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1日,北京,一个少儿足球训练班的学员正在训练。 视觉中国 资料图
足球少年的梦碎了
大过年的,大家伙儿都光明正大地不睡觉。中国的半夜三更,人在美国的儿子忽然没头没脑来了一句:“输了。”我知道他说的是足球,中国队负越南,出线又无望。
过后,我们再也没有讨论过这事。相信他肯定也能看到铺天盖地骂国足的段子,但他却对此一言未发。十四岁的少年,是真的伤心了。
儿子D.C.五岁开始踢球。那两年他跟着我在美国,加州天气好,一年四季哪天都能踢户外真草球。他主动要求参加当地的少儿足球俱乐部,差不多每天都训练。在学校里也天天和同学们踢,上学时大包小包,除了一只空空如也的书包,一只保暖饭包,还不忘背一只球袋,里面装着他的小号足球和全套行头。
周末俱乐部联赛,我和一群爸妈把这些小屁孩送到东送到西,到处去比赛。虽然我也套上他们的俱乐部T恤,在场边卖力摇旗呐喊,但我一直觉得那是闹着玩的。
有一天晚饭时,他一本正经地要和我“谈谈”。内容有两项,首先是学校联赛的时间和俱乐部联赛的时间有几场冲突,他很难决定该参加哪边。然后是他的校队队友,在俱乐部赛场上成了对手,他老是调整不过来。
我假装很认真地和他谈了,但心里觉得特别好笑,这家家过的,真事儿似的。
现在回想起来,无限感伤,作为一个足球深爱者,他再也没能如此尽情踢球。
看似热闹的小学校园足球
他回到了中国小学,在几个选项中,我替他选定了一个有足球传统的学校。那个学校在我小时候就以足球队出名,多年以来一直将足球作为特色项目,得过全国冠军。
果然,刚到学校,他就被教练看中了,和高年级校队一起训练,之后,他一直作为主力右前、队长为校队效力。除了校队之外,他也参加了俱乐部队。校队每天训练,一次三个小时。俱乐部每周训练,一次半天。当然,也时不时会有比赛。那个时候,中国正在下决心要大力发展足球,从娃娃抓起,要大搞特搞校园足球。因此,每个学校都有足球队,也搞学校联赛。
听上去和在美国的时候没什么两样。
实际上,太不一样了!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国的学校为了安全起见,是不让学生们在操场上左冲右突的,只有球队训练的时候,那几个球员才可以。这就意味着,不仅是D.C.,所有的孩子都失去了在校园里踢野球的快乐。还有,如果哪个孩子没有能够在一二年级,最晚三年级的时候进入校队,那他基本上已经失去了踢球的机会。因为从三年级开始,校队就要出去比赛了,为了保证赢球,还没加入的来不及给机会了。
问题是,小学的时候,孩子们还在踢五人制,一支球队只需要8个人就能去打比赛了。算上梯队,一个学校,最多只有二十几个孩子能真正踢上球。而中国的小学,学生人数基本在1500人以上。也就是说,我们的足球人口,最晚从三年级开始就已经被限定了。
到了五年级,那二十几个也保不住了。成绩不错的孩子都去参加小升初培训班了,蹲坑班刷题都来不及,哪有时间踢球。余下的一看,不能靠足球保送好初中,人心动摇,比赛都凑不足人头了。
很多人说,十四亿泱泱大国,还挑不出11个球员吗?那要看我们的足球人口啊,一个城市最后才出了个位数的足球人口,我们是真的挑不出人。
少儿足球俱乐部是一块蛋糕
细心的可能会问,如果校园足球只有表面的轰轰烈烈,那不是还有俱乐部么。D.C. 最早参加的俱乐部是和本省的成人俱乐部有关联的,在全市各小学的校队里,选拔了一些所谓苗子,也就三十来个人,设想是为以后的成人俱乐部做后备储备。每周集训,场地很正规,离大部分孩子的家都很远。一年中,不适宜天气占了大部分,刮大风下大雨重雾霾夏天三十八度冬天三四度还雨夹雪。最提不起劲的是几乎没有比赛,全省就这么一支队伍,每周才训练一次,比赛只能安排在假期,拉出去几天,和青岛什么的比几场。渐渐地人越来越少,小升初压力之下,家长首先取消的就是俱乐部训练,六年级的时候终于散伙。
这还是借了大搞少儿足球的东风,这股风现在好像又刮过去了,后来也没有再听说组建这样的队了。
校园足球是有一定经费支持的,主要用来请教练。学校里负责足球项目的就是体育老师,需要外聘足球教练。我们的足球人口很少,从事职业足球的人更是少得可怜,而校园足球这块蛋糕不小,被不少生意头脑灵活的足球爱好者盯上了。他们组建了很多小型的少儿足球俱乐部,拉上一个专业足球队员,就可以进校园了。
玩票的永远比专业的起劲,小俱乐部之间倒是经常在周末举办比赛,各校队按自己教练的归属,自然分属各俱乐部,原班人马去打比赛,也算是以赛带练,D.C.当然也乐颠颠去了好多回。
我还是送到东送到西地送他去比赛,比赛场地都不近,毕竟在我们的公共设计中,压根儿就没有足球场,孩子们就是想踢个野球也没有场地。而学校足球场,只对校园足球比赛开放。不过就算D.C.所在的,非常重视足球的小学里,也没有一个像样的球场。他的学校拥有一个真草球场,但是因为缺钱维护,早成了只有几根毛的黄土地。不知从哪天起,黄土地上出现了一个小坑,越来越大,终于成为一个大水坑,因此他们的学校从来不曾成为主场,后来索性彻底不能用了。家长们曾经提议捐款整修球场,被校长拒绝,公办学校焉能收受家长捐赠。所幸我们毕业两年后,终于有了经费将球场改造成了人造草地。
球场周围再也没有了俱乐部大旗挥舞,教练脸红脖子粗,父母齐声呐喊的火热场面。在这里,没有人看比赛。在美国时,我还见过爸妈把周围邻居都叫来看比赛,还个个都拿着乐器,钟鼓齐鸣,大吹大擂,硬生生翻盘。赢了比赛后,学NBA,现场大派汉堡比萨,人人有份。这还只是美国,欧洲南美不知是何情形。
无论如何,这些看似数量众多的少儿俱乐部是不能生产出额外的足球人口的,来来去去,还就是校队这些人。这是体制决定的,校园才是一切人才生产的主阵地,包括足球。
2020年10月11日,北京,一个少儿足球训练班的学员正在训练。 视觉中国 资料图
找不到通往职业足球的路径
D.C.是幸运的,他没有错过校队选拔,没有因为小升初退队,踢上了他最爱的位置,当上了队长,拿到了教育局发的“足球少年”称号,还在校际足球联赛中连续四年当上“最佳射手”。在他的小学里,喜爱足球的孩子很多很多,但是有机会并且毕业后还在坚持踢球的,只有他一个。
可就是他这一个,也算不上足球人口。
小学五年级快结束的时候,D.C.忽然提出来,要当职业足球运动员。
为此,我询问了教练、体育老师、俱乐部、教育局、体育局、足球学校,以及正在踢中甲的职业球员,如何才能在中学阶段同时兼顾学习与踢球,并最终进入职业球场?校园足球有希望踢成职业的吗?本省每年生产多少个职业球员?
问下来发现,我堂堂经济大省居然是个足球沙漠。校园足球踢进职业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足校一年招生20人,近二十年400来个毕业生,最后踢进职业的是个位数。
所有人都觉得我脑子瓦特了,儿子学习成绩这么好,干嘛放弃学习去踢球。在中国,就算踢出来了,又能怎样,放到世界上被别人虐?至于兼顾学术和足球,这怎么可能呢,你初中都进少体校了,还学什么习。随便练什么项目,都是兼顾不了的!
我不服,举了一堆外国人的例子。对方很不耐烦,那是人家有校园足球有青训体系有梯队储备,我们哪有啊,小学还弄支队伍玩玩,上了初中一周一次训练都保证不了。
让孩子12岁就放弃学术,我下不了这个孤注一掷的决心,显然也不那么明智。
为了补偿儿子受伤的小心灵,我送他参加了切尔西和里斯本青训队的外围选拔,他都选上了。他去了伦敦,想去葡萄牙的时候新冠横行,没能去成。怪可惜的,不过没关系,接下来的暑假还能去。
我还想过移民葡萄牙之类的国家,送他去踢U14,等到大了,归化中国,回来踢球。但一句葡萄牙文都不会,去了实在不知道该如何生存。更重要的是疫情了,谁也动不了,一晃两年过去。
为了能同时高质量地读书和踢球,在推演了各种方式之后,发现除了出国之外,找不到解决方案。于是小小的D.C.,为了他的运动梦想,要去做小留学生了。有一段时间,他天天恨自己没有生在欧洲或者是南美,作为母亲,我很替他难过。
其实我还动过别的脑筋。早就听说北京有一帮家长组队冰球,小学的时候在国内一起练,十几岁就都把孩子都送到美加,一边读书一边练球,然后回来国家队比赛。国内没有好的球员生产体制,就自己来。的确,这次冬奥会,男子冰球队有三分之一就来自这些孩子。战绩如何尚待观察,但起码读书运动两全了。
我也想过这么干。国内初中升高中竞赛太激烈,无法兼顾读书与运动,那么组队出国,平时各自校队俱乐部队踢,寒暑假自己请教练集训。可是没有人一起啊,从五年级开始,那些队友就逐渐消失在题海中,愈行愈远。我们只是省会城市的普通家庭,其实也没有那么大能量。
现在我们可以知道,为什么选不出11个人了吧。
无球可踢的中学
因为新冠的缘故,D.C.八年级才出国读书。
七年级,也就是这里的初一,他还是在国内读的。一入学,他就非常积极地去足球队报到,体育老师当然欢迎。但是他们缺少学校的支持,没有资金请不到教练,无法保证训练时间,队员里没有几个以前碰过球的,区比赛不能不去,能被人灌十几个。D.C.非常抓狂,狂输后甚至大哭过几场,然而队友们若无其事,嬉笑如常。
有时他们一个月都没有一次训练,即便有了训练时间,因为没有教练,也只能继续跑圈。我又提出自己请教练,学校觉得很没面子,严辞拒绝。最后终于请到了教练,噫,就是小学里曾经带过他们的那个,一周来一个小时。
体育老师是带田径队的,看他速度很快,几次劝他改练田径,他不干。然而他的坚持,换来的只是灰心。校队形同虚设,班主任因为他在活动课踢球找家长。至于俱乐部,早已风流云散。他是真的踢不上球了。全体同学都在拼命刷题,为上高中而奋斗,没有人关心足球。以前还有一个足球特色中学,现在也成往事。
我从来没有见过哪个孩子像D.C.这样,愿意为了踢球付出任何努力,但终于连他,也沦为无球可踢。
一个没有孩子在踢球的国家,我们凭什么指望国足所向无敌?
在少儿足球中看到的教练体系
美国人对足球不太关注,但是孩子们小的时候,几乎都会去踢一阵足球。D.C.所在俱乐部给小娃娃们配的教练相当不错,每次都有一个正教练和两个副教练,守门员有专门的教练。历经三个正教练,一个英国人,踢过曼城队;一个日本人,踢过日本的甲级联赛;还有一个是女的,巴西人,靠着足球,技术移民美国。
孩子小,虽然比赛时大家都很投入,但日常训练并不冲着“赢”去,还是教基本功和足球思想为主,赛场上讲究人人参与,快乐足球。这和他们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思想很配套。
D.C.的小学校队教练换过三个,作为传统足球强校,请的都是专业球员,踢过省超级联赛。没有副教练,体育老师就是体能教练。其实大部分学校请的都是挂名在小俱乐部里的业余球员,因为专业球员也不够分的。专业足球、职业足球,并不是一回事,职业球员来当校队教练,最起码我没听说过。
中国少儿的足球训练和技战术布置完全是奔着得分去的。我们什么都要赢在起跑线上,都要出成绩,等不及素质教育了,只争朝夕。
小孩子踢的五人制、八人制,和成人大场有所不同。若有一两个非常突出的主力队员,这支队伍就很容易所向披靡,余下的队员很容易被无视。教练的注意力都在赢球上,很少注重足球品德教育。我们男足总是一副窝里横的表情,可能和从小在球场上被宠大是有关系的。学校里成绩好一切好,球场上踢得好也是一切好,不好好训练,不研究技术,不注重体能,不知道脚法,都不重要,反正从小国内的球场竞争其实并不激烈。
家长让孩子们踢球,大多是希望能够在升学中有所帮助,发现没什么用处之后,看比赛的兴致都缺缺。到后来,教练最大的难处是队伍都凑不齐,更别谈保证训练时间了。
2020年10月11日,北京,一个少儿足球训练班的学员正在训练。 视觉中国 资料图
中国队输给越南,许多人觉得是奇耻大辱,但实际上这几年越南足球俱乐部搞得红红火火,迅速建立起了青训体系。前年我带着D.C.在牛津,英国是全民足球迷,房东老太太津津有味地带我们看了越南球赛,现场就预言了越南会赢中国。当时我感到惊奇的是,英国人居然连越南国内赛都看,还转播!而我们,每次光顾着骂那23个人了,并没有好好看看邻居们在干嘛。
事实上是足球这个运动需要的整体投入实在太大,要将校园足球做到位,要将俱乐部足球运转兴旺,要形成完整的青训阶梯,不仅需要金钱,还需要对许多东西,包括教育在内,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光看报告和数据,会觉得我们已经做得很好,身在其中,才知踢球的奢侈。
目前我们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暂时顾不上足球,就让国足成为段子吧。
(本文作者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化所研究员,儿子D.C.今年14岁,目前美国中学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