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文化

清帝如何收纳古玩?台北故宫展清宫旧藏多宝格

台北故宫博物院新展“多宝格的收、纳、藏”3月25日开幕。“多宝格”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最有趣的藏品,有趣之处在于多宝格以各种形态呈现,有把材质不同的小古玩装满于箱匣,或将各类古物收贮于占满整墙的装饰大格。

澎湃新闻获悉,台北故宫博物院新展“多宝格的收、纳、藏”3月25日开幕。“多宝格”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最有趣的藏品,有趣之处在于多宝格以各种形态呈现,有把材质不同的小古玩装满于箱匣,或将各类古物收贮于占满整墙的装饰大格。多宝格除了材质丰富外,更重要的是对于空间的利用,兼具装饰与赏玩,巧妙运用收、纳、藏的有趣变化,呈现丰富收藏所带来的观赏体验。

在过去,“多宝格”是专指位于紫禁城乾清宫内收纳各种古玩的通墙大格。“多宝”的形容,符合收纳包罗万象古玩的理解。无论是古玩以开架方式陈列的“格”,或是在有限的箱盒空间内存放最多数量古玩的“百什件”,这些不同型态的古玩收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皆以“多宝格”统称。强调的是,工匠用心展现收纳的机巧,将古物陈设与收纳空间做最佳融合。

“收”、“纳”、“藏”是“多宝格”制作与空间设计的三个核心。展览分成三个单元,第一单元“收”,展出有名字的盒装多宝格,是收藏者集合珍贵宝物的代名词。 第二单元“纳”,展出七个型态不同的多宝格,强调收纳古玩的各种机巧,即在有限空间中存放最多数量的古玩,提供收藏者寻宝的乐趣。第三单元“藏”展出大、中、小型多宝格,开架陈列的方式,显示要收藏又要展示的心情,是对于“藏”的重新诠释。透过单元呈现,一探古代空间设计师所带来的种种惊喜。

这一单元展出有名字的多宝格,强调“收”的概念,即在箱匣的有限空间中,收贮不同材质的小型古玩,给予整个收藏属于自己的名字。这些名字不好念也不好懂,但每个名字都有代表美玉的字如琼、琳、天球等,显示对这些收藏的珍视,同时也是收藏者集合珍贵宝物的代名词。

清 乾隆“集琼藻”多宝格

清 乾隆“集琼藻”多宝格

很多人都有为自己喜欢的玩具取名字的经验。清代的乾隆皇帝也不例外,因为爱收藏古董,特地将尺寸小的各式古玩收集起来,用漂亮的漆盒搭配各种结构不同的抽屉与匣来盛装,这种盒装古玩通称为“百什件”。

清 乾隆 “集琼藻”多宝格

清 乾隆 “集琼藻”多宝格

当时一共组装了九盒有名字的“百什件”,每一盒都有不同的名字。盒内都会附上内部所装古玩的文物清册,记载文物在盒内的位置,称为“名色摺子”。

为了收藏与搬运方便,特别制作造型统一的外盒,以珍贵的紫檀木镶嵌象牙花案而成,并在盒盖上刻出名字,这里展出的叫做“集琼藻”,打开藏宝箱,就像进入一个寻宝游戏中。

清 乾隆时期装 天府球琳盒(“天府球琳”百什件)

清 乾隆时期装 天府球琳盒(“天府球琳”百什件)


清 乾隆“天球合璧”百什件

清 乾隆“天球合璧”百什件

“百什件”特别之处,在于将小古玩以藏宝概念收藏,而“百什件”的外箱也给人赏心悦目的感受。当时流行以漆盒为外箱,这里有两种:一是用金、银漆绘制图案的日本莳绘漆器,一种是刻划在器物表面,填上金漆的传统戗金漆盒。

此外,整个“百什件”统一以紫檀木嵌象牙花作为外箱,外箱盖刻上这件“百什件”的名称。这里展出一盒名为“天府球琳”、一盒是“天球合璧”,这些名字都有“玉”字边,如同美玉般,令人喜爱。

紫檀外盒的精巧设计,在收藏时,需要打开盒子,将侧板拉出,再将底板拉出后,将内盒置于底板上,便可连同底板推入盒中,妥善收纳。

清 乾隆“天球合璧”百什件

清 乾隆“天球合璧”百什件

本单元藉由五组型态不同的百什件,强调“纳”的概念,即在有限空间中存放最多数量的古玩,利用隔板、明屉、暗屉等空间,将小尺寸的古玩或坐或躺收纳于箱盒中。利用情境以及不同型态的百什件,强调收贮的功能与概念,如同跨越时空,与古人一同体验寻宝游戏之趣味。

清 乾隆 九屉木匣

清 乾隆 九屉木匣

据乾隆十一年(1746)活计档,养心殿前殿东暖阁有一对大格架,乾隆皇帝要求,除正面摆上古玩外,在陈列比较薄的古玩格子后头添加抽屉,以“百什件”方式装配。对照嘉庆朝陈设档案,此件红玉插屏属于南边格子,且厚度薄,后面应是南边的九屉木匣。

清 乾隆 九屉木匣

清 乾隆 九屉木匣

九屉木匣内有60组件文物,每屉都以木胎做内屉,根据屉内空间再隔出不同屉。如内屉中再隔小屉,小屉取出后一旁有暗屉,且小屉的隔间则用屉板隔出符合内部存放古玩的空间。又或者横屉,可隔成上下空间,再用屉板分成一层一层上下交叠存放古玩的空间。当然也有综合小屉与上下屉的造型,让空间有变化,同时也能收纳各种造型的古玩。

清 乾隆 桌形木匣(“外出楠木摺叠百什件桌”)

清 乾隆 桌形木匣(“外出楠木摺叠百什件桌”)

喜欢四处游历的乾隆皇帝,对于出外用的桌子也十分讲究。从乾隆六年(1741)的《活计档》就可看出,乾隆皇帝曾下令制作“外出楠木摺叠百什件桌”,对照院藏确实是楠木矮桌或称为炕几,桌脚可拆卸,放入桌子的大屉内,大屉内则以“百什件”形态装配,除各类文具如笔、墨、砚、纸镇、水盛外,还有花瓶等各种精美文玩,不难想像出,皇帝出游时,若需要写字作画,将桌子架好,内容物取出,便可自由创作,也可赏玩文物,这种奢侈的优雅,体现在此。

清 乾隆 桌形木匣(“外出楠木摺叠百什件桌”)

清 乾隆 桌形木匣(“外出楠木摺叠百什件桌”)

透过一个“百什件”大屉,收纳桌脚外,将出外时可能用到的文房搭配赏玩的文物,是自给自足的小书房概念。

清 乾隆 紫檀博古图长方匣

清 乾隆 紫檀博古图长方匣

紫檀博古图长方匣外盒以紫檀木精细雕刻各种古玩的博古图为装饰,打开后看到以紫檀木作内屉,屉的上缘浅浮雕填金四季花,长边上有浅浮雕鹿、鹤图,象征鹿鹤同春。

清 乾隆 紫檀博古图长方匣

清 乾隆 紫檀博古图长方匣

左右两侧则以屉板浅雕开窗,如葫芦、蝙蝠、方胜或芭蕉等各种吉祥或文人雅趣之纹饰,透过开窗可见到里面有各种材质与造型的小古玩。

清 乾隆 紫檀博古图长方匣

清 乾隆 紫檀博古图长方匣

将屉板拉开,则布满各种古玩的小格,小格内皆有屉板可拉出,每件古玩都配有木座,与屉板完全密合。这种融合“百什件”与多宝格概念的箱匣,在空间设计上有层次,不同于一般“百什件”,多了陈列格架的变化乐趣。

清 乾隆 紫檀嵌彩瓷博古图小柜

清 乾隆 紫檀嵌彩瓷博古图小柜

此件为缩小的顶箱柜,分成上下柜,是古代家具的一种,多用来柜体用紫檀木制成,正面紫檀木骨架皆嵌银丝,同时有嵌彩瓷博古图作为面板的装饰。

清 乾隆 紫檀嵌彩瓷博古图小柜

清 乾隆 紫檀嵌彩瓷博古图小柜

上下柜打开内有玉壁册页及木屉,其正面以紫檀木浮雕开窗各种吉祥纹样为装饰,内部则有不同材质如犀角、雕刻,铜器、瓷器、玉器、书画、日本漆盒以及西洋怀表。明屉暗屉交错使用呈现出空间感,同时搭配各种古玩,还有不同墩座的型态,呈现“百什件”丰富之样貌。

“百什件”的外观可以是不同型态的家具、箱盒,但内部都以“百什件”的空间概念来盛装古玩。

清 乾隆 紫檀嵌宝箱

清 乾隆 紫檀嵌宝箱

这件外盒受嵌牙骨外箱的影响,花纹极为相似,差别在于此件镶嵌螺钿、蜜蜡、牙骨等多种材质。外箱上头原有题签已经不见了。

清 乾隆 紫檀嵌宝箱

清 乾隆 紫檀嵌宝箱

打开紫檀木箱,可看见两层“百什件”木屉,以层板隔出上下左右的各种空间,空间内为各种材质的珍玩。两层木屉下,则分成两个方形,一个是上层以屉的方式放置古玩,下层则以开窗格架方式陈列,可侧拉开窗,取出古玩,是四方格的概念。另一个方形,上层屉可以抽开。下层是以活叶形成如小火车般的格子,内有七件不同材质的古玩,格子的开窗,是用小卡榫的方式固定,是极机巧有趣的设计。

清 乾隆 紫檀嵌宝箱

清 乾隆 紫檀嵌宝箱

从大、中、小型多宝格,可看出开架陈列的方式,满足藏家要分享又要妥善收贮的心情,是对于“藏”的重新诠释。复原原本开架陈列的样貌,透过空间设计与材质运用,看古代空间设计师是如何将铜、瓷、玉、珍各种古玩做最妥善的收藏外,兼具展示同时也能搭配空间,是收藏更是装饰的多宝格。

清 乾隆 多宝格

清 乾隆 多宝格


清 乾隆 多宝格

清 乾隆 多宝格


清 乾隆 多宝格

清 乾隆 多宝格

此组文物是《陈设档》纪录,是养心殿东暖阁内的“博古格”,共有南、北两面墙,一面墙两个格子,共四格。选展的是位于北面第二格内的文物,原本有149组件的文物,就文物尺寸来看,博古格尺寸应该相当大。事实上,这种开架陈列格子,都含有瓷、玉、铜及漆器等材质的文物,以乾隆皇帝惯用的包装手法,同时搭配底座,将各种材质呈现。此处模仿原有陈设的概念,显示大型多宝格。事实上,清代宫廷原本在重要宫殿都设有此种大型格架,做为装饰与收藏概念的展现,这里统称为多宝格。

清乾隆中型多宝格以紫檀木制作柜体,三面以书画作装饰,同时每个格子内贴上锦布,对外以玻璃木框加卡榫固定。据档案记载,格子两旁有圆、方字画及横披画一张,且与内部陈设物对照,应是乾隆十一年二月完成“紫檀木镶字画小格”。可看到乾隆时期运用玻璃在陈设格子,很多陈设用的大格子都运用玻璃,让文物有较佳的保护。

展览中展出的一件中型紫檀木格据档案纪录,原放在紫禁城潄芳斋的静憩轩,且上面原有一件镶铜口的猫食盆,正是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镶铜口的汝窑青瓷水仙盆,其底座刻有“静憩轩御赏”。足见此类展示的格子中,多是精品。

清 乾隆 紫檀木镶竹丝转盘格子

清 乾隆 紫檀木镶竹丝转盘格子

此格为乾隆三十一年(1766)《活计档》所记“紫檀木镶竹丝转盘格子”,当时就有要求配合木座及手卷册页。外观由竹丝上拼贴番莲纹而成,合起来时是圆柱型,打开时则将圆柱分成四等份,并贴有竹黄装饰,或成列展示,或可成为一四方柱。工匠巧妙利用四分之一圆柱空间,交错成精彩有趣的小格。小格中所有玉器都配有合适木座。自右而左,可看到一、三小格采用传统木雕装饰,搭配竹黄屉柜的概念,将玉器及书画融于其中,而二、四小格则采用西洋镟床制作出各种装饰支柱,再以圆形转盘方式,配有画西洋楼阁的圆弧玻璃画,让摆放的玉器能以旋转方式呈现,故称为“转盘格子”。配合格子大小,搭配适合的玉器,同时结合各种精湛手艺,善于安排空间,因而形成紫檀及竹黄高低错落的小格,呈现乾隆时期工匠的巧思,也成为宫廷陈设古玩的最佳范例。

(本文图文据台北故宫博物院官网)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