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书讯

潘向黎《古典的春水》:以诗词的元素写自己

《古典的春水:潘向黎古诗词十二讲》是作家潘向黎最新创作的古诗词随笔集。

《古典的春水:潘向黎古诗词十二讲》是作家潘向黎最新创作的古诗词随笔集。在这本新作中,作家潘向黎解读了60位古代文人的一百余首古诗词。最近,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北京为《古典的春水:潘向黎古诗词十二讲》举办了新书发布会。

开篇的代序《杜甫埋伏在中年等我》中,潘向黎从自己与父亲围绕诗人们的分歧讲开来,谈起父亲作为“杜粉”,每每在生活中活用杜甫诗作,如读书读到击节处,会来一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读报刊时,难免遇到常识学理俱无还耍无赖的,他会怒极反笑,来一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看电视里不论哪国的天灾人祸,他会叹一声:“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而彼时尚且年轻的自己却对杜甫没有太强烈的感情。

直到三十多岁时一个秋天的黄昏,潘向黎“从未为无数次击节的李白、王维流过眼泪,却在那一天,独自为杜甫流下了眼泪。原来,杜甫的诗不动声色地埋伏在中年等我,等我风尘仆仆地进入中年,等我懂得了人世的冷和暖,来到这一天。”

潘向黎

潘向黎

令作者深深触动的诗是一篇杜甫的《赠卫八处士》,诗中有这样的句子:“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 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潘向黎将其转译为白话,句句看似轻浅,却句句动人:“再想起分别以来的变化有多大啊,当年你还没结婚呢,如今都儿女成行了。这些孩子又懂事又可爱,对父亲的朋友这么亲切有礼,围着我问从哪儿来。你打断了我和孩子的问答,催孩子们去备酒。你准备吃的自然是倾其所有,冒着夜雨剪来的春韭肥嫩鲜香,还有刚煮出来的掺了黄粱米的饭格外可口。你说见一面实在不容易,自己先喝,而且一喝就是好多杯。多少杯也仍然不醉,这就是故人之情啊!今晚就好好共饮吧,明天就要再分别,世事难料,命运如何,便两不相知了!”

行走在古典诗词中,像是在一座巨大的花园中探幽赏奇,一时有一时之情致,一代有一代之气象,潘向黎感慨“未有情深而语不佳者”,作诗人是如此,读诗人亦如。

在新书发布会分享环节,潘向黎说,之所以选用“春水”为书的标题,是因为这两个字来自欧阳修的“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潘向黎说:“我觉得古诗词的魅力以及对当代人的影响力,有点像迢迢不断如春水,而且它并不像大家想的渐行渐远渐弱,它是渐行渐远渐无穷。”

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谈道,《古典的春水》中将诗词中的情感与生命情境分门别类,比如谈起历史感,就介绍咏史诗,以这些诗作传达中国人对于时间、对于永恒的山河大地和有限的此生之间的感受。“古典诗词对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生活来讲,是一个活的、巨大的、根本性的存在。诗词始终在我们的阅读中、在我们的心里,它要不断变成一个新的东西,变成一个我们自己的东西。”

作家毕飞宇认为,这是一种“以诗词的元素写自己”的解读诗词的方式:“潘向黎的写作让我最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这更像一个诗词美学的考古,在考古的过程中,作者通过自己的发掘,给我们成立一些谱系。她的谱系中有重要的两块:一块是用概念去完成的,比如诗词里面特别重要的一个东西——情;另外一个跟时光相关,叫做怀古。何为怀古,怎样怀古,怀古究竟涉及怎样的表达方法。比如愁,她将愁的强度罗列了一下,一共有十个等级,这些等级是否科学,是否可以放到电脑里进行量化,是否构成一个诗歌的结论,我们不管它,但是这个研究方式很有意思。”

对话现场

对话现场

尤其在这种苦于疫情反复的令人感到沮丧的时节,潘向黎认为可以借鉴杜甫“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漫兴九首》其四)的态度,春天来了,人渐渐老了,这时候惊叹时光太快,惜花,伤春,叹老,嗟贫,感怀身世,怅想身前身后、时空宇宙……都是人之常情,但这样的人之常情,其实对世界没有什么意义,对人生没有任何发现,只是一个人呆坐着,眼神黯淡,任春天一寸一寸流逝。如此对于有限的人生中更加有限的春光,其实是辜负的。所以杜甫认为应该趁着春天,鼓舞起来,暂时不想那么多,好好喝几杯。

《古典的春水》中,潘向黎以敏锐的生命感觉和强烈的情感锐度去写作,并有许多独特的心得,如书中谈及的:“怀古诗,其实是被击中的伤口上开出来的花”“诗读到中唐,就像走进这样一座秋山。树枝上、空中、地上,都在上演秋天的离别大剧,满目的黄叶和枯叶,温暖和湿润已经不再,而秋日已斜,光线暗淡,整个世界分外萧瑟,秋气扑面。”“苏东坡,是每个中国人都想与之做朋友的人,是尘世间最接近神仙的人。”“辛弃疾力量大,头颅硬,到死心如铁,于是他创造了奇迹:他的头颅没有碎,他改变了那堵墙的质地,他把墙撞成了一口巨大的钟,他一下一下地撞,撞出厚重洪亮的声音:当!咣——嗡……全天下都听见了,至今还在沉沉青史中回响。”……

另外,潘向黎也着重挑选了几个非常重要的、近乎成为母题的诗歌意象,比如落叶、残花、水,这些都是古典诗词里面具有支撑性的意象,也是中国人文化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刊》编辑部副主任彭敏谈及,《古典的春水》中很有趣的一点是潘向黎大胆的论断:“一般我们看诗词读本就是各种夸,可是作者在书里居然说,杜甫写诸葛亮的诗,最后两句‘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写得不好,整个诗一下子格调拉低了。潘老师无疑把古代诗人们从天上拉到人间,当我们放弃仰望视角之后,才有可能更加深入地去体会这些诗人的人生。”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