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江上游的巴山蜀水到下游的江南水乡都保存着丰富的青铜文化遗存。澎湃新闻获悉,“5·18国际博物馆日”临近,“共饮一江水——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将于明天在福建博物院开幕,展出长江流域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百余件文物,其中半数以上为一级文物,系统展示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的历史光辉和璀璨成就。
长江流域是中国铜矿资源最为富集的区域,早在夏商之际即已采铜炼铜,属于商晚期的大冶铜绿山古铜矿是中国现已发现的年代最早规模最大而且保存最好的古铜矿。公元前16世纪,雄踞黄河中下游的商王朝南下长江中游地区,将南方铜矿资源北运的同时,也带来发达的青铜冶铸技术和复杂并成体系的礼器制度,从而开启了长江流域的青铜文明时代。
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20世纪50年代,在长江流域陆续发现了一批殷商文化遗址。四川新繁水观音遗址的出土文物说明“蜀”与殷商中期有密切的文化交流。长江中游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是已发现的长江流域第一座商代古城,距今3500多年。城邑和宫殿遗址壮观齐全。
长江流域各区域文化基于自身的精神信仰及文化传统,对中原地区青铜器的器类、铸造技术及礼制思想,进行了适合自身的文化选择与改造创新,逐渐形成了以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等为主,相互借鉴又独具特色的青铜文化体系。
同时,长江流域的青铜文明尤其是铜矿资源和青铜技术又反哺中原,实现了青铜文明的交流和影响,至秦统一天下,最终与古代中国其他区域文明融合为大一统的中华文明。
据介绍,本次展览汇聚了13家文博单位107组共118件珍贵文物,其中一级文物占比高达50%。展览以长江流域上、中、下游的青铜文化圈为主线,包含“巴蜀并辉”“群雄竞华”“多元一体”三个单元和尾声部分“天下归一”共四个板块。
铜人头像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
第一单元“巴蜀并辉”将重点展出三星堆及金沙遗址出土文物,其中三星堆出土文物12件,包括标识性的“大眼睛”——铜人头像、面具有四件,分别是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铜人面具、铜人头像、铜戴冠纵目面具,还有铜神树、铜尊、铜戈等国宝;金沙遗址出土文物14件,包含石虎、鱼形金箔饰等。
西周羊首兽面纹铜罍 四川博物院藏
本次展览还汇聚来自四川博物院的西周羊首兽面纹铜罍、西周牛首耳铜罍;湖北省博物馆的嵌绿松石云雷纹铜匜(yí,古代盥器)、铜虎尊等,造型精妙,精美绝伦。
春秋 嵌绿松石云雷纹铜匜 湖北省博物馆藏(资料图)
荆州博物馆馆藏铜升鼎(附匕)是楚国文物中比较代表性的器型,目前仅在少数楚国高级贵族墓葬中出土,其最大的特征是细腰,或称束腰。这种细腰或者束腰是楚人对鼎这一传统礼器所做的最大革新和重大突破。
绍兴市柯桥区博物馆收藏的铜鸠杖,杖首顶端铸一鸟,呈展翅欲飞状。杖镦底端跪坐一人像,头上蓄发至额前和耳部,脑后一椎髻,双手扶膝,腰间系带。这件青铜鸠杖杖底端跪坐的人像清晰地展示了两千多年前古越人的形象,它双目圆睁,额前是整齐的头发,全身上下布满各种形状的纹饰,是一个典型的“断发文身”的古越人。
大众耳熟能详的吴越文明的代表性文物是越王勾践剑。此次特展中展出了一把公元前448年在位的越王勾践重孙“州勾”使用的剑。这把剑两面分别刻铸“越王州勾”“自作用剑”的错金铭文,剑身光亮而不锈蚀。据考证,这种铬盐氧化表面处理技术是为越国绝技,但早已失传。州勾青铜剑共存世11把。
巴蜀并辉
第一部分“巴蜀并辉”,主要介绍长江上游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地区两个重要古国——巴与蜀。这里有以三星堆文化和十二桥文化为代表的蜀文化,也有与之并辉共融的巴文化。带有神秘气息的戴金面罩铜人头像、象征通天神木的青铜树、代表古蜀人眼崇拜的铜眼形器等精品文物在这一部分均有展示。
戴金面罩铜人头像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
三星堆青铜人头像上的金面罩,说明当时的古蜀人视黄金为尊。但作为常设于宗庙的祭祀神像,面部饰以黄金的目的或许是因为古蜀人认为金面罩可以娱神,使神更加灵验,这应当也是高贵、权威的身份地位的象征。
铜眼形器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
古蜀人特别崇拜眼睛,从巫文化的角度理解,这应当与古蜀人认为巫师的眼睛能见神鬼幽明这一观念有关。
群雄竞华
第二部分“群雄竞华”,主要介绍长江中下游地区繁盛多样的青铜文化。作为商王朝南下首邑和军事重镇的盘龙城,有着与中原最为接近的青铜文化。两湖地区数以千计的楚墓,彰显了崇巫祀神的浪漫楚风。吴、越之地出土的青铜兵器、工具和原始青瓷,则反映了吴越先民的精神面貌。
青铜鸳鸯尊 镇江博物馆藏
鸳鸯形尊取材于江南水乡的鸳鸯。整个器形比例匀称,挺拔稳重,鸳鸯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周身素朴无纹,清秀简美。此造型的青铜尊未曾在中原鸟兽尊类中出现,具有典型的吴国特色,是江南青铜工匠们独特的艺术创造。
青铜鸠杖 绍兴市柯桥区博物馆藏
此器因杖首为一圆雕鸠鸟而得名。杖的下端为一跪坐人像,其双目平视,双手置于前膝,断发纹身,佐证了古越人断发纹身习俗的存在。越人因长年与水相伴,为了便于在水下干活,他们将额前及两鬓的头发剪短,并在身体特定部位文上龙蛇图案,以防水中“蛟龙”的侵害。
越王州勾剑 荆州博物馆藏
州勾是越王勾践的重孙,在位三十七年。这柄越王州勾剑刃锋锐利,光泽如新。越国的青铜剑铸造精良,纹饰美观,且刃薄锋利。
多元一体
第三部分“多元一体”,主要介绍长江流域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文化格局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依靠长江这条黄金水道,长江流域的青铜文明不仅存在着东西方向的文化互动,与黄河流域的文化联系也同样紧密。
铜人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铜人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这两个铜人手执物件的样子,与四川三星堆青铜立人执物的样子非常相似,昭示着长江流域及黄河流域以水为纽带,存在着频繁的文化交流。
天下归一
第四部分“天下归一”,通过揭示青铜器的文化内涵,反映了秦灭六国、天下归一的历史发展趋势,长江流域青铜文明最终融入了华夏主体文明。
秦公镈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秦公镈不仅体形较大、造型精美、纹饰华丽,且其上铭文对春秋时期秦国的铜器断代有着重要意义,为我们研究秦早期历史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
伯各卣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此次展览由福建省文物局指导,福建博物院、四川博物院和长江流域博物馆联盟联合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等12家文博单位共同举办,展期持续至8月12日。
展览海报
(本文综合自福建博物院、海峡都市报等相关报道)