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我们聊聊什么是“悟空精神”
1、
《悟空传》,这曾是伴随很多人青春的书籍。在17年里,这本被称之为“网络第一书”小说已经再版了8次、加印了47次,打开了网络文学的盛世。
今天凌晨,我看完改编自书的电影首映。对电影里的“悟空精神”感同身受,毕竟有多少年它都是我的精神支柱。
最怕你宁愿流泪望天却不昂首向前。
从小读西游,认为那是一行人造福苍生的行为。后来才发现是一场放逐,是从桀骜不驯到温驯妥帖的路途。
一部西游读完,悟空形神俱灭,再无齐天大圣的光彩。
当小说被电影化横空出世后,“悟空精神”更加具体。悟空是妖,是神仙都管不了的存在。六耳猕猴的行为代表着自由,悟空的行为代表的是禁锢是约束。
齐天大圣孙悟空可以大闹天宫,不顾一切和输赢。叫嚣着“若天压我,劈开那天,若地拘我,踏碎那地,我等生来自由身,谁敢高高在上。”
这才是大圣,是《大圣归来》中的大圣,也是《悟空传》中的大圣。而悟空精神是我们平淡生活里的一根刺,大圣时时刻刻告诉我们要知道自己是谁,他代表着的是永不妥协的对抗精神。
立足于世,没有什么东西比找到个人自由更重要。
2、
电影将《悟空传》和番外《杨戬传》结合,重写故事。人名没有改变,但性格上做了很多变化。
孙悟空在片中动不动大喊“老子的名字叫孙悟空”;原本一心寻找琉璃盏碎片的卷帘成了我爱发明的发明家,在花果山片段中来了一段煽情。
少年看书后的思考是:我们身处在一个处处都是规则的世界,你以为你有很多条路可以走,但实际上你只有一条路可以走。你以为人生处处是坦途,没想到四周全是厚厚的墙壁。
少年正当时,你厌恶人生的庸庸碌碌,忿忿于人们的逆来顺受;你讨厌温水煮青蛙,讨厌同化,你的精神领袖就是悟空。
中年看书后的思考变成了拷问:你还知道自己是谁吗?你还敢扪心自问自己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吗?在这个阶级固化时代,你还敢说自己是敢于打破阶级的悟空吗?
“生活已经那样了,与其反抗不如欣然接受。至少这样过着还算舒服。”
没有人再去挑战世间规则,得过且过浑浑噩噩;就好像自己是丢失了记忆的悟空。
《齐天大圣》中有这么一段,
“谁不曾爱上自由,谁不曾独上高楼,谁不曾为梦放手,谁不曾孤单行走。勇敢大闹天宫就怕你宁愿流泪望天却不昂首向前。”
你曾经可是像悟空一样的英雄啊,如今也不再行走天下了。
最怕你宁愿流泪望天却不昂首向前。
3、
在整部电影中,真正能让人想到《悟空传》这本书的:还有阿紫劝被囚禁的孙悟空死心,而孙悟空因此万念俱灰。好歹最终孙悟空大战上圣天尊,这才不枉“大圣”一名。
电影里不乏瑕疵,从导演决定把《悟空传》搬上大银幕的那刻起,注定是一场艰难的拉锯战。
书中大量的意识流写法和时空、场景的转换,以及对人生、哲学的思索,这本就是一把双刃剑,看这本书时,会被这种独一无二地写法和文字表述所吸引。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了我的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这段以红底白字的形式出现,让我看到了曾经在《悟空传》里汲取精神的人。
曾经有多少人将这些字背的滚瓜烂熟作为签名,又有多少人默默从少年的最美妙幻想中坠落,不像以往即便不安却敢于坚持并反抗“诸天神佛”。
今何在在《悟空传》序言中写道,
“成败,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你去追求理想时你就会明白,你很可能不会成功。最关键就在于,当你深知这一点时,你还要不要去追求。”
那些斗争,都是一次次失败和失去,又再次重来,这才是真正的悟空的精神。
人生注定是一个不断获得和失去的过程。那时我在想,“我来过,我战斗过,我不在乎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