣。

离开绿岛时,爷爷捧着店家所赠的一棵面包树幼树,像捧着心肝宝贝似的,一路上精心呵护,回到台东,又从台东回到台北。他回家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后院挖坑,亲手种下那棵面包幼树。那时候,爷爷公务很忙,却依然三天两头亲自给面包树浇水、施肥。他不放心交给用人看管,尽管绿岛店家曾经说过,面包树不择水土,只要气候暖和,就能成长……

不负所望,面包幼树不仅成活了,而且呼呼的朝上窜,树干变得又粗又壮。才几年工夫,就长到十几米高。

面包树终于开出黄花,结出硕果。

第一次品尝又香又甜的面包果的那天,成为我们家盛大的节目。爷爷亲自下厨,烘烤面包果,还拿出一瓶红葡萄酒,全家分享这奇树异果。

后来,不论是宴请谁,烘烤面包果成了我们家的一道保留节目。

独木不成林。爷爷用那棵面包树的枝条,在后院繁殖了十来棵面包树,组成面包树林。

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系主任梁实秋教授的太太程季淑女士听说我们家有这么一棵稀奇的宝贝树,就从我奶奶那里要走一根面包树枝条,种在云和路11号梁公馆的后院,也长得又高又大。后来梁实秋教授搬离了云和路11号,他曾经在文章中写及那棵面包树:“我们临去时对那棵大面包树频频回顾,不胜依依。后来路经附近一带,我们也常特为绕道来此看看这棵树的雄姿是否无恙。”

……

姜锺书如数家珍一般向吕竹讲述着他家面包树的来历。

一路上,吕竹只是细心倾听,充满好奇。

在姜锺书讲完了面包树的故事后,她告诉姜锺书,她家在青田街的另一条小巷里,上学时常常骑车从姜锺书家后门走过,却从来没有注意这幢日式别墅,因为她家也是住这样的房子。几颗被台风扫落的面包果,使她结识了姜锺书。

经吕竹这么一说,姜锺书明白,原来彼此住得很近,只是往日“无缘对面不相逢”罢了。

“我的名字是爷爷取的,希望我锺爱读书。吕竹,你的名字为什么叫竹?”彼此熟悉了之后,姜锺书问道。

“我的名字是父亲取的,因为我出生在台湾新竹。”吕竹回答说,“再说,父亲喜欢竹子。我家院子里种满竹子。”

一路骑车,一路聊,从小巷拐入车水马龙的信义路。巷口是一家茶馆,挂着长圆形的淡黄色灯笼,上面竖写两个黑色的大字“赤枫”。这家赤枫料理所在的也是有年头的日式建筑,当年的老板是日本人,从日本引种了几棵红枫,亦即日本红叶鸡爪槭,种在临街临巷处。到了秋日,屋檐下红枫似火,非常耀眼,引来众多茶客, 一边赏枫,一边品茗。

过了赤枫料理之后,转眼间便到了台湾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穿蓝色校服的学生多了起来。这时,吕竹特意放慢了车速,跟姜锺书拉开距离。

进入台湾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门时,照例要下车推行。迎面的墙上写着十字校训:“人道、健康、民主、科学、爱国。”姜锺书走向高三班,而吕竹则走向高一班。

翌日下午,姜锺书放学回家。他推车出校门之后,便开始骑车。从信义路拐入小巷时,途经赤枫料理,耳际忽然飘来细柔的女声:“姜哥哥!姜哥哥!”

姜锺书一看,竟然是吕竹。吕竹推着脚踏车,正站在赤枫料理火红的枫树之下在等他。

吕竹从书包里取出那块已经洗净、用蓝色丝线绣着一个“J”字的白手帕,还给他。姜锺书明白,吕竹在赤枫料理等他,就是为了送还这块手绢。

于是,他俩同路骑车回家。又是一路骑,一路聊。这一回,吕竹成了主角。她告诉姜锺书,昨天她把两个面包果带回家,父亲既高兴又喜欢。父亲是台湾师范大学生物系的植物学教授,这两个面包果成为他研究的对象。父亲说,面包树不仅可以用枝条繁殖,也可以用种子繁殖,所以他细心地从面包果里取出籽之后,才把面包果送进烤炉,让全家品尝面包果的清香滋味。父亲说,把面包果的种子放进土里,大约半个月就可以发芽,六七年之后就会开花结果。

姜锺书一听,脸上出现了笑容,说道:“这么说,过些年你们家也可以吃到自己种植的面包果了。”

吕竹也笑了,说道:“《诗经》里有句话,‘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他托我把‘李’送给你。”

吕竹说着,停车,下车。姜锺书也随之下车。吕竹从脚踏车前的铁丝篮里,取出一个纸袋,递给姜锺书。袋子里是什么宝贝?姜锺书打开之后,见到里面是两颗竹笋。

“这是父亲从我们家院子的竹园里挖出的新鲜秋笋。”吕竹说,“在竹园里,冬笋最大,春笋最嫩。秋笋不如冬笋、春笋那么多,就越发显得宝贵。父亲在竹园找了许久,才找到这两颗秋笋。”

姜锺书连连道谢之后,把纸袋小心翼翼放入自己脚踏车前的铁丝篮里。

回到家中,姜锺书把纸袋里的两颗竹笋交给爷爷,并向爷爷讲述了吕竹和她爸爸的故事。

爷爷说,这两颗竹笋不能吃,埋到后院土里,让竹笋长成一片竹林,作为“投桃报李”的纪念。

作品简介

大江大海,也难隔断“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血脉情缘

《海峡柔情——上海、台北“双城记”》,叶永烈 著,天地出版社,2017年5月

《海峡柔情》是著名作家叶永烈长篇系列“上海三部曲”的第二部,讲述了上海淡水路朱、姜两户人家百年间的爱恨纠葛。

朱家儿子朱瑾瑜是中共情报高手,姜家儿子姜传贤为蒋介石经济心腹,幼年好友成为对手。1949年后,朱、姜两家被台湾海峡阻隔,然而他们的子孙之间却有着曲折复杂的恩怨纠葛。最为传奇的是姜传贤的长子姜伯伦的经历,他如同钟摆往返于海峡两岸,四度被捕,三次成婚,情感几度受挫,折射出海峡两岸错综复杂的历史。

海峡横亘于朱、姜两家人之间,但阻隔不断缠绵悱恻的柔情。他们藕断丝连、余情未了,终究会有再次聚首的一天。“海峡柔情”,吟唱的是一曲“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家国长歌。

叶永烈,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教授。1940 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1 岁起发表诗作,19 岁写出第一本书,20 岁时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21 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

早年曾经在《收获》《人民文学》《上海文学》《小说界》等纯文学刊物发表小说,屡获好评。后来从事长篇纪实文学创作,主要著作为150 万字的“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以及《“四人帮”兴亡》《陈伯达传》《邓小平改变中国》等。

近年来回归纯文学小说创作,2016年出版的第一部长篇爱情小说《东方华尔街》曾摘载于2015年第6期上海《小说界》杂志。《海峡柔情》是继《东方华尔街》之后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新作。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