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书讯

《中国冬奥》五年采访200余人,向世界介绍中国

冬奥会即将来临,一本由作家孙晶岩写作的、全景式记录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纪实文学作品《中国冬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

冬奥会即将来临,一本由作家孙晶岩写作的、全景式记录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纪实文学作品《中国冬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

发布会现场

发布会现场

2006年,作家孙晶岩应北京奥组委邀请和中国作家协会委派,跟踪采访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写作了报告文学《五环旗下的中国》。十年后的冬奥会,孙晶岩又在五年的时间内,走访国内外多个城市,采访了200余位与冬奥会相关的各界人士,详细记录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从酝酿、申办到筹备的历程。

孙晶岩,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曾写作并出版了报告文学《中国动脉》《山脊——中国扶贫行动》《中国女子监狱调查手记》《中国金融黑洞》《中国新农村启示录》《冲出亚洲的坎坷》等。

作者孙晶岩?

作者孙晶岩 

孙晶岩谈到,《中国冬奥》的写作初衷是“为向世界介绍中国”。2008年夏奥会时,有三万多名外国记者来到中国,而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和他们的行动反映出东西方存在严重的隔阂——有的外国记者问我们中国人一年能吃几次肉;有的外国人拿了很多破旧的衣服让转给老百姓,认为中国人民缺吃少穿。

“08年奥运会的时候,我和外国记者一起参加了二百多场新闻发布会,外国记者还在问我们有没有电灯。我在首钢采访,当时首钢为了奥运会整体搬迁,接待的人员为大家沏茶,一个美国记者问我,你不觉得喝的这个茶水里有钢铁的味道吗?他们提出的问题非常错综复杂,也让我们感觉到,体育盛会是一个很大的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契机。”孙晶岩分享道。

历史上中国人的冬奥之旅的确堪称悲壮,刘长春1932年只身代表中国出征洛杉矶奥运会时,连路费也拿不出,行装也买不起,靠张学良赞助。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既悲壮又令人心酸。孙晶岩介绍:“申办奥运会,中国老百姓对奥运的支持率占80%,居世界首位。中国人为什么有那么强烈的奥运情结和奥运热情?那是强烈的爱国心和期盼中华振兴的愿望使然。中国人经历了太多的屈辱,奥运会使得中国有了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机会,全世界的目光将聚焦北京,这是唯有奥运会主办国才有的优势。”

在写作时,孙晶岩也从这位中国冬奥第一人刘长春写起,为了写好他,孙晶岩去到沈阳、大连、旅顺、北京寻踪,采访了20余位刘长春的同事和家人,查阅了历史文献,并在故纸堆中发现了刘长春手稿。

中国一共获得过13枚冬奥会金牌,这些金牌全部来自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运动员,所以在采访中,孙晶岩也去到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她写道:“我在黑龙江亚布力雪场全国高山滑雪冠军赛现场跟班作业,亲眼看到为了保证运动员比赛,教练员、裁判员、雪场工作人员凌晨3点多起床,4点多乘坐缆车到达山顶,他们冒着严寒清理雪道、插旗门、安装防护网、检查全线路的计时系统。山顶出发点海拔1209米,朔风刺骨,我穿着羽绒服还冻得瑟瑟发抖,拍摄一会儿照片手就冻僵了……亚布力雪场场长李海涛在山上工作了整整11年,脸晒得黝黑,熟悉山上的每一条雪道、每一棵树木。”

《中国冬奥》书影

《中国冬奥》书影

《中国冬奥》的写作始于2018年,孙晶岩谈及,自己在2018年5月开始接触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工作人员,旁听北京冬奥组委组织的平昌冬奥会实战培训系列主题讨论和各界冬奥人士讲冬奥。“我也去到挪威、瑞典、芬兰、英国、爱尔兰、奥地利、加拿大等冰雪运动强国考察,参观温哥华冬奥会主场馆、奥林匹克场馆冰雪运动情况,观察了不同的雪场。”

不同于夏奥会,冬奥会的采访因为天气的原因总是多了一些艰难,首先是场馆的分散,冬奥会的场馆分布在北京赛区首钢园、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诸多场馆、延庆赛区、张家口崇礼等。关于采访的体验,孙晶岩在书中写道:我站在崇礼“雪如意”前采访中铁建工的建设者,鹅毛似的狂雪在我们面前飞舞,看到建设者手冻得像胡萝卜通红通红,眉毛、睫毛上都是霜。工人告诉我,他们早晨五点多起床,七点就要到岗,每天工作十几个钟头,连中午都不能休息。晚上太阳落山了,他们还在干活儿,没有节假日、双休日。

《中国冬奥》中写了很多小人物,从建设者到运动员到设计师们。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孔令燕分享道:“尤其让我感动的是里面的英如镝——中国冰球队的队长。他辛辛苦苦打了十几年球,他的父母为他付出特别多。有一次,跟加拿大队的比赛中,英如镝的颧骨破裂,满脸是血。英达见到他第一句话并没有问疼还是不疼,而是问他你还能不能去比赛,能不能坚持。他的妈妈也是这样,并没有嘘寒问暖,她并没有让孩子养尊处优。还有设计建设场馆的设计师,他们就是代表世界的先进水平。像雪游龙、雪飞燕、冰丝带,这些名字都这么漂亮,它就是代表新的中国,像游龙在山川之间。”

筹办冬奥会的这几年,也是冰雪项目在中国普及的几年和科技进步的几年。中国过去没有可以举办冬奥会、世界杯以上级别国际比赛的高山滑雪雪场、雪车雪橇赛道、U型池、滑雪大跳台等,短短几年时间,这些优质冬奥场馆纷纷建了起来。亚布力滑雪场还有了智能雪场,得到国际雪联、国际滑联和国际单项组织的认可,一些新建的冬奥场馆成为世界之最。

是一次次回望过去,更能够看到今天的进步。《中国冬奥》中,《冰刀在冰场闪亮》这篇文章中回忆了1991年底,叶乔波到韩国汉城参加世界速滑比赛的情景,赛前训练时,叶乔波脚下的冰刀突然甩了出去,人也跟着飞出了冰面。当时中国不富裕,买一双冰刀鞋2000多元,而买一副冰刀管500多元,冰刀鞋坏了叶乔波不是频繁地换冰刀鞋,而是换冰刀管节省经费。那个年代中国选手都没有备用冰刀鞋,她只带了一双冰刀鞋赴韩国参赛,滑冰运动员必须用自己熟悉的冰刀鞋滑冰,在韩国现买即使质量好也不能用。她借了电焊和焊锡, 笨手笨脚地焊起了冰刀管。第二天上午比赛,她穿着自己焊接好的冰刀鞋夺得了女子速度滑冰500米、1000米两枚金牌。

“现在的中国,请教练、租运动场地、买运动器械和服装、请医生疗伤,一切都是国家替运动员埋单。训练是艰苦的,但运动员使用的冰刀鞋、运动服、雪具都有了很大进步,还有飞行器核心力量训练、漂浮仓放松恢复、加压放松恢复、按摩放松恢复等,有力地加强了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高了运动水平。中国运动员的伙食超级棒,有专门的营养师设计营养配餐。”孙晶岩分享道。

孙晶岩认为:“冬奥会不仅是体育的盛会,更是文化的盛会,北京冬奥会是历史赋予中国的一个契机,我们要用中国文化去影响世界。”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