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获悉,3月1日,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World Monuments Fund (WMF) 发布了最新的“2022 世界建筑文物观察名录”(World Monuments Watch) ,来自全球24个国家的25处具有世界性意义的遗产地列入。位于中国福建省永泰县的三处庄寨建筑——黄氏“父子三庄寨”谷贻堂、绍安庄和积善堂,从全球225个提名遗产地中脱颖而出,成为World Monuments Watch 2022年的支持对象。
永泰庄寨深藏于中国福建戴云山区,是一种基于山林经济的居防一体的乡土建筑。永泰庄寨的提名和列入,将这一类少为人知的建筑形式和中国传统家族生存智慧彰显于国际视野,也为当代中国乡村基于遗产价值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拓展国际合作提供了新的可能。
WORLD MONUMENTS FUND(简称:WMF,官网中文译名: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是世界上比较权威的保护世界建筑遗址和文化遗产的非营利私立国际组织,成立于1965年,总部位于纽约。世界建筑文物观察(World Monuments Watch)是WMF的旗舰项目,呼吁全球关注世界各地因自然力量或社会、政治和经济变化影响而面临风险的文化遗产。
据悉,WMF(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目前已在中国支持了很多遗产保护项目,其中最著名的是从2000年与故宫博物院合作进行的宁寿宫花园(乾隆花园)修复保护工程。
向世界传递人地和谐的生存智慧
永泰庄寨主要分布于永泰县历史范围内、大樟溪以北。整个福建以“八山一水一分田”著名,而永泰重岗复岭、溪流纵横,多沟谷盆地,田地更加细碎,永泰的乡土社会因而形成了以山林经济为主的多元生计模式,并在明清发展出了庄寨这一类居防一体的建筑形式。
图片来源:清源视野文化咨询有限公司
永泰庄寨地理环境 拍摄:张培奋
大樟溪
永泰庄寨多坐落于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中,以家/户为单位聚居,形成生产、生活、军事防御、文化传承的小单元,并以契约建立起对周边的山林资源的掌控和组织,通过对山林资源的开发积累财富,推动宗族的发展。庄寨外部由夯土墙和铳楼构成防御性围护结构,内部是围绕厅堂、等级鲜明的堂横式院落。
永泰庄寨反映出明中叶至清末闽中东部近海山区的山林开发进程,也体现了家族在开枝散叶过程中生存和繁衍模式,是中国家族制度及家族观念在闽中山区的具体而特殊的体现形式,展现了中国传统家族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多样性,体现出中国传统家族的聚居繁衍可能演化出的一种典型的形态。
与土楼、土堡、碉楼等居防一体的乡土建筑相比,永泰庄寨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类型仍未受到足够的关注。在国内,很多人常常将庄寨与土堡并称混同,在国际上,土楼也因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得到了更多关注。
World Monuments Watch一直特别关注未得到充分展现的遗产地,任何人都能够提名遗产地,通过列入观察名录放大当地社区成员和居民的声音。永泰庄寨展现了在福建乃至整个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多样性。它的列入既是将中国民间乡土社会解决人地关系的智慧传递给世界,也为世界讲述一个更充实、更丰富的人类社会发展演进的故事。
积善堂 拍摄:郑高亮
积善堂前厅 拍摄:张依玫
谷贻堂正厅 拍摄:张依玫
谷贻堂窗雕 拍摄:张依玫
绍安庄 拍摄:郑高亮
绍安庄正门 张依玫
探索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永泰庄寨仍然与乡土社会、家族传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正是因为家族观念、情感和祭祀传统的延续,庄寨的核心社区——建造者的家族后人依然维持着和庄寨的紧密联系。这份在时间中未曾退场离席的家族情感,使庄寨在当下仍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随着遗产保护、乡村振兴和文化复兴的不断热化,族人们合众出资出力修缮庄寨的举措日益增多,还专门成立了庄寨保护与发展理事会,在抢修庄寨本体、挖掘宗族文化、举办族亲活动、推动招商引资、已落地业态运营、参与新农村建设等方面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珠峰寨合众扶扇,拍摄:张培奋
庄寨正厅内组织相关会议、活动的场景,来源:永泰县村保办提供
永泰庄寨周边田林资源对应的农林生产活动仍在持续,虽然与历史上的资源利用方式有所区别,但仍保持了较好的农林耕作状态。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庄寨开始寻求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与外部资源进行了试验性的接触与结合,如田园综合体开发、动植物资源观赏、农林活动体验、传统民俗文化体验等。
但目前庄寨里居住人口流失、传统建筑破败是难以回避的事实,在永泰庄寨中简单延续传统居住功能已经无法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在保护庄寨遗产的同时,探索在今天延续和复兴传统山林经济的方式,是永泰庄寨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尝试。
2020年起,CHCC活态遗产工作室承接了永泰庄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文本编制工作,同时负责编制五处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庄寨的文物保护规划。2021年,CHCC清源视野团队向WMF提名黄氏三庄寨。列入World Monuments Watch让永泰庄寨在未来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上通过国际平台寻求合作迈出重要一步。在列入观察名录的未来两年时间里,CHCC清源视野团队将与WMF携手开展从价值研究阐释、空间活化利用到遗产展示阐释在内的一系列项目。WMF将在一定范围内提供资金支持,并将在国际专家智库和宣传推广平台上给庄寨创造更多机遇。
每个地方的人居环境,都植根于自己的历史脉络之中。立足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了乡愁和人文的淬火,安身之所才能成为精神家园。
便于生产生活开设的侧门(积善堂),来源:永泰县村保办
延伸阅读:
永泰庄寨
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这种独有的地理环境特点使得人们的交流往来受限,在大区域内因山脉的阻隔形成了若干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也由此产生了差异化的文化、语言、风俗、建筑风格。在闽中东部的丘陵地带、福州市的永泰县及邻近地区集中了数以百计的防御性民居,它们在地方传统中有着“庄”、“寨”、“堡”、“厝”、“堂”等不同的称谓。
永泰庄寨地处闽中东部的戴云山脉,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内部重岗复岭,沿溪流、山间形成规模更加细小的沟谷盆地。大樟溪自西向东至福州汇入闽江入海,是联通永泰、福州的主要通道,加强了永泰与福州在社会、经济、文化上的关联。在家族组织强化、山林经济驱动、军事防御需求的背景下,聚族而居、居祠合一、住防平衡且和周边资源紧密关联的庄寨成为永泰地区家族解决现实问题和发展需求采取的应对机制。“庄”、“寨”二字因概括出了区别于其他地区民居建筑在礼仪秩序和军事防御上两方面的特征,所以被组合起来,用以称呼这些处在永泰的丘陵环境中的防御性民居。
和城寨 摄影:张培奋
爱荆庄 摄影:张培奋
中埔寨 摄影:叶俊忠
北山寨 摄影:叶俊忠
永泰庄寨出现的时间可以追溯至明代,到清代进入建造的鼎盛时期。现存庄寨全部建于清以后,其中最早为东关寨,建于 1736 年,最晚可至建国之后。现存较好的庄寨有 152 座,其中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95座,空间分布上除位于福清市一都镇的东关寨外,其余均分布于现永泰县境内,涉及9 个镇、12 个乡。其中积善堂、绍安庄、昇平庄、青石寨、中埔寨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谷贻堂、荣寿庄、爱荆庄、东关寨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容就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省墘寨为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绝大部分庄寨都位于中国传统村落中。
庄寨还是一处具有活态属性的遗产。庄寨里居住人口的流失、缺乏维护所带来的建筑破败是不争的事实,在永泰庄寨中延续居住功能,已经无法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但不可否认的是,永泰庄寨仍然与乡土社会、家族传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正是因为家族观念、情感和祭祀传统的延续,庄寨的核心社区——建造者的家族后人依然维持着和庄寨的紧密联系。始建家族的后人或生活其中,或出资、出力参与庄寨的日常事务,有些即便移居他乡也仍心系故土,将庄寨视为家族的象征,定期回乡祭拜。庄寨的核心空间——厅堂的作用和意义却未曾发生改变,每年除夕等重要日期,家族成员仍会聚集在厅堂内举行祭祀活动。族人议事、婚丧嫁娶在有条件时也依然会在厅堂举办。
近年,永泰县还出台《永泰庄寨抢修资金的奖补办法》、《永泰县农村民房使用权流转指导意见》等,成立了国内首个“古村落古庄寨复兴司法保护基地”,规范古庄寨保护与开发,探索闲置农房合理利用方法。
黄氏父子三庄寨
由黄氏父辈及子辈兄弟分别建造的三座庄寨谷贻堂、绍安庄(1890)、积善堂(1905)是永泰庄中较为有代表性的实例。这是一组庄寨建筑的典型代表,18世纪中叶起黄氏便有修建寨堡的记录。谷贻堂为42世黄孟钢于1860年所建,其子黄学书、黄学猷分别于1890和1905年建造了绍安庄和积善堂,这三座庄寨在当地也被称为“父子三庄寨”。
黄氏家族保存了丰富的山林契约文书,为深入了解明清时期闽中山区开发进程,尤其是家族作为最基层的社会治理单元,通过血缘、地缘和契约关系共同应对政治制度变革、动荡的社会环境和自然条件限制的生存策略,提供了充分证据。
“父子三庄寨”谷贻堂、积善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