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文化

符号里的中国:从神兽图腾到祥瑞象征

刚刚结束的冬奥会,让人们记住了冰墩墩、雪容融这对玩偶,它们的设计蕴含着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国文化符号。

刚刚结束的冬奥会,让人们记住了冰墩墩、雪容融这对玩偶,它们的设计蕴含着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国文化符号。一个符号的生成与发展,其背后有着强大及复杂的文化支撑,而一旦文化经过漫长的积淀形成了符号,它的寓意就会有长期性及稳定性。读懂了符号,才能理解符号所承载的文化。在《符号里的中国》一书中,考辨了最能代表中国的100多个符号。

冬奥会的一对吉祥物——冰墩墩与雪容融收获了大家的喜爱。冰墩墩的设计蕴含着奥林匹克精神的坚毅、勇敢、未来感与时代感;雪容融向中国传统文化内部求索,以“灯笼”暗喻照亮前路,以一线融融暖意回应“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而遍布雪容融周身的如意环、长城纹样、京鸽图案和如意纹等,则是典型的中国传统纹饰,每一个图样都沉淀了深厚的文化意义。

某种程度上,冰墩墩、雪容融是被有意制造出来的、用于代表一种文化现象和传达某种意义的符号,我们收藏和热爱他们,不仅因为它们是一对可爱的玩偶,更因为它们身上沉淀下来的奥林匹克精神和关于冬奥这一段鼓舞人心的精神记忆。由此,我们关注一些文化符号,实则是关注它所代表的文化意义。

2022年1月18日,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已“上岗”地铁11号线,列车上装饰一新,迎接冬奥会。常志韬/视觉中国 图

2022年1月18日,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已“上岗”地铁11号线,列车上装饰一新,迎接冬奥会。常志韬/视觉中国 图

中国是一个“文化符号”大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我们极其擅长以符号来象征与传达那些难以言传的或者因为神秘而容易蹈空的精神寓意,比如阶层与权力、纳福求吉、精神信仰、辟邪禳灾等。中华出局出版的一本《符号里的中国》中,选择了最能代表中国的100多个符号,如龙、凤、鸿蒙、祝融、太极图、八卦图、河图洛书、三星堆“太阳—神鸟—神人—神树”等,分为祥瑞、守护、神圣、人文四辑,考辨了这些符号的生成与流变。

作为符号的动物

一个符号的生成与发展,其背后必然有着强大及复杂的文化支撑,而一旦文化经过漫长的积淀形成了符号,它的寓意就会有长期性及稳定性。读懂了符号,才能理解符号所承载的文化。

像前文所谈及的,中国几次举办国际赛事选择的吉祥物都以熊猫为创作母题,熊猫也日益成为最能代表中国的动物。而熊猫在中国古代的一众动物符号中其实并不那么显眼。中国在选择象征符号时,更偏好选择上古时期就流传下来的“神兽”。比如闻一多所说的“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的龙与凤、在龙的系统中衍生出的诸如“龙之九子”还有貔貅、麒麟等同配图样和龙一样经历了一番组合创造的瑞兽。

南宋 陈容绘《九龙图》局部

南宋 陈容绘《九龙图》局部

似乎只有那些充满了神秘感和经过再创造的动物才能作为一种祥瑞的符号,比如麒麟,它作为祥瑞的象征,据说只有太平盛世或者圣人出世,它才会出现。而真实存在的动物,也常被附会到这些神兽身上,比如明代有外国使者进献了一只神兽,时人以为是麒麟,举国轰动,实际上是长颈鹿。《瑞应麒麟图》,就是当时的人们错将长颈鹿当作麒麟所绘。

《瑞应麒麟图》

《瑞应麒麟图》

还比如狮子,狮子是从西域传入中国的一种动物,《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安息国“遣使献狮子”,轰动京城。此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向中国进奉狮子,直到元代还有记载狮子被当作贡品而进入中国。在狮子进入中国之后,它逐渐融人中国的神话传说中,成为神灵之物。但是作为祥瑞的符号,比如有强烈象征意义的石狮子,则会融合龙、虎、麒麟、饕餮等动物的特征,根据中国“神兽”文化的特点让其区别于普通的狮子。

《万国来朝图》中,可能以部分动物为原型再创作的“瑞兽”。

《万国来朝图》中,可能以部分动物为原型再创作的“瑞兽”。


《万国来朝图》中,可能以部分动物为原型再创作的“瑞兽”。

《万国来朝图》中,可能以部分动物为原型再创作的“瑞兽”。

而即便是本土的、常见的动物,为了凸显其神秘和珍贵,也会增加或减少器官,或替换某些部位突显与众不同。比如“四灵”,比如三足金蟾,蟾蜍在汉代的地位很高,在汉代墓葬的整套“升仙”的程序中,西王母面前往往设丹鼎,并玉兔捣药、蟾蜍司药,象征着制作和掌握不死药。

符号演变中的“错讹”与“错位”

某种动物作为一个符号,其造型和含义,都将不断变化,以金蟾为例,在汉代,它是长寿的象征,到了唐代,人们将金色的蟾蜍称为金蟾,认为是财富的象征。而这些祥瑞的符号被赋予意义时,常常也并没有什么逻辑,《符号里的中国》的作者赵运涛认为,很多符号形成或演变的过程都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错讹”与“错位”。

赵运涛谈及,“错讹”的一种表现是逐渐“积非成是”。如八仙中的“张果老”,传世文献中有“张果老先生”一句,古代无标点,断句无定式,后来就逐渐以讹传讹,“张果,老先生”变成了“张果老,先生”;前面提到的金蟾,明清时期人们又将其附会为了东汉时期的人物:“刘海蟾”,因为其名字里有个“蟾”字,人们就编出了“刘海戏金蟾”的故事“刘海蟾”的名字也就变成了“刘海”;钟馗,古书上说,齐地的方言常把大木棒、即“椎(chuí)”叫作“终葵”,这个大木棒可以用来驱赶鬼怪,后来就以讹传讹而有了一个叫“钟馗”的驱鬼的神。

而有些“错讹”则是人们有意识生成的,比如以动植物作为吉祥元素,吉祥寓意的形成多是依靠联想思维而故意形成“错讹”效果。“鹿”谐音“禄”,所以人们画一头鹿,就表示可求得福禄,蝙蝠因为谐音“福”;还有比较典型的“四大金刚”也因为手里的宝器谐音“风调雨顺”而做了调整。

明 佚名 刘海金蟾图

明 佚名 刘海金蟾图


清雍正 粉彩葫芦纹碗

清雍正 粉彩葫芦纹碗

赵运涛认为,符号形成与演变中的“错位”是一种更高级的“错讹”。“错位”是指一些符号在神圣化、世俗化、本土化等过程中,逐渐发生了变化。

中国的信仰体系中,相当部分的佛教神仙都会在中国经历一番“本土化”的改造。古印度的观世音菩萨是男性,传到中国,唐以前也多为男相,一般有小胡子。随着武则天掌权以后,女性地位提高,观音菩萨也变成了女相。元以后,女相观音成为主流。早期的弥勒佛也并不是大肚子,大肚子的造型据说是依据五代时期的一个名叫契此的布袋和尚,人们喜欢这一形象,就逐渐固定下来,从而有了大肚弥勒佛。

南宋 梁楷 《布袋和尚图》

南宋 梁楷 《布袋和尚图》

而以中国幅员之广、朝代更迭之频繁,对神仙的选择也有很大的随意性,比如我们所熟悉的掌管冥界的阎罗王,在他之前,掌管鬼神的原本是泰山神,《博物志》记载,泰山之神叫作“天孙”,是天帝的孙子,他负责召人魂魄,知晓人寿命的长短。魏晋南北朝时期,鬼界又诞生了一个新的归宿与管理者,这就是道教创造的酆都和酆都大帝。到了唐代,佛教的阎罗王信仰才开始占据上风。

阎罗王是伴随印度佛教东传而来,可见我们原本以为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信仰符号,本身则是文化融合的成果,比如民间想象中的“地府”,是融合了中国的“黄泉”和佛教的“地狱”,而广为接受和喜爱的“孙悟空”,经胡适考证,其原型是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印度神猴哈奴曼。

除了思维与审美模式以及文化融合等造成的错位,人们的行为方式也会导致符号系统中“错位”的发生。如扫墓在唐代规定是寒食节的习俗,但寒食节是禁火的,唐宋又流行扫墓要烧纸钱。于是为了避免冲突,扫墓的习俗就逐渐成为了清明节的符号。

解读《西游记》中“日用而不知”的符号

《符号里的中国》的写作中,作者从中国古典小说入手,谈小说中对符号的应用,唤起读者对于那些“日用而不知”的符号的兴趣。

非常突出的文本则是《西游记》。《西游记》中看似那些并无逻辑的神魔故事,其实都有着非常扎实的民间信仰基础。比如《西游记》结尾处,为什么唐僧第一次取回来的经书都是空白的,而最终拿到的经书也束之高阁?赵运涛认为:“《西游记》中唐僧到了西天灵山,领着唐僧去取经书的就是迦叶和阿傩(原型是阿难)。唐僧第一次取的经书是空白的,实际上正是表明了禅宗‘不立文字’、衣钵相传的宗旨。”而“唐僧取经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历史上唐玄奘去印度取经,主要取的是唯识宗的经典。但他取回来的经典很快就被束之高阁,后来还失传了。其中一个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水土不服,普通大众很难接受或接近唯识宗,因为唯识宗经典中多术语一般人看不懂,修行又讲等级,步骤很复杂,它更偏向于专业人士。”

《西游记》剧照

《西游记》剧照

《西游记》中兴风作浪的妖怪很多都是天上神仙的坐骑,《西游记》中唯一出现两次的妖精就是文殊菩萨的狮子精,一次是在乌鸡国,一次是在狮驼岭。在《西游记》中有一只妖怪连孙悟空都怕他,那就是九灵元圣,又叫九头狮子,是太乙救苦天尊的坐骑。九灵元圣法力甚大,能以头生擒孙悟空与沙僧,令孙悟空闻声而逃。还有寿星的坐骑白鹿下界为妖,成为比丘国国王的老丈人。

虎年被网友恶搞的一个妖怪——艾叶花皮豹子精,占隐雾山为王,号称“南山大王”,它是下凡作怪的妖兽中少有的单纯、没有天上背景的妖怪。

《西游记》中的豹子精

《西游记》中的豹子精

《西游记》中,也按照神仙的等级、所司的职能来安排他们的戏份,比如因为职级较低经常被呼之即来的小神——土地公,土地公信仰源于上古时期的“社神”崇拜,在秦汉以前,社神的地位极高,但大约从南北朝开始,土地神的地位越来越卑微。明清时期,人们往往认为土地公是乡下或者郊区的守护神,是最基层的地仙,而因其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最为紧密,土地庙也最为多见。

在《西游记》中,土地公的出场很多,比如作为特殊区域守护神的土地公,像蟠桃园的土地、火焰山的土地。在车迟国,孙悟空与虎力大仙比砍头,当孙悟空的头落在地上的时候,虎力大仙暗暗把土地叫出来,对他说:“将人头扯住,待我赢了和尚,奏了国王,与你把小祠堂盖作大庙宇,泥塑像改作正金身。”结果土地真的听了他的话,由此也可见土地公地位之卑微。

《西游记》中孙悟空与土地山神们

《西游记》中孙悟空与土地山神们

孙悟空每次搬救兵时就会遇到天上的神仙,比如四大天王,孙悟空上天搬救兵时,总是先到南天门、东天门的门口,会遇到今日“轮该巡视”的守门的天王,《符号里的中国》作者认为,和孙悟空关系最好的一位是增长天王。”这其中有可能蕴含的正是中国传统所谓的‘不打不相识’的观念。孙悟空第一次上天庭,就碰到增长天王,还起了纷争。……尔后两个人关系变好,孙悟空的‘瞌睡虫’就是和增长天王玩游戏赢来的。”

天上的神仙系统更复杂,太上老君的青牛精偷了“金刚琢”下凡占山为王,抓住了唐僧,还用“金刚琢”卷走了孙悟空的金箍棒,孙悟空到天庭告状,让排查是哪个“凶星”思凡下界时,简单介绍了天上的星斗所代表的神仙系统:先查了四天门门上神王官吏;次查了三微垣垣中大小群真;又查了雷霆官将陶、张、辛、邓,苟、毕、庞、刘;最后才查三十三天,天天自在;又查二十八宿,东七宿,角、亢、氐、房、参、尾、箕;西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南七宿,北七宿,宿宿安宁;又查了太阳、太阴,水、火、木、金、土七政;罗、计都、孛四余。满天星斗,并无思凡下界。

赵运涛《符号里的中国》 中华书局

赵运涛《符号里的中国》 中华书局

《符号里的中国》提供了一种关于中国神兽图腾和祥瑞象征的新的阅读方式,他引入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罗兰·巴特等西方哲学家关于符号和修辞的术语,以“符号”一词,将更多散落在中国各种地域、时间的信仰和图腾统摄起来,结撰成书;考证每一个符号的源流的同时,也从《西游记》《封神演义》《红楼梦》等小说入手,以“文史互证”给叙述增添趣味。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