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书讯

雪莉桑德伯格:面对灾祸,每个人都需要人生的备胎

每个人都在沙滩上行走,大多数时候也都留下不只一排的脚印,可是在那最困难最悲伤的岁月里,只会留下一排脚印,因为你的朋友紧跟着你的步伐,随时在你身后,准备在你倒下的时候托起你。

雪莉·桑德伯格:面对灾祸,每个人都需要人生的备胎

Facebook的COO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的新书《Option B》(《备用选项》),用亲身经历讲述自己如何走出意外丧夫的悲痛,同时用全新视角深刻解读了朋友、亲情、成长与爱。如何面对突然降临的灾祸,如何走出刻骨铭心的悲痛,如何给孩子以稳定正常的成长环境?她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心理学和管理学教授亚当·格兰特(Adam Grant)一起,不仅写出了一本自我疗伤的手册,更跳出极端意外的情境,给出了不少为人朋友的建议。

2015年,桑德伯格和丈夫戴夫·戈德伯格(Dave Goldberg)在墨西哥度假时,戈德伯格突发心律失常,从跑步机上跌倒并猝死。在《备用选项》中,桑德伯格记述了那段泪水与愧疚交织的黑暗日子,以及一个个无比艰难的时刻。按照心理学家Elisabeth Kubler-Ross的理论,突遭变故,悲哀会按照五个阶段发展——首先是否认,因为损失无法想象;然后对所有人感到愤怒,恨他人比自己好,恨自己无能为力;接着是交涉,去恳求,祈祷,只为换取哪怕多一点的机会;当交涉失败愤怒难以控制,就会陷入消极、绝望,直到最后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无能为力,然后才放手,最后接受事实。桑德伯格告诉我们,悲哀的五个阶段并不像理论所言是线性的、连续的。相反,各个阶段都跳跃起伏。

走出悲哀,因此也更加困难,需要自己培养内心的坚韧,也需要身边亲人与朋友的扶持。

坚韧之心并非只是一些人的特质,面对苦难,坚韧成为每个人的修行。桑德伯格引用一句古人的话形容这种修行:“如果我必须倒下,就让我倒下吧。那个后来的我会赶上来一起前行。”格兰特分析了因为变故而悲哀的人常常容易陷入的三种心灵困境,强调只有走出这些困境才能重启生活。

要走出常见的三种困境归结成一句话,坏事并没有那么可怕。

其一是怪罪自己,认为变故是自己的错。这是十分常见的心理反应。对于戈德伯格的死,桑德伯格的第一反应是自己的错,因为他从跑步机上摔下的时候,她在酒店房间里小憩,她担心摔倒造成脑损伤是死因之一,因此总是认为“如果我在他身边,灾难就不会发生”。尸检报告虽然有助于帮她走出对自己的自责——戈德伯格是猝死而不是死于脑外伤——但是真正要走出“如果我在他身边”这样的自责,并不容易。

其二是认为坏事会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担忧也很常见,尤其对那些无法走出灾难阴影的人,这种想法会不断强化那种“天塌下来”的感觉——整个世界的改变再也无法复原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日子还需要一天一天过下去。

其三是相信灾难的后果会永远持续。这是悲哀的人无法走出阴影的最大担忧。当他们抱怨灾难完全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自己每天都会生活在灾难的阴影之中的时候,心理学家更需要不断去开导——影响总会渐渐变淡。

灾难是考验友情的时刻,但很多人面对陷入悲哀的友人却不知道该如何去宽慰。

面对遭受灾难打击的人,他/她身边的朋友面临两种不同的选择,他们可能充满同情,张开自己的臂膀去帮助,也可能陷入苦恼,选择逃避。桑德伯格身边许多朋友在表达完哀悼之情之后,就鲜有联系,原因也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帮助,因为不愿意分享和讨论坏消息是人之常情,虽然在最艰难的日子,桑德伯格最需要的是友人的支持。

到底该怎么做?格兰特说,最好的也是最为有力的做法是坦言自己能够看到并了解对方的痛苦,对陷入悲哀的朋友大声说:“我看到了你的痛苦,我愿陪你一起挺过去!”

当然,真正理解并感同身受朋友的痛苦并不容易。桑德伯格也坦言,在自己遭受丧夫变故之前,即使能够主动去宽慰痛苦的朋友,自己的语言也是单薄的。她建议,对于陷入苦痛的朋友,坦言看到对方的痛苦之外,还需要遵守一条“白金法则”:当朋友遭遇苦难,除了设身处地之外,更需要尊重朋友的选择,用朋友希望的方式对待他:如果他喜欢独处,就让他独处;如果他希望倾诉,就聆听他的倾诉。朋友之间不只是给予与分享,还有依赖与负担。桑德伯格说,在最痛苦的几个月内,她的确就是身边朋友的“负担”,而她庆幸有一群朋友愿意承担她的“负担”。

家庭是抗拒灾难的核心。丈夫去世之后,桑德伯格和自己的两个未成年的孩子订立了新的家规,其中第一条就是“不要压抑自己的感情”,想哭就哭,哪怕在学校,让宣泄的眼泪带走些许苦痛。但更重要的是,她知道需要和孩子们一起重建幸福,最好的做法就是一起游戏。丈夫死后,她坚持每周和儿女一起游戏,用欢声笑语带走丧失亲人的苦痛,哪怕只是一时。孩子是否能够承受少年失怙的挑战,是桑德伯格最关心的,也是写《备用选项》的初衷。

能重新爱么?

填补父亲的缺位,有很多方法,但是找一个继父却不是常见的“备胎”。即使在桑德伯格的书里面,也没有提及。但是作为女性职场达人的桑德伯格,并没有逃避“重新找寻爱”的议题,她在最后一章写到自己重新约会的惶恐与担忧,希望以此为缺口,争取男女平等。

最重要的是宽容。但东西方文化中都缺乏这种宽容。看待男性续弦和女性重结新欢的观念,男女仍然不平等。一半以上的中年男性在丧偶一年后就有了恋爱对象,而女性只有7%。女性还会因寻找新伴侣而遭人指手画脚。

桑德伯格寻求宗教的指示。作为犹太人,她向拉比求教,教义上怎么说。拉比回答,教义要求为父母、孩子、兄弟要哀悼一年,但是为配偶只需要30天,因为犹太教希望每个人都能早点向前走出苦痛,开始新的生活。当桑德伯格重新开始约会,并携手约会对象参加社交活动时,很多朋友祝福,却也有亲人无法接受,认为是对戈德伯格的背叛。并非每个人都能有那份宽容。桑德伯格写道:“如果能把约会不看做是背叛,而是(承受苦痛的)他们冲破悲伤找寻欢乐的尝试,那将宽容得多。”

桑德伯格用一首神谕的诗篇——“沙滩上的脚印”——为走出悲痛重找幸福找寻心灵的支撑。在诗中,叙述者记述了和神一起在沙滩上行走的梦。大多数时候,沙滩上总是有两排脚印,可是当人生充满苦痛、悲伤与挫败的时候,沙滩上却只留下一排脚印。叙述者质问神:“为什么在我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却没在我身边?”神回答说:“我的孩子,在那些你只看到一排脚印的岁月,是我在背着你前行。”她变换了诗篇,把它写成一则诠释友情的寓言:每个人都在沙滩上行走,大多数时候也都留下不只一排的脚印,可是在那最困难最悲伤的岁月里,只会留下一排脚印,因为你的朋友紧跟着你的步伐,随时在你身后,准备在你倒下的时候托起你。

这样的朋友,这样的扶持,就是每个人需要找到并交换的人生备胎。

(本文作者系《经济学人·商论》主编。)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