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西班牙《先锋报》《国家报》等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月14日,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里卡多·波菲(Ricardo Bofill)在巴塞罗那逝世,享年82岁。里卡多·波菲被喻为20世纪最激进的建筑梦想家之一,他在世界上40个国家有超过1000个项目,其中最著名的瓦尔登7号、夏宫、红墙住宅等项目展现了他革命性的城市与建筑设计方法。其工作室RBTA在声明中写道,波菲的作品“与语境相连,有着丰富的风格表达,体现了强烈的革新与探险精神。”
里卡多·波菲(1939-2022)
波菲出生于1939年,是巴塞罗那一位建造开发商的儿子,母亲是很有主见的意大利人。年轻时的波菲曾是激进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反佛朗哥独裁统治者,以至于1958年先是在抗议游行中被捕,之后被迫从巴塞罗那建筑学院退学,远走瑞士,最终在日内瓦高等美术学院完成了建筑学业。1963年,波菲回到巴塞罗那,在家族企业的基础上开始了本土实践。他召集了一群不同专业的精英——建筑师、工程师、哲学家、作家、社会学家和电影制作人等等,在巴塞罗那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Ricardo Bofill Taller de Arquitectura (RBTA),一时间拥有很高的声誉。
△ RBTA成立初期各种身份的成员们 ?RBTA
在职业生涯的实践中,波菲既多产更多变。从欧美发达国家到亚非发展中国家,他的作品遍及世界各地;从作为大都市门户的机场、剧院、校园、企业总部、奢侈品牌商店、酒窖到社区体育设施、图书馆和普通住宅,建筑类型、标准无所不包;从现代乡土到当代高技,从后现代到极简……没有固定的风格,只有持之以恒的因人、因时、因地而变的原则。
重要作品
瓦尔登7号
瓦尔登7号鸟瞰 ?RBTA
1970年,波菲设计完成了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甚至也是西班牙当代建筑中最具实验性的作品之一 ——建于巴塞罗那郊外的瓦尔登7号住宅区。
“瓦尔登”的名字最早来自美国超验主义作家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的作品《瓦尔登湖》。梭罗从1845年春天开始,在老家康科德城的瓦尔登湖边建起一座木屋,这本书记录了作者长达两年多在此自耕自食生活的一系列感悟,如同一部美国个人版的世外桃源记。1948年,美国著名行为心理学家B.F.斯金纳(B.F. Skinner)出版的作品借用了“瓦尔登”这个名字,将这本乌托邦概念的科幻小说命名为《桃源二村》。在此书中,作者以一个心理学家第一视角的身份,同一位哲学家,以及其他四位年轻人拜访了好友基于人类行为学而创建的共产主义社区。这个被命名为“桃源二村”的社区,通过严谨科学的行为学管理模式,营造出一片完美平等,但是又与世隔绝的社会氛围。最终哲学家选择离去,而心理学家经过了一系列心理斗争选择留下。整个故事基于斯金纳对于当时美国政治制度的不满和起源自19世纪的乌托邦风潮的延续,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于行为学等科学研究可以改良社会的信心。
波菲的作品被命名为瓦尔登7号,正是受到这两本书观念的影响,尤其是第二本。项目最终建成于1975年,是一座包括446间公寓的集合住宅。这些公寓分布在18座异形高塔之中,高塔最高有16层,屋顶设有天台花园和游泳池。高塔们彼此相连,如同一片人造的混凝土森林,形体中间围合了7个中庭。中庭皆没有覆盖,像一个个夸张的幽深天井,直指天空。由于复杂的公寓构成方式,不熟悉的人会觉得整座建筑就是一座垂直向上的迷宫。
高耸的中庭 摄影:杨天周
RBTA工作室的总部La Fabrica
La Fabrica外观 ?RBTA
La Fabrica外观 ?RBTA
在瓦尔登7号的旁边,坐落着RBTA工作室的总部La Fabrica。这里以前是一座废弃的水泥工厂,由30个水泥筒仓和放置大型工业机器的房间组成,1973年,波菲发现这里后,决定对这个前工业园区进行改造,最终历时两年完成。
改造后的La Fabrica是一个集工作、集会与居住为一体的综合体,外观如同神圣的庄园——巨大的水泥建筑高耸入云,外表被各种层次分明的植物所覆盖。建筑四周和屋顶郁郁葱葱的植物让原先冰冷的混凝土结构显得更加人性化。而在内部空间,波菲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先的结构,同时加入一些加泰罗尼亚传统建筑的元素,如细长的拱形窗口,将巨大的圆柱筒仓转变成充满阳光的办公室。
La Fabrica室内 ?RBTA
La Fabrica室内 ?RBTA
La Fabrica室内 ?RBTA
La Fabrica室内 ?RBTA
红墙住宅
左为红墙,右为夏宫 ?RBTA
红墙住宅,1963年 ?RBTA
相比之后波菲以法国为基地的二十多年的建筑实践,以及2000年后重回西班牙的当代建筑创作,瓦尔登7号、红墙与夏宫三栋住宅是更能纯净体现波菲地域情结与超现实主义设计手法的经典之作。
特别是在最后成形的红墙住宅中,波菲的建构思路更加成熟。他在整栋建筑的形态中设置了多重隐喻。其中,建筑平面映射的是古典的希腊十字,外部坚实的形体与穿插于内天井的楼梯、平台、连桥的空间体验,参照了通常都建在地中海边岩石峭壁上的北非要塞,而采用精确几何体与浓烈色彩的设计手法,彰显的则是典型构成主义实践。这种有些离奇的原型组合与重构设计方法,加之不停变幻的自然光线的配合,使一栋日常居住建筑,生出能与山海对话的能量,继而成为波菲意欲呈现的梦幻家园。
红墙住宅 图源:gestalten
红墙住宅 图源:gestalten
红墙住宅 图源:gestalten
红墙住宅 图源:gestalten
红墙住宅 图源:gestalten
红墙住宅 图源:gestalten
红墙住宅 图源:gestalten
巴黎住区
巴黎住区(Les Espaces d'Abraxas) ?RBTA
巴黎住区(Les Espaces d'Abraxas) ?RBTA
波菲的建筑语言在1980年代发生了彻底的变化,从早期的乌托邦式实验变为现代主义与古典主义的结合,充分借鉴文艺复兴、巴洛克的风格,尤其体现在这期间他在巴黎周边设计的住宅项目上。
Les Espaces d'Abraxas建筑群是波菲在巴黎郊区设计的一个住宅项目,它由3栋单体建筑组成,分别是“Le Palacio”“Le Théatre” 以及“L’Arc”。“Le Palacio”是一座18层的高密度公寓,一共有441个单元;“Le Théatre”是半圆形的公寓,一共有130个单元;“L’Arc”则位于两者中间,看起来像是一座单独矗立在中心的拱门,只有9层共20个单元。项目意在成为居住新区所在地的标志性建筑,具有纪念性与象征性意味,因此波菲采用了许多巴洛克式设计手法,为建筑带来强烈的仪式感。
巴黎住区(Les Espaces d'Abraxas) ?RBTA
巴黎住区(Les Espaces d'Abraxas) ?RBTA
巴黎住区(Les Espaces d'Abraxas) ?RBTA
红墙住宅、巴黎住区……波菲完成于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这些作品常常出现在后来的游戏、影视创作中,这与他的先锋性不无相关。2020年,波菲在接受媒体采访,谈及建筑的未来,他指出,“在历史上的某些时刻,特别是充满变化的时刻,建筑总是领先于她所处的社会。”从艺术的角度来讲,建筑是构筑空间的艺术,是一个曾经历史上最重要的东西。但如今它演变成了正在凋零的造型艺术, 这是一个需要被找回的角色。回溯文艺复兴,当时的建筑师和画家们超前于他们所处的时代,创造了超前于时代特质的作品。但如今与之相反,社会、政治和经济情况的进步与发展先行于建筑,建筑是滞后的。建筑其为未来提出构想的能力在消逝,“对我而言这是很遗憾的事情。因为这个职业的功能之一是在岁月中进行设计,这样的工作是为下一个 300 年而做的。设计需要能够预见未来,设计需要拥有未来的主体。”
(本文据有方空间、全球知识雷锋微信公众号以及archdaily网站等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